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南平市分行:金融“活水”浇绿“美丽桃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李华郁

一直以来,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立足当地实际,聚焦优质绿色资源禀赋,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截至目前,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06.89亿元,位列福建省银行系统首位,连续两年获评“南平市银行业机构服务市场主体推进绿色发展成绩突出单位”。

增一抹“生态绿”,守护“绿水青山”

南平市一直以来都被誉为“福建粮仓”。一直以来,农发行南平市分行深入贯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求,积极与地方政府、项目业主对接规划、多点推进,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农地+产业导入”模式实现南平市新增耕地超7.58万亩、高标准农田超40.02万亩,支持了南平市9个县市区12个农地项目60.05亿元,农地类贷款累放超过32.6亿元,有力加大了耕地地力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作为“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南平市森林覆盖率达78.89%、林木蓄积量占福建省1/3。农发行南平市分行敏锐捕捉到南平地区林业类资源建设高质量发展存在的资金需求,勇担“先行者”角色,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精准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审批了建阳地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项目14.8亿元。在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绿色贷款的支持下,项目启动工作井然有序。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木材储备、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布一袭“中国红”,打造“美丽桃源”

千年建州,理学名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瓯这个小城中绽放着属于她的“红色”古韵。建瓯作为朱熹的成长地,铁井栏—紫芝街作为朱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瓯这个城市中得到了发扬传承。农发行南平市分行为助力地方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历史文化“富矿”,多次向有关部门宣介农发行信贷政策,力求将传统文化保护、现代文旅发展与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在农发行南平市分行3.4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理学历史文化片区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古城片区公共服务功能被进一步完善,朱子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打响“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城市品牌。

漫步在松溪梅口埠景区,鹅卵石铺就的林间小道边随处可见古宗祠、古房子,繁华褪去尽显文化沉淀。在得知这个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梅口码头要进一步修缮时,农发行南平市分行主动出击,了解融资需求,策划融资方案,审批落地松溪县梅口埠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0.5亿元,以金融“活水”激发“古村新能”。

“有了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的助力,我们在古村落、古建筑群的保护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上才能大展拳脚,大家才能看到这个古码头的文化沉淀。”该项目负责人说。

添一片“生态蓝”,建设“和美乡村”

水是生命之源,闽江上游,城市伴水而建,如何“用水”成为一大命题。为保障民生饮水工程进度,农发行南平市分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对接辖内建阳、武夷山、浦城等地,靠前协调、加速合作,有力推动了3个民生饮水工程项目落地,金额20.1亿元。同时,农发行南平市分行紧抓“水美经济”发展思路,将支持“水美城市”建设项目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的重要内容,向光泽县“水美城市”(一期)工程PPP项目审批贷款3.4亿元,助力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人水和谐”的亲水型宜居宜游城市。

武夷山国家公园奇妙秀美的山水胜景、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一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折腰”,但交通不便始终制约着地方的发展步伐。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在获悉星桐路需要修缮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制定工作思路,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成功落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桐生态公路贷款5亿元,不但推进了当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步伐,而且有力助推了地方茶旅经济发展及人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