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积极引进,人形机器人加速“涌向”制造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近期,Tesla Optimus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中“打工”的实际应用场景。并配文说,“最近正在努力变得有用!这段90秒的演示视频不仅展示了Optimus的高效工作能力,更预示着通用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新的爆发。

视频中,Optimus机器人正在特斯拉工厂的生产线上忙碌地分拣电芯。这背后是Optimus的端到端神经网络经过精心训练的结果,使其能够准确地对特斯拉工厂的电池单元进行分装。值得一提的是,Optimus的所有操作都在机器人的FSD计算机上实时运行,仅依靠2D摄像头、手部触觉和力传感器等简单设备,便实现了高精度的操作。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寻找合适的落地应用场景成为所有人形机器人厂商发展的重点,其中,制造业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应用的主要场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制造企业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开始测试应用。

麦格纳国际

今年4月,人形机器人开发公司Sanctuary AI宣布正在与汽车制造和组装厂商麦格纳国际公司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扩大这种合作关系,Sanctuary计划为麦格纳的制造工厂提供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

麦格纳作为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和组装工厂,为包括梅赛德斯、捷豹和宝马在内的多家顶级汽车制造商制造和组装汽车。麦格纳自2021年以来一直是Sanctuary AI的投资者。不久前,埃森哲与麦格纳宣布了对Sanctuary的投资,具体金额未公开。

麦格纳先进制造创新副总裁Todd Deaville表示:“麦格纳很高兴与Sanctuary AI合作,共同实现推动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共同使命。通过将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到我们的制造设施中来执行特定任务,我们可以增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能力。”

随着 Sanctuary AI 开始推进对Phoenix机器人的商业化,该公司还计划与麦格纳签订合同,以便未来合作生产部分机器人。Sanctuary 声称,找到合适的制造合作伙伴来大规模生产机器人是最佳的外包方式,而且制造对于任何机器人初创公司来说都不应是核心任务。

,时长00:40

现代汽车

4月17日,波士顿动力在其官网上放出视频,推出新Atlas人形机器人,新Atlas采用电驱动形式,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先驱者波士顿动力继续看好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并且在技术路线上转向电驱动方案。

此前波士顿发布的视频中,波士顿动力Atlas已经成功学会了搬运中等重量的汽车零件,展示了其在运动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随着电动版Atlas的推出,波士顿动力CEO Robert Playter表示将与现代集团合作,共同持续展示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工厂和生活中的能力,并协助进行以合理的成本制造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赞13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对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思考和认识,蔚来汽车在2023年组建了一个人形机器人“战队”。主要关注人形机器人的底层技术,包括算法,动态感知,大模型,并进行了一些研究。

蔚来汽车在“人形机器人造车”上主要进行了两个尝试,一是将类人机械臂固定于狭小空间内,利用5G、视觉算法等进行多任务作业,二是人形机器人的部分定项质检等。

蔚来汽车主要完成了人形机器人跟生产制造系统工具融合,同时也利用这个人形机器人搭载视觉感知器,对车辆外观进行采集,利用算法对图像进行质量判断,实现整车检查的功能。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赞18

梅赛德斯·奔驰

3月16日,梅赛德斯·奔驰和人形机器人公司Apptronik共同宣布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在协议中,梅赛德斯·奔驰将引入Apollo机器人到其工厂,以测试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环境中的应用。

Apptroni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 Cardenas表示,梅赛德斯计划利用机器人和Apollo来完成一些低技能、体力消耗大的任务。例如,检查车辆零部件、将零部件送到装配线供工人组装,并交付组装好的零部件等。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测试中将用到多少台Apollo机器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Jörg Burzer表示:“为了打造最令人向往的汽车,我们不断推动汽车生产的未来。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宝马工厂

2024年年初,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宣布与汽车巨头宝马达成一项重要协议,正式将其人形机器人引入宝马的汽车制造工厂。

这是Figure自2022年成立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协议。虽然该公司没有透露宝马将使用该公司的多少台机器人,但Figure的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表示,双方的合作将从少量机器人开始,如果达到了性能目标,就会扩大使用规模。

具体而言,宝马计划在其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工厂部署Figure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1。该工厂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制造工厂,目前有11,000名员工。Figure的机器人将在接受特定任务培训后,逐步在未来12-24个月内整合到车身车间、钣金和仓库等制造流程中。

Brett Adcock表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潜力完全未被发掘。”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机器人将使公司能够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创造一个更安全、更一致的工作环境。”

可以看出,汽车生产作为最成熟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落地的第一站。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到,要面向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打造特种应用场景下高可靠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聚焦 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等。政策的支持也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制造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要从试点应用到规模化落地,人形机器人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部讨论

05-17 18:59

不是打工是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