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级权益类复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整个2022年,资本市场在新冠疫情反复发作带来的全国不断封控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美国高强度加息和俄乌危机的影响下,全年大跌。个人a股账户也出现了小幅亏损,港股中幅亏损,二级基金小幅亏损的情况,四大目标中 1、跑赢指数,2、绝对盈利,3、规模盈利,4、臂助亲朋,2/3/4都没有实现,虽然大幅跑赢了指数,但也是个人第一次出现总二级账户连续两年亏损。

 

复盘如下:

 

一、自营A股方面,2022年收益率-7.09%(含杠杆),包含融资利息等,累计亏损*,选择的7大重仓股,3只轻微盈利,2只轻微亏损,2只较大比例亏损,按照盈利额贡献度排名:

       1.1 伊利股份,亏损额*,收益率-11.5%,商业逻辑验证:龙头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营销费用还是很大,和蒙牛距离没拉开;

       1.2 分众传媒,亏损额*,收益率-7.05%,商业逻辑验证:周期股的盈利高潮估计会在2023到2025之间出现,静待收割;

       1.3 万达电影,亏损额*,收益率-8.65%,商业逻辑验证:长达三年的封闭对其影响巨大,但3年内市占率上升了,静待收割;

       1.4 万科A,亏损额*,收益率-2.49%,商业逻辑验证:地产周期低潮龙头死亡不多,新的暴力刺激政策之下,静待周期高潮;

      1.5 中国平安,盈利额*,收益率0.28%,商业逻辑验证:寿险改革,困境反转看到一丝丝曙光,看2023年曙光能否变成阳光;

      1.6 格力电器。亏损额*,收益率-3.05%,商业逻辑验证:地产周期低潮,盈利仍然在增长,但非空调业务和国际市场始终没有起色,应该是买错了,等待稍涨之后忍痛割肉;

       1.7 洋河股份,盈利额*,收益率8.86%,商业逻辑验证:销售全面回暖,进入新的一轮增长周期,但要关注:白酒景气周期持续多年,是否有一轮调整;

    

       教训与经验:2022年A股的整体操作严格按照纪律和商业逻辑来,没有明显操作失误,3月份和10月份在低谷时勇敢加仓,有效摊平了成本,为后续可能会有的小牛市的规模获利奠定了基础。

 

二、自营港股方面,2022年港股大盘暴跌后又开始反弹,但恒生指数年度整体跌幅仍然达到15.46%,个人账户收益率-17.85%,跑输大盘。细分来说,今年清仓了汇丰银行,将规模盈利收割入账,但加仓腾讯阿里过早,持仓成本较高,加之全年腾讯和阿里跌幅较大,使得收益不好,这也是有记录以来,港股第一次亏损。

 

       教训与经验:港股今年操盘的教训就是轻视了科技公司的估值的难度,对于何为高估、何为低估没有锚定的好的办法,无法锚定就无法确定买入点和卖出点,尤其是对阿里巴巴的估值,无法估值造成对其买入价格过高。

 

三、二级私募基金方面,整体收益率-7.46%,今年邱国鹭一改颓势,完全逆转港股和a股走势,全年实现了正收益5.96%,但冯柳今年在海康威视上折戟沉沙,近6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亏损率16.46%,混合下来,二级基金收益率整体小亏。

 

       A股、港股、私募加权后,2022年二级权益类资产收益率为-7.58%。过往连续7年A股的收益率如下:2015到2022=(101,-13%,17,-18%,78%,84.97%,-22.45,-7.09)

    展望2023年,随着美国加息的烈度下降,以及港股,a股去年大跌今年有望反弹,配置上a股继续保留万达,分众,万科,平安,格力伊利洋河,格力随时准备清仓,同时观察招商银行,在PE的7/6/5倍处下手。港股上阿里腾讯,等待合适机会,将阿里出售全仓置换成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