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抢抓农时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童彤

进入5月中下旬,各地正抢抓农时,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大江南北,祖国大地尽显“麦浪滚滚抢收忙”盛景。

在产粮大省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由南向北陆续开镰收割,全省计划投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约17万台,抓住未来几天的晴好天气,加紧进行收获。

陕西全省在田小麦1427万亩,预计夏收工作将从5月下旬陆续开始,到6月底结束。目前夏粮丰产丰收形势较为乐观,小麦单产有望再创新高。

四川全省910万亩小麦,目前已收获近八成。为了提高收麦进度,绵阳游仙区推行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田管、集中收割。

湖北南部小麦产区目前已进入收获尾声,北部主产区开始大规模机收,多地为农机手设置跨区作业接待站,做好农机手的后勤保障。

甘肃河西走廊大力推广小麦灌溉新技术,滴灌更精准,省水又省肥。今年,酒泉市着力发展高效节水农田超过130万亩。

眼下,苏南一些地方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江苏全省各级农机装备部门强化服务,目前已调度准备各类农机具约100万台套,包括具有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农机和配有监测终端的农机装备,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应收快收,预计今年江苏全省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

江西赣州210万亩早稻已进入分蘖期,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今年,当地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植保无人机等多层次防治方式,提升防虫效率,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当前正值“三夏”时节,各地抢抓农时,全力抓好夏收、夏管、夏种,主要是为了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由于夏季是粮食生长的关键时期,抢农时可以确保农作物在最佳的生长周期内得到充足的养分和阳光,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及时收割也是保障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可以避免因天气等因素造成的粮食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因此,抢农时保夏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各地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确保全年粮食丰收。除此之外,在迎接夏粮丰收之后,备受瞩目的夏粮收购也近在眼前。确保丰收和粮食价格稳定,不仅事关全年粮食安全供给,也与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紧密相连。

一方面,需要各地积极部署保障粮食丰收,另一方面,需要竭尽所能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维持种粮积极性高涨更是功在长远。毕竟,粮食价格对市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有着直接传导作用,对稳定全年物价水平有着“百价之基”的作用。

而稳定粮食价格,则须从最初的粮食收购价格上充分考量,确保价格合理增长维持粮食生产供给,继而保障粮食市场稳定。只要确保粮价稳定,物价将稳定在合理区间。各地加快形成政策合力,让稳经济政策实施得越发从容,继而放大其在稳投资、促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带动全年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