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45喜欢:23

目前能扛住现金流压力的房企,除了国央企有背景外,主要是商业地产做得不错的公司,比如新城、龙湖最为典型,新城现在一年收租就有130亿以上,利润50亿左右。同时商业综合体还可以拿来融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缓解了融资压力。龙湖也是类似的情况,而且龙湖物业也在上市公司旗下,龙湖商业、物业共同提供充沛的现金流,同时还拿到了物业抵押贷款。
万科嘛,本来它是很安全的,但是它错就错在过去两年多依然拿地,如果不拿地,那它手里的现金可以多出来七八百亿吧至少,足够腾挪。万科商业地产做得不咋地,物业利润率也很薄,相对于它的体量来说无济于事。
万科还是大意了,哪怕恒大暴雷后你继续拿地,但是融创暴雷了你还拿地,尤其是疫情很难判断,从2022年至今,不应该再拿一块地,如此才能保住万科现金流足够充沛,而且不用处置资产。
保利也是类似的情况,甚至权益拿地金额更高,只不过人家是央企,信用高,没法儿比。。看看人家华润置地,那才是真的包租公,稳如老狗。保利比华润差远了。
新城就是连续几年极少拿地,除了吾悦广场,这才有惊无险走到现在,有息负债只剩下600多亿了,压力小了很多。
龙湖是得益于债务的久期安排的很好,都是借长债,减少短期偿付压力,而且有源源不断的物业、商业收入现金流来弥补,同时拿地比较谨慎,现在还有利润。
这些房企恐怕都没有预料到市场会持续恶化,2021年下半年就很难过了,恒大暴雷,2022年更难过,2023年本想着放开了会好一些,结果更糟糕,2024年目前来看是更更糟糕。
虽然新房大盘依然有可能维持10万亿左右的规模,但是短期内,很难看到大幅反弹的迹象,三四五线城市购买力被掏空了,一二线城市又以二手房交易取代一手房,这就导致很难看到增量需求入场,除非再来一次涨价去库存。
房企现在应该做的最核心的几件事:
1、别拿地了,别拿地了,先把手里的土储逐渐消化掉再说;
2、尽量处置剥离非核心资产,换取宝贵现金流;
3、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物业、文旅、文化、养老、经纪、代建等多元化业务,尤其是轻资产的服务类业务,是应该优先重点发展的,别再依赖重资产模式。

3、以后住宅开发就重点做改善房方向,为有钱人建更好的房子,这些是有长期需求的。这很考验产品设计能力和品质把控能力。
4、债务还没有展期的,尽量争取展期吧,别硬扛了,现在不管你暴雷不暴雷,销售额差异没那么大。。还不如以空间换时间。万科都扛不住了,你还指望自己能扛住?当然,多元化业务现金流强劲的除外。早躺早享受啊,融创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

5、趁融资、保交付政策放松,尽量融资吧,把债务置换一下,尽量拉长债务久期、降低融资成本。

做好以上几件事,我相信房企一定会走出来,而且未来能发展得更好。
我现在依然旗帜鲜明地看好新城、龙湖、融创,排名有先后……

精彩讨论

中华兴盛03-12 20:16

所有大小房企,先消化库存,一毛钱地都不拿,才是王道。现在一些不要命的民企,还有不要脸无限现金流的太子们,还在拿地继续卷,把市场搞坏了,周期拉长了,继续续命高价地,给了上下虚假繁荣的假象。如果2024年一块地都不拿,让不要脸的托自己去拿,问题会解决得更快。

大v自认为不犯错03-12 22:37

新城要感谢老王,急刹车,否则呵呵

阿企笔记03-12 21:32

吾悦广场毛利率70%,净利润率40%,这里说的是租金部分,不包括配套的住宅。而且由于里面包含大量的折旧摊销,其实现金流可能更好一些。

qqqing03-12 21:18

张嘴就来 那个时候多少人在这喷万科不敢拿地 要掉队

小知的投资小圈03-12 20:39

商业地产收入130亿 ,利润50亿?商业地产可没这么赚钱。

全部讨论

商业地产收入130亿 ,利润50亿?商业地产可没这么赚钱。

03-12 20:16

所有大小房企,先消化库存,一毛钱地都不拿,才是王道。现在一些不要命的民企,还有不要脸无限现金流的太子们,还在拿地继续卷,把市场搞坏了,周期拉长了,继续续命高价地,给了上下虚假繁荣的假象。如果2024年一块地都不拿,让不要脸的托自己去拿,问题会解决得更快。

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万科商业也不差,物流也不错,现在是信用链条断了,供应商不在垫付,房子的预付款也被各地监管不让动,发债很难,央企很多一个涵就搞定了!现在还在恶化传导中,

新城要感谢老王,急刹车,否则呵呵

万科嘛,本来它是很安全的,但是它错就错在过去两年多依然拿地,

03-13 00:00

扯淡,不拿地怎么销售,不销售怎么还贷?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还是居民收入!
这是万业之根,经济之本!

03-13 08:04

1

03-13 00:20

现在不拿地以后活下来也要降规模了,新城无所谓万科这种就进退两难了。

拿不拿地是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