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一帖:喝鸡汤 吃油饼 话投资(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回复:52喜欢:30
腾儿今年小学毕业,功课较重。到了周末,就跟我撒娇,说:爸爸,明天早上我想喝鸡汤、吃油饼。爱子心切。再累,也得给他买——比如今天早上,6点不到,我就起了床,驱车十分钟,从小县城最南部,赶到小县城最北部。起这么早,跑这么远,不为别的,就为给儿子买一碗姜家鸡汤——起早点,不用排队,油饼可以放了量地买。
我就打了3碗鸡汤,买了5张饼,卷了20块钱的带皮狗肉:鸡汤10块钱一碗,油饼5块钱一张,加上狗肉,一家三口,一顿早餐75元。
在小县城,这是一顿算不上丰盛但确实价值不菲的早餐:75元看上去不算多,但要是到其他小吃摊上,大约可以吃上两顿。
今天去的早,又是十几年的老主顾,和店主老姜头做了一番简单的攀谈——
问:今天人这么少啊?答:你来得早,再过十分钟,这里就挤满了人。问:一天能卖多少碗鸡汤(中午也是营业的)?答:少则500碗,最多1000碗。问:能卖多少张饼?答:一般地讲,一碗汤,两张饼。问:狗肉呢?答:每天卖大约2000块钱的狗肉。
我在心底一声感叹:乖乖!别看我们这儿煤炭贩子大小无数,个个牛皮烘烘,在煤炭生意最好的时候,我就没看上他们。在我心中,姜家鸡汤,这就是小县城最好的生意了。若是姜家鸡汤能上市,我一定买这家小店的股票。而且我坚信:姜家鸡汤能上市,煤炭贩子上不了市。好生意就是好生意,一是不能看规模大小,二是不能光看外表。
 
姜家鸡汤可能是小县城餐饮界,尤其早餐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大约十八年前,我初到小城工作时,到单位报到的第二天,就有同事带我到这家小店吃早餐。
进店前并没太在意,因为门面很小,招牌也油油腻腻、窝窝囊囊的,很不起眼。店内虽然整洁、干净,但算不上有多好的装修,顶多也就称得上是中等水平吧。店主是一对夫妻,男的其貌不扬,还明显的一只眼大一只眼小,应该是一种生理缺陷吧。女的呢,也是相貌平平,属于看一眼能想起来、一转头就能忘掉的那种。总之,这是一对再稀松平常不过的普通夫妻。雇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妈子,扎着一条油渍斑驳的围裙,忙忙碌碌地在不大的小店里来回穿梭。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早点铺,却很快让我对它产生了依赖感。它的鸡汤肥而不腻、香辣异常,油饼香脆酥薄、松软可口,卷上狗肉,撒上一两颗花椒,一口下去,半天飘香。
自从跟着同事吃了第一次,第二天一早,鬼使神差地我就又去了第二次。从此之后,我就成了这家早餐铺的老主顾。时间久了,对这家店了解得也越来越多。店确实不大,如上所述,主、雇相加,只有三人,经营的内容也非常单一,鸡汤、油饼、狗肉,外加一点免费赠送的海带丝、小咸菜之类的佐餐小料。
起初,三人的分工是这样的:男的负责鸡汤,熬、煮、盛;女的负责油饼和狗肉,和、撵、煎、切、撕、称、装;老妈子负责端、送。但因为顾客太多,无论是端鸡汤的窗口,还是卖油饼的窗口,常常排起长龙。等得心焦的顾客惟恐被人抢占先机,所以挨在窗口,汤好自己端,饼好自己拿,完全一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模样。省下的老妈子也没闲着:一拨客起,一拨客来——她就站在店里,催还没吃完的客人快点吃,催跑客人之后,她赶紧收拾碗筷,好招待正端着鸡汤四处找座位的新顾客。
店主夫妻有一对儿子,看上去年龄相差不大,当时也就两三岁的模样。没人管,没人问,就在店里到处乱跑乱蹿。只有当妈的,忙碌的间隙,偶尔抬头喊:大宝呢?小宝呢?喊到孩子,看一眼,再喊一句:在店里玩,别往街上跑。我就算是一边喝着鸡汤,一边看这俩孩子渐渐长大的。五六岁,七八岁,十一、二岁,十三、四岁。上学之后,常听那位善煎油饼的女人冲她俩儿子喊:你们不好好上学,将来只好跟你老子一样开小店喽!
不想,一语中的:今番再去小店,这已长大成人的兄弟俩,已成小店主角。老姜头还是负责鸡汤。大孩子负责油饼。小孩子负责狗肉。老姜头的太太,也就是当年那位喜欢一边煎饼一边大嗓门教育孩子的女主人,现在成了老妈子——站在店里,催客人走、安排客人坐,抹桌子、拖地,同时兼职收银。当年的老妈子,算起来已经年届八旬,记不起哪一天光荣退休了,现已不知去向。有时候问起,老姜头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老了老了。或者:死了、死了。
就是这样一家看起来稀松平常、其实有着光荣历史的小店,每每让我感叹唏嘘——尤其是投身股市,开始注意研究企业,注重挑选行业之后,这家小店简直成了我心中好行业、好企业的典范和标本!
 
