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持有等于买入,这是一个事实”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38喜欢:15

@大道无形我有型 (段永平)的投资理念中,也许讨论最多的就是“持有等于买入”问题,今天再次专开一篇聊聊这个话题。

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持有等于买入,这是一个事实。”

理解这句话的答案就是: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不可以拆开。

它是一个事实,而且只是一个事实,你不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公式(论据)去用。

比如你说,因为“持有=买入”,所以推论出:只要愿意持有的价位,就可以买入?

这样理解不对,或者说不全对,首先不能把半句话当做公式使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说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因为女性的体能天然就比男性要弱,所以为了体现社会对女性的关爱,为了体现男士的绅士风度,应该秉持女士优先的观念。

这句话没有问题吧。我们把它简略一点,就变成了:在文明的社会中,女士优先!

貌似也没啥问题,是吧?!

好了。于是现在有人就把这句话拆开用,只提取了“女士优先”这四个字。

比如,在上战场的时候就说了,我们是文明社会,我们要女士优先,所以女士先上战场,等女士都死光了男士再上。这仗还怎么打?!

再比如,一家三口在家里,有一个坏人进来抢劫。家里唯一的男士说了,我们是个文明的家庭,我是一个有绅士风度的人,我得遵守女士优先,孩子优先这个原则呀。孩子先上,孩子完蛋了老婆上,老婆也完蛋了自己再上。这么一搞,估计这个家庭八成也要完蛋了。

“持有等于买入,这是一个事实”这句话,也是这个道理,不可以拆开使用。

那么,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大道曾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你误操作把股票都卖了,已经持有现金,你会怎么办?买回来?还是换成别的?

如果你说误操作不算,还得买回来,那事实上就是一次全新的买入。

我们其实在持有一只股票的任何一个瞬间,都有权利把它卖掉换成现金。换句话说,任何时刻我们都是在股权和现金之间进行权衡,持有就代表我们一直都选择股权而不是现金。

再进一步,每一个时刻,我们其实选择的都是买入股权,而不是卖出,外部表现就是持有。

所以,持有等于买入,这就是一个事实。它是一个事实,它也仅仅只是一个事实而已!这就是这句话的全部含义。

但是很多人却只把前半段“持有等于买入”给单独摘出来,作为公式一样套到其他地方去使用,那当然说不通。

现在,你再回去看大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给网友们解释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大道很无奈:我一直反复强调,这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事实,大家为什么就不把这后半句话放进去呢?为什么只单独提炼出来前半句,然后就一直说不理解呢!

以上是第一个不对的地方。

另一个常被误解的地方在于:可以买入≠好的买入点

我们看看大道本人怎么说:“PE太高不买多数情况下是对的,我也不喜欢买PE高的公司,除非看到未来了。”

“我的‘满仓主义’最大的特点是不太在意‘择时’,但非常在意‘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当然前提是10年后看回来的价格是便宜的。”

“不择时不是追高的理由。”

“‘不择时’我的理解大概是:当我觉得从10年的角度看不贵而手里正好有钱的时候就可以买了,不需要等更便宜的价钱,因为这个价钱从10年的角度看已经很好了。”

就是说,段总买股票也会等待一个“相比于十年后看来不贵的价格”、“从10年的角度看已经很好了”的价格,不是完全不择时,而是不那么强调低价格

而“持有等于买入”是描述持有状态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每一时刻的持有,都相当于在这一刻的全新买入”,也可以说成是“持有相当于买入”,或者说“持有就是在买入”。

一个描述持有状态,一个描述好的买入点,两者并不矛盾。

举个不那么贴切的例子:“歇着等于休息”的确是个事实,但有时候我们不能这么用。比如,我们埋怨一个人“上一边歇着去吧”,不是让他去休息,而是让他别碍事儿。

同理,“持有等于买入”的确是个事实,但在寻找买入点的时候,不能这么用,这是两码事儿。

因此,“持有=买入”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论据

它可能会与你的感觉不符,但它无疑就是一个事实。

如果你试图把它当成论据去推导别的理论,进而拆解这句话,自然会碰壁。

最后再举个例子。假设一只符合大道标准的股票从20元开始下跌,大道在10元才开始买入,后来这只股票涨到100元才被大道卖掉。

在这个过程中,股价涨到99元时大道也没卖掉,是不是说99元时也应该买入呢?不是的!

在10元时,这只股票才到了“相比于十年后看来不贵的价格”,才有很高的确定性,才适合买入。而在后来的上涨过程中,无论这只股票涨到20、50、还是99元,大道一直选择股权,而不是换成现金。相当于在每个价位都卖掉股票后,再全仓买回。

这里其实隐藏了另两个“逻辑”,一个是买入新股票的钱来自其它资产,相当于在不同资产间进行交换,所以需要对比,确定“有赚头”再换。

第二个是关于持股的:好公司往往会超预期发展,我们能大概知道它的底线,却很难预测它的上限。所以,要给好公司足够的时间。

那为何100元又卖出了呢?是因为从30年的角度看,现金明显比股权更吸引人,更便宜。

为啥卖出时变成“从30年的角度”了呢?

