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防止买贵篇(汇总二)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5回复:9喜欢:67

网页链接


散户乙 广予茶座 2024-03-28 06:18 山东

按:巴菲特之道,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知道买什么股了(链接🔗散户乙:关于如何选股篇(汇总)),接下来就是要在便宜的时候买了。

散户乙老师讲,“好企业之后,就是好价格。什么是好价格?这其实也不是个一眼就能看清楚的问题”。由于散户乙老师发言较多,分两次分享。上次分享,散户乙:防止买贵篇汇总(一)

目录

☆2023.01买入,卖出,换股,都以长期收益率这个思路来决定

☆2023.01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简单的静态看,和纳入动态指标后计算长期平均回报率的结果是不同的

☆2023.03巴菲特一眼定胖瘦,是对一只股,不是两只股比较

☆2023.03对于股价,我估计大部分人和我早年一样

☆2023.06我喜欢从长期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价格高低

☆2023..8.18为什么我认识的人180买了茅台还会亏?

☆2023.10我个人就喜欢看股东权益收益率

☆2023.10长期投资回报率与业绩增速

☆2023.10好公司的“买贵”和差公司的“买错”

☆2023.10茅台拉长看,只会买贵不会买错

☆2023.11.07神华就一定要先有定量,才有定性

☆2023.12内部记分牌,外部记分牌

☆2023.12.20有了回报率这个概念,买入还是持有,就好理解了

☆2023.12长期确实是个模糊概念

正文:

☆2023.01买入,卖出,换股,都以长期收益率这个思路来决定

我大约是去年四季度,把20来块钱的长电换成了20块港币多点的神华H。

长电属于比较容易定量的股,基本是明牌,确定性较强,所以价格也就不可能太便宜了。这次完成收购后,长电在长江的布局也基本就结束了。

我借用球友的数据:350亿的利润245亿的股本,每股盈利1.4左右,负债增加到4000亿,roe也会增加到接近20%。

我们要考虑的是,目前以2.5倍净资产的价格在交易,我们的实际收益率是多少。长期万一有加息,有息负债会导致支出增加。现价虽不算太贵,但吸引力也不算太大,我大致估算现价持有,长期回报率大概10%。

因此你的问题不是我来告诉你什么价位介入合适,而是你希望自己长期投资长电的收益率是多少(这个我并不清楚),然后倒推大概什么价买入可以达到你的收益率。

其实我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还是换股,都是以长期收益率这个思路来决定。

☆2023.01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简单的静态看,和纳入动态指标后计算长期平均回报率的结果是不同的

网友:猪哥,之前老窖8~9PB的时候,这样算买入的长期收益不是很低吗?你对有些公司用ROE除以PB,有些公司又不会,请问怎么区别和比较?

散户乙:你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我就详细的说一说。

大家都知道,我是同时持有白酒股和煤炭股的。我就会经常看和参与煤炭板块的讨论。也经常看和参与白酒板块的讨论。

我发现了一种现象。这两边各自都有做的不错的球友。但煤炭里的人一般是不看白酒股的:太贵了。白酒投资者一般也不看煤炭:没潜力没空间。

静态的看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这些指标的确很容易得出上述结论。

但如果你计算的是十年投资平均收益率时,就有动态的参数在里面了。哪个收益率更高,就不是靠简单的看当下静态指标可以直观判断的,必须要计算才知道。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

1,当初觉得20块的老窖也挺贵。可如果你买了,这几年来每股的分红已经十几块了,现在每股分3块。

2,如果2021年你平均250卖了老窖换神华。两年后老窖回到250你很开心。但神华的涨幅已超过50%,还有一大把的现金分红。

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简单的静态看,和纳入动态指标后计算长期平均回报率的结果是不同的。

