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们在教育中被反复告诫要追求分析问题的客观性,然而在界定何为“真正的客观”时,主观色彩却无处不在。尤其在网络环境中,大众普遍倾向于将“与自己观点一致”视为“客观”的标准,即所谓“哎妈!和我想到一块去了!”的心态。
究其原因,一是个体在信息筛选、解读过程中易受既有观念影响,产生“确认偏误”,二是网络匿名性、即时性和群体效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主观化的“客观”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