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股权收藏背后的暴利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自诩为坚定做一名优质股权收藏者,简单的这句口号实际上蕴含了股市长期实现暴利的内在逻辑。大家也许会问,做股权收藏是否意味着长期拿住股权不动呢?A股市场波动异常剧烈,长期持股会频繁坐过山车,何谈实现暴利呢?

实际上,做优质股权收藏者,并不意味着长期拿住优质股权不能动,更多的是强调优质股权一定要抱着收藏的心态来持股,远离普通的波动幅度不大的市值变动,在不过分高估的情况下做到安然持股。

为什么只要做到顶级优质股权收藏,就能在股市上实现暴利呢?而且中外二级市场许多优质股权投资大佬如巴菲特、费雪、瓦肯海姆三世、段永平、林园、乐趣、散户乙等,都依靠优质股权收藏策略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暴利。今天我试着从内在逻辑来阐述其暴利机制。

首先,我眼中的所谓优质股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必备条件:每年赚取的利润必须是真利润,是真金白银,赚取的利润每年或者绝大部分年份能创新高,每年赚取的利润只需要小比例的资本投入,并且公司具有永续经营的特质,也就是展望未来10年、20年公司大概率能存在,而且持续经营发展,公司每年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分红,通常能拿出至少每年净利润的30%以上来分红,分红比例最好是逐年维持或者上升。

那么,在二级市场长期拿住优质股权,为什么能实现暴利呢?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赚钱机制,并且这三个赚钱机制相互促进,相互强化,最终实现暴利。

第一个赚钱机制就是公司在盈利上实现复利。举例说,假设一家公司目前市值1000万,总股本10万股,每股100元,第一年小明用1万元买了一手即100股。第一年末赚取100万利润,市盈率为10,以后每年利润增速为15%,那么10年后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是400万。如果10年后市盈率仍然为10,那么该公司市值变成了4000万,每股400元,小明手里的100股市值变成了4万,10年时间公司市值增长了4倍,这4倍的市值完全是靠公司的盈利来推动的,跟市场估值无关,也就是跟市场波动无关。

第二个赚钱机制就是公司在分红上实现复利。假设公司每年分红比例为30%,第一年公司从赚取的100万利润中分红30%,即分红金额30万,总股本为10万股,每股分红3元,股息率3%,小明第一年年初拥有100股,年末得到分红为300元。然后他将分红得到的300元再买股,此时每股市值为115元,他用分红又买了2.6股。到第二年年末分红的时候,小明手里就有了102.6股,第二年公司利润是115万,每股分红增长率也为15%,即每股分红为3.45元,得到分红总额为354元,此时每股市值132元,用分红所得全部买股,又得到2.68股,此时小明第二年末手里就有105股。以此类推,10年后,小明在不额外增加资金仅靠分红买股,最终持有股份变成了211股,从10年前的100股变成了10年后的211股,股份数变成了2.1倍,按照每股400元计算,在手市值从10年前的1万变成了10年后的8.44万,总体市值增长了8.4倍,这8.4倍的贡献中由于分红再投入贡献了2.1倍,利润持续增长贡献了4倍。

第三个赚钱机制就是赚取市场估值提升的钱。小明如果10年前买股时估值足够低,市盈率为10,10年后估值提升到20,即估值提升了1倍,那么10年后小明的持股总市值变成了10年前的16.8倍。妥妥的10年16倍增幅,年复合36%的收益,即使不考虑赚市场先生的便宜,10年8倍,年复合也达到26%的收益。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顶级优质股权,如果未来10年利润年复合增速能够保持15%左右,每年保持至少3%的股息率,将每年获得的股息分红及时再买股,仅仅依靠公司盈利和分红两方面的复利增长,不考虑市场先生的估值馈赠,也就是说即使该公司不上市,10年可以获得8倍的收益,如果还能赚取市场先生的便宜,从低估一直拿到高估,依靠估值翻倍,10年可以获得16倍的收益,这就是典型的暴利了。

可见,在股票市场真正赚大钱,就是巴菲特爷爷强调的,不是靠交易而是靠屁股功耐心持有。在当前的大熊市底部,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及时逮住极其稀缺的顶级优质股权,死死拿住多年,坚定做一名优质股权的收藏者,依靠时间的复利带动公司盈利复利、分红复利和估值复利,最终实现股市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