云开雾散,水落石出 -- 写在亚盛医药三箭齐发之后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93喜欢:105

6月14日盘后,亚盛医药在港交所连发三份公告,三箭齐发。

第一箭,亚盛医药把三代BCR-ABL TKI 奥雷巴替尼的海外权益,授权给武田制药,选择权付款1亿美金加12亿美金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总交易金额13亿美金。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的销售分成。

第二箭,武田制药以7500万美元入股亚盛7.7%的股份,成为公司二股东。入股价格24.1港币/股,较6月14日收盘价格溢价5%,较前5日收盘均价溢价20%,较前20日收盘均价溢价25%。

第三箭,亚盛医药已经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表,即将赴美上市。

怎么说呢,这三份公告,在基本面上,直接把亚盛医药从水下拉升到水面,牢牢焊死了公司价值的下限。

基本面上,市场对亚盛质疑最大,或者说,亚盛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哪?翻来覆去,核心就是两点。

其一,没钱要完。公司账上没钱,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2023年报显示,公司账上现金11亿,有息负债18亿,净现金-7亿。而且,处在核心产品研发关键投入期,公司每年还要烧掉8、9亿现金。所以,小学数学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公司最多还能支撑一年半的时间。

其二,药不够好。2575就别说了,还没上市呢,国内NDA一拖再拖。已经国内上市的奥雷巴替尼,牛逼吹的震天响,号称自己是BIC,年底一看销售,不到2亿RMB。

那我们看看,以上三个公告,是不是可以彻底打消上面两个质疑了。

先说钱的问题,其实,我在以前的文章投资生物医药,标的该怎么选,已经系统性的阐述过这个问题,对biotech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足够好,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药)。这不,奥雷巴替尼,立刻就变现了,1亿美金的选择权付款马上入账。再加上武田入股的0.75亿美金,公司是不是立刻就净现金状态了?但这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首付款和美国IPO融资,会让公司变成大幅净现金状态,考虑到奥雷巴替尼的高确定性带来的其余全部的里程碑收款,以及2026年海外上市以后源源不断的销售分成,没钱的问题可以彻底翻篇了,后面我们倒是可以好好讨论一下怎么花钱/分钱的问题。

再说药的问题。是不是BIC,亚盛自己说有自吹自擂之嫌,我们看看武田怎么说。这里我们顺便展开讨论一下跟武田的这个交易,为什么是武田,以及这个交易够不够好。还是从药说起,这个靶点,一代药是伊马替尼,就是格列卫;二代药有三个,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博舒替尼;三代药,也有三个,普纳替尼,阿思尼布和奥雷巴替尼。就药效来说,一代药已经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二代药,但二代药的耐药问题以及专利期问题给了三代药足够的空间。三代药里,普纳替尼是武田的;阿思尼布是诺华的(诺华同时拥有一代药伊马提尼和二代药尼洛替尼,事实上对CML这个适应症形成了饱和性覆盖);奥雷巴替尼是亚盛的。普纳替尼于2012年底最先上市,但这个药有严重的副作用,一度被FDA退市,经过武田制药的不断努力,后来才重新上市,但带了多重黑框警告。也是由于他强烈的副作用,上市以后一直不能销售放量,达到5亿美金的销售峰值就止步不前了。而阿思尼布却疗效惊艳,2021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随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22年)就销售1.5亿美金,第二年(2023年)4.2亿美金,诺华自己预期销售峰值会去到20亿美金。阿思尼布的高歌猛进,让本就步履维艰的普纳替尼更加雪上加霜,更别提后面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奥雷巴替尼虎视眈眈。普纳替尼的另外一个麻烦是,2026年面临专利到期的问题,在这个领域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武田,难道甘心退出吗?所以,用奥雷巴替尼接替普纳替尼,对武田制药来说就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选择,对靶点和适应症的理解,成熟的临床和销售团队,直接跟奥雷巴替尼无缝对接。拿到奥雷巴替尼,武田就可以直面阿思尼布的竞争,临床数据显示,在CML上,奥雷巴替尼比阿思尼布更加强大。至于阿思尼布无效,而普纳替尼勉强有效的ph+ALL,武田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对亚盛来说,武田是这个市场最懂BCR-ABL这个靶点的几个玩家之一,他不会辜负亚盛已经在奥雷巴替尼上倾注的心血,并且,武田可以赋予奥雷巴替尼更多的可能,比如,在CML,把奥雷巴替尼从三线推向二线,直至一线;在ph+ALL,并不满足只是用奥雷巴替尼做移植前的诱导和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而是通过跟贝林妥欧单抗的联用,达成无化疗无移植方案,直接改变整个适应症的治疗格局。我知道奥雷巴替尼的海外权益,一定会BD出去,以实现这个药最大的商业化价值,我一直以为,BD最合适的对家是BMS,因为,BMS可以用三代药奥雷巴替尼接续自己的二代药达沙替尼,来应对阿思尼布的竞争。没想到,我猜到了开始,却猜错了结局。结局是,奥雷巴替尼,靠实力征服了普纳替尼,被武田纳入麾下。面对这样的结局,市场上曾经广为流传的,奥雷巴替尼跟普纳替尼分子结构接近,涉嫌侵犯武田专利,即使不侵犯专利,疗效也不会好太多,类似的传言,是不是可以永远的烟消云散了?普纳替尼的本主,武田制药,用真金白银给奥雷巴替尼投下了信任票,未来,我相信,能看到武田制药用自己的资金实力以及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把奥雷巴替尼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一个BIC应有的市场价值。

