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3喜欢:2
匿名报告不值得详细分析,只简单说几点:

1.之所以匿名,就是自己心虚。由于不是客观的分析,作者只是做空机构的枪手,所以逻辑混乱,胡编乱造,连自己都不信,不敢署名。

2.指责一:宏桥今年花10亿美元买氧化铝厂,会使宏桥净利减少11% 。这两个数字都引用自收购文件,数字都正确。但文章没说明的是,目标公司信和的年产能高达200万吨,净资产约21亿,负债约50亿,宏桥是按净值购买的,并承担负债。这个价格根本不贵,也只能是当时氧化铝价格极度低迷时才会有的购并机会。如果宏桥自己建设,也要至少花这个代价,而且不一定能拿到批文,建成时间也推到两年后了。一般人根本想不到,200万吨氧化铝产能是如此巨大,以致于宏桥作为650万吨电解铝的全球最大铝公司,立即就能使氧化铝的自给率提高15%。我敢肯定,滨州市现在如有人愿意按10亿美元甚至再高些的价格卖给宏桥200万吨氧化铝的产能,老张会立即同意买下。原因是,10亿美元的价格,是基于当时1800元氧化铝的市场价格,在此价格下氧化铝是亏损的,而现在氧化铝价格已到2800元以上了。按我的估算,70亿的代价五年就可收回投资。

文章引用11%这个数字就更荒唐了,因为这是按照信和假如去年初就并入宏桥的话会造成的财务影响。事实是,去年初假如就并入宏桥,信和根本就不会亏损,因为宏桥有自己的综合管理优势,如自有电网不用交过网费,如铝土矿是长协价,如自己使用没有销售费用,如信用等级高财务费用低等等。退一万步讲,即使宏桥去年管理了信和且发生了亏损,也并不表示今年和未来也会亏损。事实上,现在氧化铝2800元的价格已经使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获利丰厚,更不用说宏桥了。

3.指责二:2011年上市后现金流一直是负值,导致负债增加到600亿,财务结构不稳健。这个质疑虽有其合理性,但宏桥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扩大规模有着更大的合理性。道理有大小之分,质疑的合理是小道理,扩张的合理是大道理。老张一向的风格,就是在行业低迷时加大负债扩大规模,行业高涨时获利归还欠债,降低负债比率。这就像有人愿意熊市买股牛市了结,有人只愿意牛市买股牛市了结,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人风格不同。实践已证明,老张的风格已大获成功,因为这么做需要胆量,一般人却没有。

既然要扩大规模,就自然需筹集巨额资金。资金来源无非三个:利润积累,股东配股,借债。对股东而言,这三项来源各有利弊。利润用于扩产本来是公司的应有之义,但对于铝这种周期性极强的行业而言,行业低迷最应当扩产时,恰恰是利润最少的时期,所以利润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和迅速的扩张。况且由于宏桥是上市公司,要照顾到公众股东派息的愿望,所剩利润就更少了。股东配股用于扩产,虽说合理,许多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但这在熊市中会稀释每股权益,对未来的股东回报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宏桥上市以来极少采用此办法募资。除早些年发行的可转债增加了部分股本外,就只有今年为了发债必须降低负债比率,没办法了才配了些股份,而且还以市场价发行,基本上老张自掏腰包完成了配股。相对来说,第三种选择,即借债用于扩大规模是最符合股东利益的,因为宏桥的信用好,现在发债的利率仅4%左右。请问,咱投资者有多少人能以这样低的利率借到资金呢?夸张点说,如果没有净资产,宏桥也能按此利率筹到资金,我希望宏桥的资产负债率升至100%,即把现在约每股7港元(半年报的数字加上这几个月的净利)的净资产全部分给现在的股东。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全中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能做到。人民银行几乎没有净资产,而总资产却升至34万亿了。这种事只有发钞行才能办到,连商业银行都不行。

至于匿名报告指出的财务不稳健,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600亿的借款相对于400多亿的净资产且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的公司来说,财务压力确实很大。但如果动态地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大。宏桥今年是大规模扩张的最后一年,从明年开始就降低资本支出,进入去杠杆阶段。据我估计,宏桥明年净利应当超过120亿人民币,加上60亿的折旧,经营现金净流入会高达180亿。减去80亿的投资和20亿的派息,可以用80亿还债。这样,一边是负债减少,一边是权益增加,不出两年财务报表就很好看了。事实上,债券市场对宏桥的信用已给出了评价。宏桥能以4%的利率大规模发行人民币债券,就表明国内投资者根本不担心宏桥的财务稳健问题。匿名报告真的是过分操心了。

总的说来,宏桥的电解铝产能从上市时的178万吨扩展到现在的650万吨,基本上是内生性的扩张,而且是用了对投资者最有利的借债方式扩张的。匿名报告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完全是外行人的观点。

4.指责三:中铝连年亏损,而宏桥却连年盈利,所以宏桥的盈利不实。这项指责干脆违背了基本的逻辑和常识。俗话说,“同行不同利”,各企业情况不同,盈利水平自然千差万别,凭什么中铝亏损,宏桥就一定亏损呢?众所周知,中铝是国企,由于体制原因,在行业中以人员多、干部多、腐败多、成本高而著名,在行业低谷时必然亏损。而宏桥是个管理优秀的民营企业,降低成本是它的首要任务,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它并没有机会像中铝那样趁去年牛市通过增发一次募资80亿去堵财务窟窿,只能靠自身拼搏来生存。事实上,这两年由于行业形势太差,宏桥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业务确实盈利很少,但它有自己的电厂,特别是有自己独立的电网,这就与中铝大不相同了。它很大程度上挣的是电的钱。同时,宏桥还通过引进众多下游用户,形成了独特的上下游一体化的集群式经营模式,加上自身巨大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自然就低,这一点儿都不奇怪。行业内的人都能看到,这几年不仅宏桥利润不错,信发公司和希望公司也都盈利不错,且都有了很大的扩张,难道这两家非上市企业也会虚报利润吗?

其他指责我们就没必要一一讨论了,有些干脆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比如说老张通过购并贪污占小股东便宜。不用说老张根本不是这等人,完全没必要为小利摧毁自己一世英名;就是想占便宜,也会占税收的便宜,不会占只有19%股份的流通股股东的便宜。众所周知,老张一向以多交税为荣,连国家的便宜都不占,会占小股东的便宜吗?况且小股东的便宜实在太小了,按7元港币计14亿股的总价值才100亿港币,不到人民币90亿,老张把我们所有人的市值都抢回家才这点钱,占便宜这事可信吗?要知道宏桥今年的净利就有至少80亿,而老张占比超过80%。所以,如果说匿名报告的前几项指责是无知的话,这项指责就近乎无耻了。作者思想境界的低下,不亚于专业水平的低下。

如果要我对匿名报告作个评价,我只有四个字:垃圾!害人!

全部讨论

2016-11-25 23:29

嘘,等我加仓以后您再来以正视听嘛!

2016-11-25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