小店和小店的基本情况介绍完毕,下面,转入正题——我们对它进行一下经济分析:很多人看不起小商小贩,以为那是小儿科,再怎么干,小商小贩就是小商小贩,算不得名商大贾。
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假设姜家鸡汤店,每天卖汤500碗,卖饼1000张,狗肉只卖2000块钱,利润率40%。鸡汤、饼和狗肉,这串数字,我都是按照老姜头透露的数字的最下限设定的。利润率设在40%,也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因为我刚才也透露了,同样的东西,在别的早餐铺上,能买两份——既然别的店铺以便宜一半的价格尚可盈利,那么它以比别人贵一半的价格经营,利润率设在40%应该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吧?
那么,我们看看,这家小店一天的收入是多少钱吧?一碗汤10块钱,净挣4块钱,一天500碗,就挣2000元;一张饼5块钱,净挣2块钱,一天1000张,也挣2000元;一天2000多块钱的狗肉,为方便计算起见,就挣500元吧。那么一天就是4500元,一月按30天计,一月就是13.5万元,一年就是162万元。
一家四口人,人均年薪40万元。小县城,职工平均年薪4万元左右。也就是说,老姜头这家人,平均收入,在我们这儿是货真价实的以一抵十。
很多腋夹公文包的人常常瞧不起小商贩,多么可笑!也许有些达官贵人能贪个污受个贿弄点灰色收入什么的,但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下三滥收入,怎么能跟人家老姜头一家人的勤劳致富相提并论?更别提那些靠工资吃饭的普通工薪阶层了。也有些干实业的朋友,看不起这种小打小闹。但我也有几个干实业的朋友,一二百人的小厂,除去吃喝拉洒之后,能剩个一二百万的盈利,也已经相当不错了。跟姜家鸡汤的小投入、大产出相比,简直能寒碜死人!
我看到,我那些干实业的朋友大多都还住在普通的居民小区里,而姜家二子,却住在小城的高档别墅小区里。吃穿量家当。这就是差别。到底应该谁笑话谁呢?
 
分析姜家鸡汤,TTB不是为了发发感叹,对人家的生财之道点评点评,甚或流点哈喇子那么简单。苦口婆心大半天,辛苦码字几小时,腰酸腿疼,头晕眼花,只为流点口水,那也太无聊,太低级趣味了——也太小看我TTB了吧。
以前学哲学的时候,书本上常看到的一句话:生活之中处处有哲学。后来投资股市后,尤其是明确价值投资的趋向后,我发现原来生活之中,处处都有价值投资。当我们学会用投资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时,生活就又给我们展现了它完全迥异于平常面貌的另一面。再套用一句话:生活中缺少的不是价值,而是发现。
前文我曾提到,若姜家鸡汤上市,我一定购买这家小店的股票。在我眼中,这家小店不仅比我同学、朋友开的那些小实业工厂要有价值(更能创造价值),可以肯定地说,它比那些很多已经上市的企业,甚至还有价值(更能创造价值)。
什么是好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股票才值得我们拥有?一家小小的鸡汤油饼店,就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的启示。
 
未完,请点击收看:喝鸡汤 吃油饼 话投资(二):网页链接
 
$中国银行(SH601988)$  $农业银行(SH601288)$  $光大银行(SH601818)$  $民生银行(SH600016)$  $宝钢股份(SH600019)$  $光明乳业(SH600597)$  $五粮液(SZ000858)$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16-02-21 18:56

上市可以买,但还要看价格合适不

2015-08-06 11:44

楼主写得太好了!

2015-08-03 21:58

在股市上这和这类似的叫ROE,净资产收益率。
感谢TTB,用最浅显的文字说出了最重要的道理。作为同您一样的草根业余股民,您的很多理念与我不谋而合

2015-05-31 00:29

好早餐

2015-05-25 11:34

不错的模式,餐饮做好了就是有惊人的利润和现金流。

2015-05-24 22:40

姜家的鸡汤为什么非要上市呢,一年一百多万对于小店每天要开门的他们是花不完的,自己做辛苦不自由,但也恰恰保证了对鸡汤的掌控,百年老店就是这来的吧。不过有钱有闲那种自由的向往太吸引人了,一不小心就出败家子了。

2015-05-24 22:39

姜家的鸡汤为什么非要上市呢,一年一百多万对于小店每天要开门的他们是花不完的,自己做辛苦不自由,但也恰恰保证了对鸡汤的掌控,百年就是这来的吧。不过有钱有闲那种自由的向往太吸引人了,一不小心就出败家子了。

2015-05-24 22:07

TTB快去风投,然后分店漫山遍野,广告铺天盖地!紧接着上市。不得了啊!我也要成为小小股东

2015-05-24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