回到这个交易本身,可能大家都看得一头雾水,啥是选择权付款?我换个通俗的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叫做“占坑费”。就是说,武田先付1亿美金,拥有了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权力,亚盛拿了这个钱,就不能跟别的公司谈奥雷巴替尼的合作了。后面的12亿,才是我们看到通常意义BD里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为啥不直接给首付锁定奥雷巴替尼呢?因为还有一些程序上的事情需要走,等程序走完,就给首付了。至于首付是多少,公告没有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参考2023年1月武田制药和黄医药关于呋喹替尼的交易协议。这个交易,武田给的是4亿美金首付加7.3亿美金里程碑付款,总交易金额11.3亿美金。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BD给武田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美国三期临床实验,获FDA批准上市基本是板上钉钉,所以武田直接给了4亿美金首付,实际上,就是除了传统意义的首付以外,把和黄做三期临床的费用一起给了。亚盛的奥雷巴替尼,销售峰值是要超过呋喹替尼的,已经进行到了美国三期临床阶段,而且三期临床必赢,获批上市也是极大概率。根据公告,在武田付首付之前,临床还是亚盛在执行,业内惯例,临床费用,也是要算进首付款里的,所以,首付比例,必然在总包里面不低,等武田付款,我们就能在亚盛报表里看到了。为啥武田选择了这么复杂一个交易结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除了武田,还有其他买家在抢,我理解为,武田太想要奥雷巴替尼了,怕夜长梦多,先锁定了再说。至于总包13亿美金,我感觉少了点,大概率,销售分成会比较高,等销售分成入账,大家就能在亚盛的报表里看到了。除了这个BD交易,武田还入股了亚盛,也算是部分实现了利益绑定。整体上,合适的交易对象,合理的交易对价,外加战略入股,算是一笔超出预期的交易。

至于远赴美国上市,更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全球化,嘴上说说不算,需要你有拳头产品,真正能在全球销售才算,否则,你去美国,人家都不知道你是干啥的,怎么定价?放眼国内的biotech,现在只有三家实现中美两地上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和黄医药,恩,跟他们比,亚盛的市值小的可怜,不过我相信,这个情况不会维持下去的。美股专业的医药投资人,会给亚盛的两个10亿美金分子一个合理的定价。

3月底的年度业绩会,面对投资者的焦虑,杨老板这样说的,“BD我们一直在积极的推进”;“我们也会通过各种路径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最好的条件,同时也要考虑整体平衡的各种因素”;“我们会整体考虑我们整个的市值、股东的利益,应该说有一个最优的方式,同时在合适的时间内解决整个公司的长期资金需求”。三份公告,应该完美兑现了杨老板对投资者的承诺。至于亚盛能不能生存下去这个问题,可以永久的翻篇了。接下来,就是要看公司能过得多好的问题了。

1351,尘埃落地,后续就是看武田能把他推到什么样的高度。参考诺华阿思尼布雄心勃勃的20亿美金销售峰值,考虑到阿思尼布在ph+ALL这个适应症完全无效,武田的能力无需质疑,我们是不是能合理预期,10亿销售峰值只是起步?跟我们经常看到的BD交易不一样的是,早期分子,只有首付是真的,后续里程碑付款,能拿多少,都不确定,亚盛跟武田这个交易,13亿美金的交易金额,大概率亚盛是能全额拿到的,这是奥雷巴替尼极强的确定性带来的必然结果。然后,2026年以后,每年2~3亿美金的销售分成进来,这都是税前纯利呀!靠这一个药,亚盛已经能活得非常滋润了。

