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3年报点评:主业经营稳健,高股息属性值得重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0喜欢:8

#2024投资炼金季# #中国平安价值分析#

2023年,对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而言既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也是挑战重重的一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将在这一定位下坚定方向,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

这一年,保险业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平安等行业先驱业务实现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双位数增长,“保险+服务”新模式探索不断,行业有了更多支点;忧的是行业仍未走出深度转型期、投资端持续承压、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凸显、风险化解任务仍较重,叠加多项强监管新规、新会计准则实施,在规范与重塑中前行。

3月21日晚间,$中国平安(SH601318)$ 发布2023年业绩。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79.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65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6.66元;寿险及健康险、财险、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保持稳健,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09.13亿元。

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国平安在2023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综合金融模式的独特优势,也彰显了平安强大的发展底蕴与自我革新能力。平安的战略优势与执行能力,最终转化为推动业绩稳健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一、核心业务稳健经营,表现优于行业

2023年,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超8000亿元,同比增长4%。最受市场关注的寿险业务,增长态势尤为明显。平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665亿元,同比增速为6.2%,远超市场预期。在可比口径下,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这主要得益于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89.5%,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寿险改革后,银保渠道势头强劲,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财产险方面,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134.58亿元,同比增长6.5%;整体综合成本率剔除保证保险影响后为98.4%;车险综合成本率97.7%。

银行业务方面,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77.63%,经营依旧保持稳健。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震荡不断,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相较这些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稳健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固定收益的传统型寿险、年金险产品。

这些保险资产具备穿越周期的成长价值和空间,可以将与之相关的财富类保险产品作为家庭财富管理的压舱石。例如,平安人寿在2023年推出的“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保险产品计划”及“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客户实现安全稳定的财富储备,还能助力客户兼顾财富的成长,享受时间的馈赠。

进入2024年,在居民旺盛的稳健理财诉求和竞品收益率波动下降的背景下,储蓄险的需求将持续高涨并仍然是2024年保险市场主力险种,从而带动客户资产配置从银行存款和理财向保险迁徙。此外,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都将提升需求侧消费预期,助力中国平安发展主业,在重回上升轨道中走稳、走远。

二、寿险重拾增长趋势,改革成效显著

2023年,各大险企受到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等影响,寿险业阶段性承压。在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中国平安的寿险新业务价值重归两位数增长,达成310.8亿元,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可以说,这是平安寿险改革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

平安寿险改革的战略是深耕“4渠道+3产品”,4渠道是指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下沉渠道,3产品是指3大保险+服务的产品线: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

渠道方面,2023年,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0.3%,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89.5%,人均收入增长39.2%;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25.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6.5%。银保渠道持续深化与平安银行的独家代理模式,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业务价值增长77.7%;社区网格化渠道已在51个城市铺设65个网点,存续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下沉渠道持续在七个省份推进销售,深入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产品方面,中国平安持续丰富财富保险、养老年金及健康保障产品体系,依托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稳步深化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保险+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000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超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居家养老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8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客户整体评价良好;“保险+高端养老”方面,平安高端养老项目已在4个城市启动,其中,平安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于2023年7月开业运营。

2019年,中国平安先于行业启动寿险改革,历经5年的努力,改革成果已在渠道实力、业务品质、产品布局等方面得到显现,最终实现了业绩的超预期增长。

三、高股息属性值得重视,估值增长潜力大

3月6日,中国平安曾发布《关于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暨2023年度现金分红计划的公告》。中国平安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坚持稳定和可持续的现金分红政策,2023全年派发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43元,同比增长0.4%,分红总额连续12年保持上涨。

常态化分红的机制,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反映,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持股回报和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近期,沪深交易所先后启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意识,其中关键举措便包括持续稳定现金分红。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市以来,平安累计分红总额超3000亿元,在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可以说,平安一直是愿意分红的企业,是高股息企业的代表。可预期、合理且稳定的分红有利于实现平安和投资者的“双赢”:对平安而言,能减少冗余资金、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引导公司专注主业;对投资者而言,则有助于其更好规划资金安排,更早分享平安的成长红利。

投资者投资于上市公司主要为获得股息回报及市值回报。对投资者来说,股息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根据平安目前的市值水平,股息率约为8%,若股息回报在2024年翻倍,那么平安的股息率将超过15%,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标的实在是太香了。

2024年至今,“高股息”概念股越发得到投资者认可,市场表现优异。沪深300红利指数(000821)累计涨幅达9.62%,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据了解,该指数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股息率最高的50只股票为成份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旨在反映沪深300指数中高股息率股票的整体表现。逻辑与之类似的中证500红利指数(000822)同期涨幅7.89%,同样跑赢大盘。

今年2月底,申万宏源在机构投资者开展A股风格展望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投资者看好高股息风格。在377份有效问卷中,60%的投资者认为中期高股息将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基本面亮点不足,33%的投资者认为中期强化股东回报的资产有望重估。仅有28%的投资者中期不看好高分红,认为市场存在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其他替代资产。

历史经验同样支持红利策略具有跨越周期的能力。自2005年1月至2023年9月30日的近20年中,标普A股红利机会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超18%,跑赢了除食品饮料以外所有中信一级行业,这只指数致力于在A股精选100家高股息率企业。

尽管外部环境波云诡谲,资本市场乏善可陈,但平安凭借其强大的战略定力和业务实力,依旧在2023年稳步前行,不断创造价值。进入2024年,随着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深化,寿险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具备高股息属性的中国平安有望迎来新一轮价值重塑的机遇。

@今日话题 @少年维特 @投资炼金季 @老K超鬼逻辑 @朱酒 @shepherd2016

全部讨论

正好在看中国平安的业绩会,人均新业务价值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不知今年能否延续?

03-22 12:12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太能打了,之前我研究过报行合一,在新政策下,平安自有银保渠道会受益

03-22 12:12

03-22 13:22

虽然没投资$中国平安(SH601318)$ 但是$平安好医生(01833)$ 上市没多久我就关注了。算是见证了中国平安医疗生态从无到有的过程。2023年末,平安健康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量23万家,较年初增加近6000家。中国平安已在国内人身险企业中率先实现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覆盖,客户可在预约挂号、陪诊、重疾二诊。
中国平安年报中也披露自有5家综合医院,1家康复专科医院,1家心脑血管中心,17家健康管理中心,10家儿童康复中心。最近就医过的投资者都知道,现在医院人流是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检查完复诊都要排很长的队,我家附近的一个本地民营医院,原来没什么人,现在停车场都进不去。随着老龄化加深医疗资源也是越来越稀缺。
况且与同行们相比,平安保险+健康+医疗+养老的模式更闭环,去年平安健康发布的居家养老产品也很有亮点。
平安年报中显示“享有医养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的73%”,医养既是高净值客户,也是平安健康业绩表现回暖的底气所在。

下沉渠道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