如果你详细计算,你大致会知道,在某个价格段,神华十年收益率会比老窖高,在某个价格段,老窖十年收益率会比神华高

当然,时间越久,老窖的潜力就会越大。

☆2023.03巴菲特一眼定胖瘦,是对一只股,不是两只股比较

有一种对价值投资的解释是这样的:就是要用五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股票,然后等到市场纠错估值修复,价投赚的是估值修复的钱。

这样的解释是把价值投资中的“价值”静态的看了。是早期格雷厄姆投资烟蒂股对价值的理解。比如一个烟蒂股,卖每股五毛,我们买了。最后清算时,估值是一块。我们就赚了估值修复的钱。

但大多数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动态的。比如当初,我二十块买的老窖,是五毛钱买了一块钱吗?如果是,那40块就完成了估值修复了。今天,老窖的估值是多少?0.5在什么位置?如果把价值理解为一个“量”这个量是很难算的。

而且大多数股票的价值动态还是有速度的,那么,再用前面对价值投资的静态理解就会对所谓的“贵贱”产生误区。大家就很容易犯,凭一眼判断两只股票贵贱的错误。巴菲特说过的一眼定胖瘦,是对一只股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两只股贵贱的比较判断。这个大家一定不要搞混。

如果我们能把价值从一个“量”的概念转化为回报“率”的概念上,那我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上,这个“价值”就会无论对自己的评价还是股票之间的比较都能始终保持一贯性了。

☆2023.03对于股价,我估计大部分人和我早年一样

也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网上看各种文章,他们关注的是:目标价是多少。

如果目标价是30块,现在股价是15,那就买了。如果现在股价是27,那没什么赚头,太贵了。

第二阶段。今年业绩一块,市盈率30,股价30块。自己进行“价值投资”,测算出明年业绩两块,测算出历史平均市盈率25,那明年股价“大概率”能到50。(50-30)/30≈67%的收益,还买什么自行车。

他们喜欢看这样的文章,这才是(所谓的)“干货”。

☆2023.06我喜欢从长期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价格高低

好企业之后,就是好价格。什么是好价格?这其实也不是个一眼就能看清楚的问题。

有句话叫:一眼定胖瘦。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做基础,你觉得胖也不一定是真胖,也可能是虚胖。

与好价格相关的指标有很多,比如股息率,PE,PB等等,都是从某个方面让我们参考价格是否贵。

1.我本人喜欢从长期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价格的高低。

2.如果再考虑一个增速的因素,就能让我们对平稳发展和快速增长的企业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如果在2007年以200块钱20多倍市净率的价格买入茅台,那么在随后的几年里,你的账户就经常坐电梯或被套。而如果这笔投资持有到今天,当初的投入已经基本靠三次十送一股以及现金分红收回。十几年后看,这就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2,如果同样在2007年以16.8元4倍市净率的发行价买了中石油,到今天依然还远没收回这笔投资,这就是一笔失败的投资。但如果是在2000年以1.75港币发行价入股中石油的股民,早就收回投资,这些年靠分红再投入也会获利不少,也算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我举上面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价格是否贵并不是直接可见,要想一想,算一算。对有的公司,宁可买贵也不买错。对有的公司,买贵了同样会导致投资失败。

以上内容并不严谨,也不全面,就是闲聊。

还有时间,就再聊聊股市波动导致的账户盈亏与赚公司钱的关系。

前两天有个球友回复我:买了白酒是运气,前几年股价莫名其妙的涨了起来。

我个人的体会:股市很神奇,它有一股神秘力量,总是能从股价上体现出我们从公司获得的回报。也就是巴菲特说的:股市长期是称重机。

谈谈我的理解的这个运气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以很高的PB买入一个股票时,短期看,我们从公司获得的回报率就极低。它与股市或股票受到的乱七八糟因素影响,导致的股价波动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也毫无支撑可言。这就是分分钟套你,让你不停坐电梯的原因。

而如果这个公司可以保持长期高速发展,你从公司获得的收益率也会不断的提高。当有一天你从公司获得的回报已经很高,股市的波动幅度已经无法忽略这一回报时,你的账户就不会再亏损或者坐电梯。

