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怎么发展一(高温肉制品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8回复:37喜欢:157
$双汇发展(SZ000895)$       
2014年10月25日,双汇发展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21.1亿及10.1亿,同比分别下滑0.07%和15.8%,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股价应声下跌,短短两个交易日,市值即蒸发超过一百亿。

双汇怎么了?

双汇的产品主要包括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以及生鲜冻品。从毛利的构成来看,高温肉制品(主要是火腿肠,为方便表述,下文以火腿肠作为代称)是双汇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2013年,火腿肠的毛利占比达48.83%,且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文先谈一谈双汇火腿肠如何发展,低温肉制品和生鲜冻品的发展问题在后续文章中再行展开。

双汇盈利下滑的问题虽然才暴露出来,但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先来看两个数据:

1.  根据双汇年报数据估算,2001年双汇火腿肠出厂单价为10.3元/kg,2013年该数据为11.9元/kg,12年间增长15.5%,年复合增长率1.2%,远低于同期的CPI。

2.  2013年,双汇营业收入450亿,广告及促销费用合计2.35亿;同期伊利股份营业收入478亿,与双汇基本相当,但广告宣传费达到了39.2亿。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十几年来,双汇火腿肠,完全没能跟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其产品价格涨幅甚至远远低于同期的CPI,致使产品越来越低档化;而同时,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足(虽然双汇跟伊利行业不同,不能简单直接对比,但数量级上的差距已很能说明问题)。一方面产品本身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营销传播又严重不足,致使火腿肠逐渐被边缘化,如果说2001年时,火腿肠还算是中高档食品,那么到2013年时,火腿肠已逐渐被认知为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火腿肠的被边缘化,从个人生活经验也可以感觉的到,以前,身边吃火腿肠的人挺多的,大家也都觉得火腿肠挺好的,好吃又营养;现在呢?身边吃火腿肠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是吃泡面的时候才会放一根,问起来都觉得火腿肠有防腐剂,不健康;都是淀粉,没什么营养等等负面评价为主。另外,在沃尔玛等大超市,火腿肠的陈列排面越来越小,也从侧面反映了火腿肠整个品类的没落。

品类是品牌的根基,现阶段双汇靠着渠道下沉,开发村镇市场,加强铺货,压缩成本等手段,还能维持一定的增长,但长此以往,如果火腿肠整个品类逐渐被边缘化,被消费者抛弃,作为品类领先品牌的双汇,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双汇怎么办?

双汇火腿肠一直在做的是通过成本控制,营运效率提升,获得成本优势,从而压低产品价格,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市场蛋糕。在这一点上,双汇做的很成功,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数据,双汇火腿肠市场份额已高达60%,领先优势明显。但是,如此做的后果是,整个品类都低端化了,随着消费的持续升级,火腿肠整个品类在逐渐边缘化。如果整个市场蛋糕都在融化,那么再高的市场份额也将无济于事。比如,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碳酸饮料的消费持续低迷,即使以可口可乐之强,也难以扭转盈利下滑的颓势。因此,作为火腿肠品类的领先品牌,双汇必须做大市场蛋糕,必须肩负起做大做强品类的责任,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火腿肠和牛奶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2008年牛奶爆出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双汇爆出瘦肉精事件。这两个事件都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一对比行业龙头双汇和伊利的表现,就高下立判了。伊利通过持续的“参观工厂活动”,以及对该活动的大量广告传播,成功地建立起了负责任的品牌形象;而双汇虽然也开展了“头头检”以及“走进双汇”等活动,但无论活动规模还是传播力度,都远低于伊利,致使消费者对火腿肠品类的负面评价远高于牛奶品类。作为行业龙头,双汇应以身作则,为行业代言,建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

