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第一,股价缩水70%,能抄底了吗?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距离海天添加剂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国庆到今年国庆,海天味业股价累计下跌了45%,股价从2021年最高点到现在缩水70%。

海天作为调味品赛道的绝对龙头,底子还是在的,但公司确实面临竞争压力,各项经营指标有恶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做为龙头的海天未必是个好的标的。我们要等,等着海天接下来的举动,等着它业绩好转。上半年海天营收、净利润分别是129.7亿元、30.96亿元,同比增速依次是-4.2%、-8.8%。海天经历了近10年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负增长。

对于上半年亏损原因,海天归结于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竞争加剧。但从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可知,曾让海天引以为傲的三大产品,酱油、调味酱、耗油营业收入都在下滑,公司的产品销售确实存在不小的压力。

不过,海天面临的压力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我们依据财务数据重点分析。

1、调味品行业万亿规模,单一调味品增长空间有限

海天是调味品赛道绝对的龙头,公司调味品的产销量连续 26 年名列全国第一,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调味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海天市占率第一,也不过拥有7%的市场份额。

调味品分为单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像酱油、醋、耗油、盐等这些都属于单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包括各种酱料、火锅底料等。

2022年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5133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28亿元。

如果进一步细分,未来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量主要来源于复合调味品,海天所在的单一调味品赛道增长空间有限。

调味品企业的业绩增速变化,也能说明单一调味品整个行业情况不乐观。企业在2020年就已经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5家企业中,只有千禾味业近三年业绩正增长,其余都不同程度的下滑。

如果没有去年的添加剂事件,或许海天的业绩不会出现负增长。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海天的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一年比一年低,只不过由于它的龙头效应,这些变化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

2、利润质量下滑

企业可以通过虚增收入等手段进行造假,从而虚增净利润,让财报看起来很华丽。

净现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可以帮我们衡量公司赚到的钱是不是真金白银。

正常情况下,净现比大于1且越大越好,大于1说明公司每1分净利润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企业,而不是虚增的。净现比越大,利润质量越高,这样的公司越让人放心。

海天味业的净现比在2020年之前都是很好的,但和业绩一样,拉长时间段看,它的净现比从2018年的1.37下降到2022年的0.62,直接打了对折。

虽然对于营收200多亿的海天来说,这些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无关痛痒,但不可否认海天的经营指标在变差。

了解海天的都知道,公司在行业中话语权高,全部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按理说不会产生应收账款。

年报告诉我们,2022年应收账款大增236%,主要是新收购的浙江久晟、红河宏斌应收账款并入所致。海天分别拥有两家公司67%的股权。

浙江久晟主营业务是油茶籽油;红河宏斌主要产品是小米辣、泡酱菜等。海天收购它们有向其他领域拓展的意图,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可以确定的是,收购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无形资产、商誉大幅增加。

3、三项活动现金流净额之和为负,不断消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企业的现金流有三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按照现金流肖像,2020年到2022年海天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一直大于0,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均小于0,公司属于奶牛型企业。

也就是说,海天经营赚钱,同时能满足对内投资和对外分红,这是很不错的。

总结:

海天的行业地位毋庸置疑,股价和估值目前都处于正常区间。但单一调味品市场规模增长空间有限,海天的业绩增速近5年持续下滑,净利润的现金保障能力变差。

按照好公司,好价格的标准,海天现今价格并不具备诱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