与此同时,场外的投资者也会看到这一收益变化带来的高回报,他们会蜂拥而至,直到把股价买到收益率又变的不够吸引为止,甚至股价还会涨到又让收益率变得极低。这时你的账户市值就会跟着膨胀。

怎么样会亏损呢?就是企业的大环境,导致长期回报率开始出现降低,增速减慢,甚至倒退。这时,投资者要想获得企业满意回报率,股价就必须降低才能实现。

你如果是之前对业绩预期很好的时候买的,股价下台阶就会让你的账户出现亏损。这个亏损与股价波动造成的亏损含义不同。巴菲特说的:不要亏损。就是说的这种,要尽可能杜绝。

这里还要细分一下,上面说的是业绩下降是趋势性不可逆转的情况。业绩下降还有周期性的情况,这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些周期具有毁灭性,哪些周期是螺旋上升的。股价是否已经提前反应最坏情况等等。

我没什么结论性的东西,只有我认知下的具体例子,供大家参考。

今天中午买了条鱼。青椒豆腐皮炒肉,炖个鱼,再做个小白菜汤。

☆2023.08梳理一下大家亏钱或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原因

最近上层搞活股市、希望股市稳中向好的态度很明确,也酝酿了几个措施。

各路专家和雪球上的很多投资者也围绕A股如何才能让投资者赚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多的有几个:降低印花税,停发或少发新股,设定大股东减持的条件等。我站在如何能让广大投资者长期赚钱的角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梳理一下大家亏钱或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原因:

甲:对股价的波动判断失误,原本以为是低吸高抛(卖),结果成了高吸低抛(卖)。

乙:判断某股低估要爆发,大比例融资,结果股价长期低迷,迟迟不爆发。

丙:对公司的价值判断错误,买错了。

丁:对公司的价值判断对,但买的太贵,相当长时间不赚钱。

甲、乙类投资者看到的外部原因是:新股发行太多或大股东减持,导致自己原本判断的股价波动规律发生变化,该涨的时候没涨反而跌了。

丙、丁类投资者能找到的外部原因只有一个:公司造假,误导了自己的判断。

而甲乙类投资者找出的原因可能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得出的表层原因。

客观事实是:B股早已停发新股,股价却比A股越来越低。虽然老凤祥A价格60,老凤祥B只有3.6美元,但这并不影响我投资老凤祥B可以赚钱。

如果大家觉得某些理由导致A股股价低迷,那港股就更低,但股价低迷不代表投资回报率不高。比如神华A就长期高于H股,但这一点不影响我投资H赚钱。刨除今年初我买入的H股,之前投资的H股比同期投资A股的收益还高(这还是由于我当初犯了低级错误没有同步在更低价格买入H的情况下)。

由此可见,股价低迷与是否亏损并无因果关系。

股民亏钱的形式千千万,如果抓主要矛盾,我依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在2012年在东财发表的观点(买贵了)。

价值是价格的中枢,价格经常要向价值回归,如果太多人以高于价值的价格交易,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这部分人就亏钱。这部分人占比越大,股民亏损的比例就越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股市成立时间还太短,整体上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新股所占的比例就大,前几年还2500只股票,不久前就突破5000只了。而新股发行价格又太高,新股炒作又太狂热,就导致大A整体平均价格偏高。而大部分新股从上市那天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比如我目前持有的神华,现在价格还远远没有回到上市之初,中石油就更不用说。

A股的问题不是新股发行量,而是发行价高和参与新股爆炒者众的问题。

而如何能让新股发行价格贴近价值?新股上市不被爆炒?我觉得终极解决办法只能是靠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前几天有人说:要限制大股东减持。我回复:大股东减持也是抑制股价非理性爆炒的一种警示。有人回复:你的脑回路也太奇葩了。

我今年没有再参与网下新股申购,之前审批制,发行市盈率控制在22左右。现在注册制,网下投资者把发行价推高到好几十,高的吓人,我根本就不敢参与。

以上是我眼里的A股和主要问题。

☆2023.8.18为什么我认识的人180买了茅台还会亏?

