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14喜欢:9
$中国宏桥(01378)$$中国宏桥(01378)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今天回复球友“成长的快乐”的帖子单独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匿名报告不值得详细分析,只简单说几点:

1.之所以匿名,就是自己心虚。由于不是客观的分析,作者只是做空机构的枪手,所以逻辑混乱,胡编乱造,连自己都不信,不敢署名。

2.指责一:宏桥今年花10亿美元买氧化铝厂,会使宏桥净利减少11% 。这两个数字都引用自收购文件,数字都正确。但文章没说明的是,目标公司信和的年产能高达200万吨,净资产约21亿,负债约50亿,宏桥是按净值购买的,并承担负债。这个价格根本不贵,也只能是当时氧化铝价格极度低迷时才会有的购并机会。如果宏桥自己建设,也要至少花这个代价,而且不一定能拿到批文,建成时间也推到两年后了。一般人根本想不到,200万吨氧化铝产能是如此巨大,以致于宏桥作为650万吨电解铝的全球最大铝公司,立即就能使氧化铝的自给率提高15%。我敢肯定,滨州市现在如有人愿意按10亿美元甚至再高些的价格卖给宏桥200万吨氧化铝的产能,老张会立即同意买下。原因是,10亿美元的价格,是基于当时1800元氧化铝的市场价格,在此价格下氧化铝是亏损的,而现在氧化铝价格已到2800元以上了。按我的估算,70亿的代价五年就可收回投资。

文章引用11%这个数字就更荒唐了,因为这是按照信和假如去年初就并入宏桥的话会造成的财务影响。事实是,去年初假如就并入宏桥,信和根本就不会亏损,因为宏桥有自己的综合管理优势,如自有电网不用交过网费,如铝土矿是长协价,如自己使用没有销售费用,如信用等级高财务费用低等等。退一万步讲,即使宏桥去年管理了信和且发生了亏损,也并不表示今年和未来也会亏损。事实上,现在氧化铝2800元的价格已经使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获利丰厚,更不用说宏桥了。

3.指责二:2011年上市后现金流一直是负值,导致负债增加到600亿,财务结构不稳健。这个质疑虽有其合理性,但宏桥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扩大规模有着更大的合理性。道理有大小之分,质疑的合理是小道理,扩张的合理是大道理。老张一向的风格,就是在行业低迷时加大负债扩大规模,行业高涨时获利归还欠债,降低负债比率。这就像有人愿意熊市买股牛市了结,有人只愿意牛市买股牛市了结,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人风格不同。实践已证明,老张的风格已大获成功,因为这么做需要胆量,一般人却没有。

既然要扩大规模,就自然需筹集巨额资金。资金来源无非三个:利润积累,股东配股,借债。对股东而言,这三项来源各有利弊。利润用于扩产本来是公司的应有之义,但对于铝这种周期性极强的行业而言,行业低迷最应当扩产时,恰恰是利润最少的时期,所以利润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和迅速的扩张。况且由于宏桥是上市公司,要照顾到公众股东派息的愿望,所剩利润就更少了。股东配股用于扩产,虽说合理,许多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但这在熊市中会稀释每股权益,对未来的股东回报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宏桥上市以来极少采用此办法募资。除早些年发行的可转债增加了部分股本外,就只有今年为了发债必须降低负债比率,没办法了才配了些股份,而且还以市场价发行,基本上老张自掏腰包完成了配股。相对来说,第三种选择,即借债用于扩大规模是最符合股东利益的,因为宏桥的信用好,现在发债的利率仅4%左右。请问,咱投资者有多少人能以这样低的利率借到资金呢?夸张点说,如果没有净资产,宏桥也能按此利率筹到资金,我希望宏桥的资产负债率升至100%,即把现在约每股7港元(半年报的数字加上这几个月的净利)的净资产全部分给现在的股东。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全中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能做到。人民银行几乎没有净资产,而总资产却升至34万亿了。这种事只有发钞行才能办到,连商业银行都不行。

