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一流湾区迈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童彤

聚集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珠三角9市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期目标如期达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长期目标全速前进。广东白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也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为实现《纲要》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国际一流湾区框架日渐清晰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继而让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主要湾区中占据一席之地?

王先庆: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湾区之一,更是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在制造业、进出口、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即珠三角9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纲要》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自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以来,阶段性成效显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然展现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其所代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在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也更加活跃。

发展的成果直观地体现在了人口规模的增加上。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8000万人口,比世界其他三大湾区之和还多。目前,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则分别拥有约860万、2000万和3900万人口。

2023年年底,广东省统计局、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统计手册2023》,集中展现了广东省以及大湾区“9+2”城市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把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体,大概排到全球第10位,超过了韩国。

从经济规模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东京湾地区。2022年,大湾区研发投入总额超过2500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处于世界前列。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在不断完善。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也日益完善。2022年,大湾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经济“脉动”的区域,各种产业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向外输出“湾区设计”“湾区制造”“湾区智造”等全新的概念和象征。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以制造业和出口业为支柱,同时也在金融、科技和创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则以金融、科技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可以说,目前,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引擎,涵盖了先进制造、海洋经济、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经济特点,拥有发展潜力和超强的创新优势,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人才,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大湾区长期繁荣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言,要实现《纲要》提出的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长期目标,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持续向国际一流湾区迈进?

王先庆: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要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大湾区以及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全球开放经济与创新经济的主要动力。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聚在入海口湾区,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目前世界上主要形成了以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旧金山湾区为代表的三大湾区经济。湾区以其优越的天然地理区位优势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对外贸易、要素流动、金融融通等经济开放的条件。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指标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湾区位置。尽管在GDP总规模、跨国公司总部、行业龙头企业等指标方面稍微欠缺。与这些世界发达国家的湾区经济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定优势。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GDP经济增速高于其他三大湾区,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共计11城占据5.6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比三大湾区的面积总和还要大。相较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还享有较大的人口优势,充沛的人力资源可为湾区产业发展以及服务业升级提供保障,同时也会形成巨大的内需市场。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物流基础设施最发达的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要大于其他三大湾区,区域内的港口群、机场群、轨道交通网为人流、物流的高效互融互通以及产业聚集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稳增长,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加活跃,在新一轮工业化和产业革命浪潮中处于全国前列。因此,未来五至十年内,粤港澳大湾区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并非没有挑战。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大湾区面临着许多内外压力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崛起、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环保意识的增强等因素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的格局;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也对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三是加强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大湾区的整体提升;四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未来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内部协作和外部交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