降印花税是不是对量化交易者是最大利好?因为他们整天不停的交易。

为什么房地产牛市漫长且大家都体会到财产性收入?因为房地产交易各种税很高,交易也麻烦,减少了很多情绪化的交易者。房价就减少了大幅波动,也就减少了高抛(卖)低吸交易者。

那些确实等钱用,确实要换房,确实要买房,长期投资买房放租的占了交易主流。客观上让很多毫无经验的普通市民,一直持有享受到房价长期上涨带来的财产性收入。

为什么我认识的人,180买了茅台还会亏?因为股票交易简单方便成本低税也低,情绪化交易者、高抛(卖)低吸者众,股价波动就大。他当时180买了总不赚钱,遇到大跌就想140抛(卖)了等它跌破100再买回来。

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如果他们180买的茅台都能亏钱,谁又能保证股市涨他们投资就一定赚钱呢?从这个角度看减印花税和牛市没什么因果关系。

说到这里也顺便聊聊上层提振股市的事。

☆2023.10我个人就喜欢看股东权益收益率

(我)投资其实就是看投资回报率,投资的过程:

1,参考股东权益出价。

2,买入一部分做了股东。

3,参考股东权益回报率算自己的长期收益。

我可能比较僵化教条,我喜欢每个指标都有“股东”二字,这样就显得比较扣紧“价值投资”这个词。

一MAN:回复学知利行:学大,这事是这样。我们几乎每个人投资面对具体的股时都会说贵或便宜。但究竟怎么才叫贵?怎么才叫便宜?

我在雪球里看到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标准。有人用PE,有人用PB,有人估算现金流折现。还有人用该股曾经的最高和最低股价来衡量。

我发现你是这样:先评估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前预计到若干年后它会是个什么样子,届时它的各项数据,盈利能力等,应该对应的合理股价,然后与当下的股价比较,算出几年后盈利多少来衡量贵贱。

我个人就喜欢看股东权益收益率(约等于净资产收益率),用这个指标来判断是否合适投资。因为,我要买入某公司的一部分做股东,首先第一步就要谈转让价,要谈价首先要找个锚,看看公司有多少净资产,也就是股东的权益是多少。我把它作为我出价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然后再根据企业历史平均净资产的盈利能力,也就是长期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来决定我的出价是在这个基础上折价、还是持平或溢价。

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很多行业不适用。比如负债太高的,高科技迭代太快的,靠脑力灵感赚钱的就不适用。至于这个净资产里的细节我就不去追究。如你所说,历史和当下茅台总是留有现金而且越来越多。我就面对这个现实,以他的历史平均做参考。有一天他80%分红了,股东权益大幅提升,那是意外惊喜。

银行和地产有点类似,对我来说太复杂,搞不懂。

☆2023.10长期投资回报率与业绩增速{10-19 11:58}

对于我能看懂的股,主要有以下两个大原则

1,以净资产价格买入时,长期投资回报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2,高于净资产价格买入时,买入价格=净资产的时间,受公司业绩增速影响。

以这两条原则去看市场里同行业公司的不同定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静态的看价格有贵贱?因为有个动态的长期回报率因素在里面。

为什么茅台的增速下滑预期会影响股价?因为增速慢了,意味着买入价格向净资产回归的时间长了。

为什么汾酒比洋河五粮液的估值贵?因为它增速快,买入价回归净资产的速度就快。

不管茅台增速是否真的下降或下降多久,也不管汾酒的增速能保持多久,反正当下市场就是按这两个大原则来估值的。

市场当下以这两个大原则对公司估值,而公司随后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不如此时,就是投资者踩坑或捡到便宜的原因。