至于匿名报告指出的财务不稳健,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600亿的借款相对于400多亿的净资产且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的公司来说,财务压力确实很大。但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大。宏桥今年是大规模扩张的最后一年,从明年开始就降低资本支出,进入去杠杆阶段。据我估计,宏桥明年净利应当超过120亿人民币,加上60亿的折旧,经营现金净流入会高达180亿。减去80亿的投资和20亿的派息,可以用80亿还债。这样,一边是负债减少,一边是权益增加,不出两年财务报表就很好看了。事实上,债券市场对宏桥的信用已给出了评价。宏桥能以4%的利率大规模发行人民币债券,就表明国内投资者根本不担心宏桥的财务稳健问题。匿名报告真的是过分操心了。

总的说来,宏桥的电解铝产能从上市时的178万吨扩展到现在的650万吨,基本上是内生性的扩张,而且是用了对投资者最有利的借债方式扩张的。匿名报告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完全是外行人的观点。

4.指责三:中铝连年亏损,而宏桥却连年盈利,所以宏桥的盈利不实。这项指责干脆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和常识。俗话说,“同行不同利”,各企业情况不同,盈利水平自然千差万别,凭什么中铝亏损,宏桥就一定亏损呢?众所周知,中铝是国企,由于体制原因,在行业中以人员多、干部多、腐败多、成本高而著名,在行业低谷时必然亏损。而宏桥是个管理优秀的民营企业,降低成本是它的首要任务,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它并没有机会像中铝那样趁去年牛市通过增发一次募资80亿去堵财务窟窿,只能靠自身拼搏来生存。事实上,这两年由于行业形势太差,宏桥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业务确实盈利很少,但它有自己的电厂,特别是有自己独立的电网,这就与中铝大不相同了。它很大程度上挣的是电的钱。同时,宏桥还通过引进众多下游用户,形成了独特的上下游一体化的集群式经营模式,加上自身巨大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自然就低,这一点儿都不奇怪。行业内的人都能看到,这几年不仅宏桥利润不错,信发公司和希望公司也都盈利不错,且都有了很大的扩张,难道这两家非上市企业也会虚报利润吗?

其他指责我们就没必要一一讨论了,有些干脆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比如说老张通过购并贪污占小股东便宜。不用说老张根本不是这等人,完全没必要为小利摧毁自己一世英名;就是想占便宜,也会占税收的便宜,不会占只有19%股份的流通股股东的便宜。众所周知,老张一向以多交税为荣,连国家的便宜都不占,会占小股东的便宜吗?况且小股东的便宜实在太小了,按7元港币计14亿股的总价值才100亿港币,不到人民币90亿,老张把我们所有人的市值都抢回家才这点钱,占便宜这事可信吗?要知道宏桥今年的净利就有至少80亿,而老张占比超过80%。所以,如果说匿名报告的前几项指责是无知的话,这项指责就近乎无耻了。作者思想境界的低下,不亚于专业水平的低下。

如果要我对匿名报告作个评价,我只有四个字:垃圾!害人!

全部讨论

支持

2016-11-27 05:43

呵呵,前两年可能有关联交易的潜亏,今年通过炒鲁丰重组估计早补上了,其他指控太低级,不过环保风险永远存在,象去年的临沂今年的石家庄

2016-11-26 13:26

2016-11-26 11:34

看看有没有办法找出是谁写的

2016-11-26 10:59

2016-11-26 09:19

有依有据,逻辑严密,拜读了。

2016-11-26 09:09

我对匿名报告的“害人”评价,已有实证。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11月25日即昨天,中国宏桥交易额高居港股通排名第四,卖出1.04亿元,买入仅0.1378亿,净卖出高达9048万,约1270万股。这样大的内资净卖出量,是港股通开通后中国宏桥从未发生过的,显然是国内机构或个人受匿名报告误导在这么便宜的价位大量减仓造成的,从而成为沽空报告的受害者。既然港股通是巨额净卖出,那么股价不跌反涨,外资就自然是巨额净买入。我大体判断,前期外资的错误沽空本应受到惩罚,但昨天在内资的疯狂甩卖下已部分地顺利平仓。我真为昨天大量卖出的国内投资者感到惋惜!半年之内他们会严重后悔的。

2016-11-26 01:17

非常感谢你的分析 ,让我对宏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016-11-26 00:18

2016-11-26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