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信号盲区!上海电信完成业界首个NR NTN+VoWiFi融合组网现网试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天下海,又打通一个First Call

作者/ IT时报记者钱立富

编辑/ 钱立富孙妍

一年前,一项新业务崭露头角。2023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期间,中国电信5G VoWiFi业务率先在上海等三省市试点,用户即使处于没有蜂窝移动信号覆盖的地方,通过WiFi照样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突破蜂窝信号“盲区”。

一年之中,VoWiFi技术快速发展,通过与卫星网络的结合,演进成VoSAT。它“上天下海”,为海运、民航等场景提供了安全、可靠、优质、便捷、低成本的通信服务新选项。

2024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期间,上海电信又一次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完成了业界首个“VoWiFi+NR NTN”融合组网现场试验。这意味着,在茫茫大海、荒芜大漠等没有蜂窝移动信号覆盖的地方,人们不仅可以进行低成本通信连接,而且方式不止一种。VoSAT和“VoWiFi+NR NTN”大大提升了海域等场景覆盖的有效性,而且成本较低。

又一个First Call打通

海域通信有了新选择

利用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5G网络的融合,5G 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技术可以不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提供无处不在的覆盖能力,连通空、天、地、海多维空间,从地面通信走向了空间通信,形成一体化的泛在接入网,能全场景随需接入。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积极推动5G NTN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近日又取得重要突破。5月12日,在2024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上海电信、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北京捷蜂创智科技在上海完成业界首个“NR NTN+VoWiFi”融合组网现网试验。

本次试验在上海开展,技术团队通过优化接入参数和频偏补偿算法等方式,解决5G NTN在传播延迟、频偏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并且基于现网卫星,打通了NR NTN真实卫星网络下VoWiFi至现网VoNR的First Call。这是中国电信固定、移动、卫星融合网络从概念向实践转换过程中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

试验采用了小型化NR NTN设备作为VoWiFi接入点,可以向普通手机用户持续稳定提供宽带数据、语音服务能力,满足复杂海域、应急场景下的多用户语音通信与溯源管控需求。试验结果显示,语音通话质量良好,媲美地面移动网络水平。

“试验中,我们通过支持VoWiFi的手机终端,接入NR NTN网络,其中包含卫星链路、NR NTN模拟基站和试验核心网,然后再回传至现网。成功打通First Call,意味着NR NTN+VoWiFi融合组网的可行性和业务的可用性、可靠性。”上海电信项目组专家表示。

不断突破蜂窝“盲区”

让用户“时刻在线”

成功完成业界首个NR NTN+VoWiFi融合组网现网试验,意味着在蜂窝移动网络覆盖盲区,用户又多了一种经济、可靠的通信服务选择。

这是上海电信积极推动网络新实践,推动VoWiFi技术创新发展取得的新成果。

两年前,也就是在2022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前夕,上海电信成功打通了全球首个端到端带溯源能力的VoWiFi业务的First Call,这为后续VoWiFi走向试商用和商用打下坚实基础。5G VoWiFi的问世,破解了一道难题,而且“解答方式”快速、安全、经济。这道“难题”就是,在蜂窝信号弱覆盖区域或者盲区,用户如何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此后,VoWiFi推广步伐不断加快。2023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期间,中国电信在上海、广东、四川等地试点推出基于固移融合技术的终端原生VoWiFi业务,试商用用户无需更换手机终端或手机卡,使用指定手机升级版本后即可在家庭WiFi环境下体验VoWiFi业务。如今,VoWiFi业务正在越来越多的省份启动部署,帮助用户实现音视频通话、短信等基础业务全屋无缝覆盖。

在惠及更多用户的同时,VoWiFi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覆盖范围从陆地延伸至茫茫大海、万米高空,应用场景从家庭生活拓展至海运、民航、应急、科考等领域。

VoSAT是VoWiFi与卫星技术融合演进的产物,用户使用普通卫星终端、普通的WiFi网关和支持VoWiFi功能的普通智能手机就能进行语音、视频、短信通信。作为海域覆盖的新方案,VoSAT可大大提升海域覆盖的有效性,成本较低且安全可溯源。去年,上海电信先后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和东海海面成功打通VoSAT,随即又携手东航打通机上VoWiFi,在飞机上利用VoSAT拨打电话指日可待。

“在海域等没有蜂窝信号覆盖的地方,现在通过技术创新,让人们有了多种通信新方式,而且是低成本,让更多的用户能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家人进行顺畅地沟通。”上海电信相关专家说道。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