考虑个最差的情况。这样做的坏处是:很容易错过好股。好处是:一旦遇到,收益会有惊喜。因为我持有的是分红股,每年除了净资产增长外,分红除权也感觉买入价在往净资产靠。

如何取舍把握,就看每个人。

行知非白回复一MAN:底线思维,也可以理解为安全边际。朱哥这个通俗说法更容易理解。化繁为简,最差情况估值法。朱哥把巴菲特那几条更加进化更加容易理解了。安全边际就是最差情况。护城河就是收益率。管理层选国央企。猪哥的方法,不性感还是很稳妥,买了基本稳坐钓鱼台了,除非基本面重大变动。这里新人比较多,朱兄前期也特意提过,我补充一下:

以净资产价格买入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不适用负债率高的公司,只适用于自己能看懂的,业务简单可以持续长期经营的公司。茅台如果20%的利润增速12年就可达到买入价格=净资产,如果15%的增速就需要16年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2023.10好公司的“买贵”和差公司的“买错”

价值投资讲的是长期回报率,不是公司质地好坏。茅台200块和2500块时,它都是好公司。但分别以这两个价格入股茅台的短期投资回报率,却差的很远。

格雷厄姆早期的投资方法是捡烟蒂,其实就是买那些没人看的上的“差”公司。当这个“差”公司值0.8元,而当下以五毛钱在交易时,这笔投资就是有价值的,回报率有60%。

通常来说,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好”公司,股价都是很高的,导致短期回报率很低。人们之所以愿意追捧,其逻辑是:一个可持续高增长的公司,其业绩不断增长,当下贵,过几年就不贵了。也就是说,即使是可持续增长的好公司,买的太贵,短期几年内也会经历反复被套、坐电梯,甚至在高位站岗经历,这都是必然的,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你的持股体验会逐步好转,投资回报率会逐步提高,这就是所谓的“买贵”。

但大多数公司,当初怎么看都可持续高速发展,但随着技术迭代、市场后续进入者的不断瓜分,它们其实是无法保持持续高增长的,甚至开始衰落,那就是“买错”。价投这套东西,与你在哪个市场?什么时间点?都没什么太大关系。

(有人问),1640买茅台能不能赚钱吧。怎么叫赚钱?你我标准不同。如果你今天1640买了,下个月股价降到1540元了。是亏钱还是赚钱?如果你按我的思路:你今天1640买了茅台,这就是你拥有茅台一股权益付出的价格。这一股权益,明年大概分红30块钱,你满不满意?你今年这个股东权益的回报率大概是3%,这个权益回报率不是固定的,是与每年茅台的增长率相关的,我预计茅台未来增长率可以维持10%~15%增长,这个增长率你满意吗?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你自己来回答的,我不能替你做主,如果你满意,那你就买吧。

用PB高低来衡量投资茅台每年的回报率的高低,这是在给投资定量。你想表达的意思是:茅台无论pb高还是低,它都是好企业。这其实是在给茅台定性。

其实我之前有个帖子也说过:股价200块时和2000块时的茅台,都是好企业。但也一定要清楚,分别以这两个价格买入,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去甚远。就用你的例子,假如今年茅台把钱都分给股东了,对他的生存确实没影响,明年照旧还是供不应求,茅台还是茅台。但今年的股东分了所有的钱,明年进入的新股东还有那么多钱分吗?这两批股东的投资回报率能一样吗?

☆2023.10茅台拉长看,只会买贵不会买错

我记得有人算过,茅台未来现金流是趋于无穷大的。所以,任何价格买茅台,长期看都没错。这和我说的:茅台拉长看,只会买贵不会买错,有什么区别?