这是大道的原话:“(是否卖出)跟眼前多少倍pe其实没关系,但和未来30年的生意状况有关。”

之所以卖出的思考年限比买入更长远,我猜是因为,大道觉得好公司可能会超预期发展,所以卖出的标准应该更宽容。

总之,大道无论考虑买还是卖,都是看长期逻辑。买点看未来10年,卖点看未来30年。

所以,大道不是绝对的不择时,而是因为看得远,不理解的人看起来好像买点很高。

大道也不是股价多贵都会买。比如去年茅台1800元时他买了,2600元时没说买。

必须强调的是,任何理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系统中的一环。与一般散户把现金和股权分开看,有仓位概念不同。大道一直满仓,所以他无论买入茅台还是腾讯,都是在其它“标的物”之间做权衡,最次也得跟银行利息作比较。

比如,腾讯500元时不是不能买,可能是没比苹果更合适;450元时没到一定比银行存款更便宜的程度;直到400元左右才买……所以,如果看好腾讯了,不是说高价格不能买,而是确定性不够,为啥要买呢?

找到好公司,如果有人非要买贵一点,用时间换空间,倒也不是不行,总比买到坏公司强。

既然说到了“好公司买贵了”不算本质性错误,那再看,100元就要卖出的公司,99元到底能不能买?真不是不能买,但你觉不觉得为了赚1元钱的差价,投机心理太重了!90元买呢?为了赚10%,也是投机!50元买呢?距离“非常高估”只有一倍空间,难道就不是投机了吗?

另外,买高价股的你,要做好用很多年的时间换空间的准备。比如茅台就曾有买贵了9年才回本的历史,你愿意承受吗?

你看,有一个买入点,与“持有等于买入,是个事实”并不矛盾。

当大道没买腾讯时,资金可能在苹果里,那就是一直在买入苹果。也可能资金在银行里,那就是一直在买入存款……所以,持有一直等于买入,只是没买入腾讯而已,但一直在买入别的资产。

大道也不是股价多高都不会卖,如果茅台的股价把未来30年的预期都打满了,(我觉得)大道也会卖掉的。

当然,商业模式变坏了,或者茅台有让他讨厌的地方时,就更会卖掉了。

“30年的预期都打满”是什么意思呢?拿茅台打个比方,假设茅台未来30年往好了猜,复合利润增速保持20%,30年后年利润10万亿左右,给30倍市盈率市值是300万亿元。如果现在茅台市值涨价到300万亿,相当于4000倍市盈率,就是打满30年预期了(为了计算简单就不跟银行利率比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4000倍PE在周期股里也许能见到,但业绩稳定的优质公司还要4000倍PE,相当于估值再高也不会卖了。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精彩讨论

小禾未露尖尖角2023-07-26 16:47

“我们其实在持有一只股票的任何一个瞬间,都有权利把它卖掉换成现金。换句话说,任何时刻我们都是在股权和现金之间进行权衡,持有就代表我们一直都选择股权而不是现金。
再进一步,每一个时刻,我们其实选择的都是买入股权,而不是卖出,外部表现就是持有。”

全部讨论

2023-07-26 16:47

“我们其实在持有一只股票的任何一个瞬间,都有权利把它卖掉换成现金。换句话说,任何时刻我们都是在股权和现金之间进行权衡,持有就代表我们一直都选择股权而不是现金。
再进一步,每一个时刻,我们其实选择的都是买入股权,而不是卖出,外部表现就是持有。”

2023-07-27 12:22

持有不等于买入,就好比林园现在会持有茅台,但他现在不会买入。从股息率方面看,持有更不等于买入。

2023-07-27 11:20

理解不错

同样的道理,此时不想买入的,就不应当持有。这是一个普遍被忽视的原则。当然,要把交易费用因素抽象掉。

2023-07-26 18:31

一个股10块买进,目标20元,涨到15块就继续持有,不代表15块买进…15块买进成本高,收益率低,和10块的买进就是不一样

2023-07-26 16:57

这个买卖点很赞同

2023-07-26 15:52

不懂就问,一直不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感觉飘渺,有人用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下吗,谢谢

2023-07-27 12:07

不一样,10元的股息率和15元的股息率一样吗,我10的本涨到15元,我继续持有,和你15元买入股息率是不同的。

持有本来等于买入,买入本来就等于持有,瞎扯了半天把买入和持有分别,二者本来就一回事,扯的看不明白

2023-07-26 15:05

瞎扯蛋,买入的要求要比持有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