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读数

本报记者 胡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我们要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化,保持合理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同时,随着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资金沉淀的现象也在缓解。值得一提的是,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反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体现。

《报告》指出,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出发,信贷投放归根结底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要科学认识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宏观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资环境的松紧适度。随着信贷结构有增有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减少资金空转沉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这可能会使得信贷总量增速放缓,但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质效。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要支持发挥政策合力,有效调动经营主体的资金运用,更好实现居民敢消费、企业愿投资、政府能兜底,推动实体经济畅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