二、    优化升级产品,并适度提价。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早已从“吃饱”升级到了“吃好”,消费者有意愿、也有能力消费更加健康、营养的火腿肠。这里又得提到牛奶,2004年前后,牛奶行业也曾陷入惨烈的价格战,牛奶一度贱过瓶装水,奶企利润微薄。2005年,蒙牛推出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伊利随后推出金典跟进,两大巨头一起发力,共同做大了高端牛奶品类,顺利实现了牛奶产品的升级。而反观火腿肠行业,虽也有大肉块、无淀粉等升级产品,但整体而言,消费诉求散乱,产品价值不明,未能聚焦核心产品形成合力,因此没能实现品类的整体升级。双汇作为行业龙头,应致力于提高行业产品标准,比如降低淀粉含量,降低各种添加剂的添加量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营养、好吃的火腿肠。

三、    聚焦、打造核心品项,减少不必要的口味创新。双汇火腿肠目前的广告投放,主要集中在新品上市的告知, 如2010年的弹脆香肠,2012年的大肉块,2014年的椰果烤香肠。企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推新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但其实这种开发替代性新口味产品的创新,很少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在同一品牌(双汇)下推出新口味产品,最可能购买新产品的消费者是双汇原本的消费者,购买弹脆的很可能是原来购买润口香甜王的消费者,购买椰果烤香肠的很可能是原来购买台式烤香肠的消费者,新产品抢了老产品的消费者,这就是“跷跷板”效应。这种产品创新,看似企业忙忙碌碌,实际效果甚微,而且企业自身还会形成错觉,觉得必须不断推出新品,因为从报表上看,老产品的销量确实在持续下降,殊不知正是因为新品抢了老产品原本的消费者,才导致老产品销量的下滑。因老产品销量下滑而推出新品,正好颠倒了因果。而且这种不断的“创新”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让企业的产品线越来越长,从而既降低了单品的规模效应,又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新口味创新只在一种情况下是必须的,那就是对竞争对手新品的封杀防御,比如金锣推出肉粒多,双汇推出大肉块封杀就是必须的。双汇应做的是聚焦核心品项,减少不必要的新口味型创新,以提升单品销量提高赢利能力并简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    加强对品类的宣传,拓宽火腿肠的消费场合。火腿肠曾一度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炒菜、炒饭均有用火腿肠做配料的。但是现在,火腿肠已更多被认知成休闲零食,火腿肠上餐桌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双汇营销投入不足,品类宣传、消费引导不够,火腿肠的消费主要依靠早期培育起来的消费习惯,以自然消费为主。火腿肠并不是炒菜的必需品,长期缺乏宣传、引导,此消费方式必然会被边缘化。重新培育消费者用火腿肠炒菜的习惯,一方面拓宽了火腿肠的消费场合,另一方面,通过与炒菜的结合,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有利于提升品类的消费关注度。这一方面的问题,公司也已意识到,并提出了从“休闲”到“餐桌”的转型,但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拓宽”,而非“转型“,即从“休闲”拓宽到“餐桌”,而非向“餐桌”转型,“休闲”和“餐桌”,双汇都需要。

双汇怎么发展二(低温肉制品篇)
网页链接

双汇怎么发展三(冷鲜肉篇)
网页链接

@定位理论做投资 @楚狂-定位马前卒 @周年洋 @吗中 @疯狂_de_石头 @闲来一坐s话投资 @金石杨天南

全部讨论

张哲mol2017-02-04 20:01

乖小宝2017-02-04 17:10

林奇法则2017-02-04 14:51

很好的分析

从来没懂过2016-07-09 14:31

学习

Mike螺旋2016-04-06 22:42

赞成,要肉制品消费升级啦

阿团潘2016-04-06 22:07

【好文转发】

自由的慢跑2016-04-06 21:37

去年4500点以上就是靠双汇做打新市值的。后来遭遇股灾,表现靠谱。

舍得2016-04-06 21:31

渔夫YUFU2016-04-06 21:21

说得很好,我想给女儿买点放心的肉制品,走进超市,基本都是火腿肠,想找其它高端的肉制品,基本没有。看来,是双汇没有完全了解消费者的心啊,要进行消费升级。特伦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