但是,1351,只是前菜;2575,才是正餐。

我理解,杨老板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对于小型biotech来说,只有合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只不过,怎么合作,是有讲究的,看看去年,恒瑞医药BD自家的AIO-001,几个月后,被人转手赚了近10亿美金差价,核心原因,就是对自己产品的价值不清楚。理论上说,研究越久,开发进度越靠后的产品,价值越确定。亚盛医药,自成立起,就在细胞凋亡这个赛道深耕,应该是这个赛道最专业的玩家之一。核心产品2575,全球开发进度第二的BCL-2抑制剂,国内四个三期临床,大概率近期还有第五个,其中一个已经做完,几个月之内就会NDA;海外一个三期注册临床。应该说,2575作为全球第二个BCL-2抑制剂,成药的概率是100%。并且,这个靶点成药困难,身后能看得见的追赶者,就只有一个百济神州的11417。大靶点,多适应症,成药困难,竞争格局清晰,共同决定了2575一定是个大药。这样一个产品,他的价值,公司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亚盛BD的策略,就是把一个药尽量往后期推,让他的价值尽量展现出来,然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引入强大的合作伙伴,最大化这个药的商业价值。1351的BD思路如此,2575也一样。现在,就是2575 BD合适的时间窗口。杨老板曾经说,“竞争对手也想要我们的产品”,后来,1351被武田制药买走了。杨老板还说,“一笔谈失败的交易,继续谈,谈成了,才是最好的交易”,这是在说2575和AZ吗?

不管怎么说,我看到的是,1351的国内权益,BD给信达(3000万美金首付+1.15亿美金里程碑付款,国内权益55分成,外加信达44港币/股战略入股3.4%);海外权益,BD给武田,两笔交易,都做得非常漂亮!我有理由相信,2575,也会是一笔美好的交易。事实很清楚,2575,这么大一个药,即使有1351的BD加成,对亚盛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依然不足以最大化他的商业化价值。只有BD给一个大型MNC,才是对股东和患者最优的选择。

容我畅想一下2575的诗和远方。CLL,先搞定1.5线,然后择机往一线拱;AML,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绕过维奈托克;拿下MDS;找到MM的切入点;通过跟1351的联用,改变ALL的治疗格局;擦,这得到多大的销售峰值呀!

其实,亚盛医药,不光只有1351和2575两个药,他的后续管线,也看点十足。只不过,以前没钱,不能放开手脚推进;抑或,前两个药太过耀眼,掩盖了其他产品的光芒。

简单盘一盘,

APG-115,6项FDA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 ;8个适应症临床开发中;跟2575有潜在的协同作用对癌细胞产生合成致死效应。

APG-2449,ALK/FAK/ROS1三靶点抑制剂;2024年ASCO,两个明星口头报告,ALK/ROS1洛拉替尼PFS超5年,应世生物FAK联合KRAS G12c刷出爆炸ORR,作为ALK/ROS1/FAK三靶点抑制剂,APG-2449尽显靶点潜力。

APG-1252,细胞凋亡通路BCL-2/BCL-xL双重抑制剂。

APG-5918,国内首个进入临床实验的EED抑制剂。

APG-1387,IAP/XIAP桔抗剂。

拿到钱,这几个产品可以推起来看了。

可能有人会问,1351和2575,两个核心产品的海外权益BD了,公司还剩下什么?我们可以直接找一个海外的对标公司,丹麦的Biotech Genmab。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Genmab这家公司,但如果说起大名鼎鼎的百亿美金分子,CD38达雷木单抗,业内应该无人不知。没错,Genmab就是达雷木单抗的原研公司,只不过,后来,达雷木单抗被BD给了强生,被强生推成MM这个适应症的当家花旦。Genmab的另外一款明星产品,CD20奥妥珠单抗,BD给了诺华,也是20~30亿美金分子。凭着这两款产品,Genmab实现了躺赢,每年收着不菲的专利费(销售分成),虽然他依然在开发自己的几个商业化产品,但账上钱还是多到溢出。今年,这公司又把国内医药圈雷了一把,4月份,Genmab以18亿美金,合130亿人民币,全现金收购了2019年在江苏成立,还处在B轮融资的普方生物,获得了普方生物的ADC平台以及几个ADC候选药物。我看了下Genmab的市值,恩,当前市值173亿美金,最高市值325亿美金。

亚盛医药,两个核心产品,1351和2575 BD以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号Genmab。可以一边惬意的收着专利费,一边全力开发后续管线。并且,不要忘记亚盛医药幕后的另一位灵魂人物,国际顶级的药物化学家,密歇根大学终生教授王少萌博士。事实上,1351出自王少萌教授的学生,丁克教授;而2575,出自王少萌教授本人。亚盛医药,对王少萌教授的密歇根大学实验室出品分子,拥有独家选择权。前些年,亚盛没钱,没钱手就短;未来,不缺钱了,就可以继续找王教授选分子了……

