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思考】继续沿着《腾讯传》来思考一些商业模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1、QQ秀:这是腾讯第一个真正靠自己盈利的产品(在此之前是和中国移动合作的移动增值业务),为什么用户会在网上花钱买虚拟道具?中国社会非常压抑,在家里受父母管,在学校受老师管,在社会受各种特权阶级管,青少年受压抑最重,而表达的欲望也最强烈,想法最活跃。当有一个虚拟空间,可以自由发挥、自由装扮、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那多么cool,通过QQ秀和不同QQ会员体系,获得了在该虚拟空间的优越等级,重塑身份,一扫现实生活中的郁闷,更何况还有炫耀的成分。这种心理情感与QQ青少年用户非常重合(元宇宙、游戏对人的诱惑,不也在此?在另外一个世界成为主宰),在收费模式上,仅有几块钱即可,符合青少年没钱的身份,而后来的QQ门户不太成功,QQ用户消费力低、品牌观念不强,不是品牌广告主的用户啊。那到了后来微信,其具备的人群普适性,让广告才发挥出来。QQ秀不是腾讯第一个做的,是从日韩看到和借鉴的,同时当时中国网易泡泡也做,TOM也做,但QQ秀和QQ结合起来,让QQ是第一次从一个通讯工具,有了情感表达,有了社区的成分。后来的QQ空间,是进一步升华,不仅有装饰,还有自己的家,只要愿意花钱,买装饰、买挂件、买音乐、买特权,就可以让自己有个美好的地方。QQ会员,不管黄钻、绿钻,都是道具的打包售卖。相比而言,西方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更为平等、更为自由表达,对于网络的自由和等级,就没有那么渴望。这是东西方的差异带来的不同模式,是IM互联网找到的新痛点,所以腾讯比OICQ更早找到商业模式是正确的,因为东方才有这种文化场景,同时日韩没有如此大规模的IM服务商。情感表达,这种形式完全是信息世界,不受限于物理约束。

2、支付:在各类业务中,如果要盈利,就离不开付费,支付是盈利的最大障碍,Q币功不可没。怎么卖Q币?在当时的交易场景中,和运营商合作通过短信扣,因为用户充值电话费是一种虚拟资产;和网吧合作,线下代售;也可以和报亭,当时我们买IC卡不也是这样吗,当然对Q币而言,网吧比报亭更便捷。如今,支付已经和便捷,不是障碍。到这我也理解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让支付体验大幅提升,祖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都会用快捷支付。如果要跳转网银,那还是只能覆盖高线城市,低线城市和广大农村覆盖不了。

3、人员:当腾讯的业务从与移动合作的增值为主导,到因为政策原因不断下滑,QQ秀成为新盈利点,还有游戏、门户、音乐等的尝试,擅长与政府打交道的曾李青要离开了,擅长战略、资本、国际化的刘炽平要上台,这是必然,它背后是商业模式的变化。

4、竞争:QQ和msn、skype、网易泡泡竞争。和国内竞争对手比,QQ有先发优势,在强节点效应下,只要保持敏锐、及时跟进新功能,那后来者打不过QQ;和国外竞争对手比,QQ是后发,但国外公司在本土,有先天缺陷,首先是本地化不足,跨国公司不可能为每个国家开发一套本土化程序;其次是响应不足,大公司职能细、流程长、交付慢,在迭代上打不过小公司。所以,QQ能打赢,自身是一方面,时代背景也是一方面。

5、游戏:张志东不主张做游戏,因为他觉得大家都不懂;马化腾积极推动,因为他觉得这是需要做的。这有两种思考方式:我擅长什么,所以做什么;我需要做什么,然后补足能力。前者看似狭隘,后者看似奔放,但其实后者很危险,容易过于自信而多元恶化。但游戏,不是与腾讯不相关的,游戏是内容,这其实是腾讯擅长的。QQ除了通信,就是内容,QQ秀、QQ空间、游戏、朋友圈、小程序,这都是内容。而不是内容的,如门户、搜索、电商,腾讯都没做成。马化腾积极推动的,不只有游戏,还有搜索和电商,所以这不能表明马化腾多有眼光,多有魄力,马化腾也曾经多元恶化,但最终回到能够多元协作的领域,这点与苹果的ipod、ipad、iphone、applewatch、appletv异曲同工。必须多元化,否则公司没有持续增长;多元化必须在同一个生态圈,有协同,是自己的能力圈。这一方面要求领导层清醒理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自己的业务拓展性够大。腾讯的业务是连接+内容,内容作为服务业那是非常广阔,并且上限无限(相比电商作为实物消费,上限比内容要低);苹果是电子消费品,同样广阔。相比而言,有些公司,它们的业务就不具备如此大的延展性,或者说企业的创新性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