遥想当年,亚盛医药2019年10月香港IPO上市,估值9.1亿美金;如今,算上对武田的增发,9.3亿美金市值。2019年底,香港市场并不高估,接近5年过去了,亚盛的市值原地踏步。但是,这五年间,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1351不过是一个被认为为了上市,拉来充门面的小药,而2575,也仅仅只有理论上成药的可能。然后,经历过2020~2021年港股疯狂的医药生物热潮,紧跟着2022~2024年生物医药的三年寒冬。公司平稳度过了退出港股通的危机;成功打赢了跟艾伯维的专利官司;稳稳推进着两个核心产品的临床开发。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我不相信,2个核心产品,国内合计30亿RMB的销售峰值,海外合计30~40亿美金甚至更高的销售峰值,这样的公司,可以长时间呆在10亿美金市值这个位置。

今年5月10日,亚盛医药股东大会,我跑到苏州看了看,其实,基本面上,我没啥问题要问,我自以为搞得挺清楚了,我就是想去看看杨博士和翟博士的状态。股东大会特别冷清,去的只有我们几个铁杆股东,特别应当时公司股价的景。股东大会说了啥,我完全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杨博和翟博,他俩笑得很开心。会后,杨博和翟博,带着我们几个纳米股东在亚盛园区转悠,特别带我们参观了刚刚从太湖运来,并且立在公司园区,5米高的太湖石,翟博饶有兴致的跟我们讲,这块石头,是她亲自挑选的。我偷偷查了一下,太湖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意着富贵、代表时来运转。看看杨总和翟总的状态,他俩还有闲心雅致装点园区,怎么都不像公司没钱要完的样子呀!当时,我就特别心安。我觉得,可以踏踏实实等好消息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终于等到了云开雾散,水落石出。

精彩讨论

草帽路飞06-16 08:18

给愁云惨淡的创新药市场,带来一场及时雨。

大隐无言06-16 07:32

写得好,亚盛医药五年不鸣,一鸣惊人@今日话题 $亚盛医药-B(06855)$ $康方生物(09926)$ $药明生物(02269)$

大隐无言06-16 08:25

你这个建议可不是玩笑,是大格局,是真正的战略眼光!酒企投药企是正道、大道,古已有之。日本的麒麟啤酒很早就和默沙东合作投资医药,后来又投资了安进(AMGEN),所以麒麟财团的日子现在才过得这么好。目前,国内所有的白酒企业、互联网大厂、新能源企业都应该投资康方生物,茅台、五粮液、腾讯、美团、京东、比亚迪、宁德时代、农夫山泉等这些有实力的大厂,最好把康方生物买下来,十年以后就会发现比自己的主业好的不要不要的!不过,国内这些大厂老板们是没有这个眼光和魄力的,最终要靠国际资金和MNC慧眼识珠,发掘出康方的价值。不过,我们这些小散可以捷足先登,提前躺平在康方生物上,等外资抬轿@今日话题 @康方生物09926HK $康方生物(09926)$ $农夫山泉(09633)$ $宁德时代(SZ300750)$

一路_修行06-16 12:24

武田的合作,充分证明亚盛这款药确实厉害。
北京的几个投资朋友重仓亚盛,这把是真看对了,佩服。
恭喜你们,忍受了巨大的波动,坚定看好亚盛。

TS-HF06-15 23:46

重仓持有亚盛4年多,拜读雄文后感觉生活都美好了许多

全部讨论

武田的合作,充分证明亚盛这款药确实厉害。
北京的几个投资朋友重仓亚盛,这把是真看对了,佩服。
恭喜你们,忍受了巨大的波动,坚定看好亚盛。

精品文章,下个季度2575国内报NDA,想必会彻底打消市场对2575不能成药的担忧。

06-16 08:18

给愁云惨淡的创新药市场,带来一场及时雨。

06-15 23:46

重仓持有亚盛4年多,拜读雄文后感觉生活都美好了许多

06-16 13:11

2019年美金汇率多少 现在美金多少 先把这两年汇率差涨回来再议了

06-16 10:44

有一点一直有个疑问,请教一下为什么每个公司包括这次亚盛在BD时,如果是利润分成的条款可以直接公示比如是55开、37开,而如果是销售分成的条款,只是含含糊糊宣布是双位数销售分成?这涉及商业机密吗?还要股东从以后的财务报表里面去研判?

赞!唯一不认同的是,Genmab已经江郎才尽,所以转身去做收购了,亚盛的故事似乎刚刚开始

06-16 12:37

我有个问题:他周五大涨11%是否存在泄露消息的情况呢 医药类公司在港股开小会或者提前泄露公告这事经常发生,亚盛是否这次也这样?这代表管理层对小股东不诚信

2575如果适应症全部打通,除了亚盛自己,感觉也没合适的MNC对这四个适应症都有足够深度的理解。好像卖给谁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