价投长期持有这事,我以前做过比喻。就好比结婚,大部分人在找对象结婚那一刻,都是要白头偕老的。国外还去教堂向上帝宣誓:无论怎么怎么,都不离不弃。最后离婚率也很高,真的一辈子幸福美满的不多。汪峰追章子怡的时候无人机送礼物,开演唱会当着全世界求婚,那一刻,是永不分离的。但实际上也离婚了。

价投买股就如同结婚,买的那一刻,我们根据当下的情况是打算永远持有的。如果在持有中慢慢发现了问题,无法长期持有,那就要分开。不要因为当初发誓而不好意思。

巴菲特就说:如果你不打算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但他很多股都持有不长,最近知道的就是西部航空,前脚高买后脚就低卖了。但他手里也确实留下了适合长期持有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但华盛顿邮报,柯达胶卷,IBM,早就没了。

如果比亚迪现在100左右,估计他也还留着。任何公司都不会一路增长,也会有张有弛。总之,尽量要保守一些,想清楚,不会错。但也不要自我设限制,未来中国人均收入翻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白酒走向世界了呢?这个世界的发展出人意料。

网友:朱哥,我最近在思索一个问题,一直没琢磨出来结果。希望指点一二。如果价投的本质是买入公司,并长时间持有,那是不要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公司能以每年一定速度增长。这个时间是20-100年才能满足价投理念。但是长时间高速增长是不科学的。

散户乙:我也是一个正走在投资路上,不断摸索的人。投资好比盘山公路72拐,没有尽头。站在我当下的位置,回头看,下面很多人正在沿着我曾经走过的路在向上走。抬头看,我前面也有很多人在继续攀登。如果你觉得我的话对你有些作用,可能因为你刚好走到了我曾经走过的那段路了,我们有了共鸣。你要继续前进,就会发现我的观点很多并不完全正确,也不全面。

☆2023.11.07神华就一定要先有定量,才有定性

一个投资观点,一定要具有普遍性,才有意义。

如果一个观点只适用茅台这类具有特殊性的股票,那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性。茅台的特殊性,确实决定了对它来说定性比定量重要。

定性比定量重要,隐含的真正意思就是:只会买贵不会买错。再直白一点翻译:不用算账了,无论价格多贵,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就不会亏钱。但是,如果把这个观点用到其他股票的投资上,就不适用。比如对神华,这个投资的观点就不适用。

神华就一定要先有定量,才有定性。一定要控制好价格,否则,买贵可能就=买错。

再比如巴菲特早期的烟蒂股,就更要定量:掂量一下这个烟头还能抽几口。那么,像神华这样侧重定量的投资方法反过来对茅台是否适用呢?一样有用。只要你能正确的(并不需要精确)对茅台定量,就一定会对它有正确的定性。

你举例有人2018年抛(卖)了茅台,是因为他注重了定量,我觉得他是:不会定量。比如你说:你知道茅台十年后能赚多少钱。这其实就是定量。没有茅台以往赚钱的量和你所说的十年后赚钱的大概量,又怎么知道茅台具有这样的特性?大道认可并常说的一句话: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就是在定量!

量为性之始,性为量之成。其本为一。量乃内视,性为外观,部分为量,总体成性。

☆2023.12内部记分牌,外部记分牌。

到了我这个年纪,万事皆综合考虑。综合什么呢?把命也综合进来。

投资也是如此:除了比每年收益,还要比身体指标,比精神状态,比寿命。

比如有个股票,短期虽然各项指标看着不错,但买入后必须时刻盯着,万一有点风吹草动基本面就变了,就要赶紧跑。这种我一般就不买了。又要担心中美,又要担心台海,又要担心俄乌,又要担心利息走势,又要担心政策。担心的事太多影响休息。比如买点股票,又要看金叉,死叉,高点低点患得患失,我也不会这么玩。

在某一个区域买入即可,看似差了几块钱,对长期收益率来说就是小数点后几位的差别。但这些都影响睡眠。也懒得换来换去轮动了,时刻盯着性价比,计较那几个百分点的差距,看似提高收益,却需要花精力,花时间,也不一定都对。这些都影响情绪,影响正常的性生活。

要和自己和解。怎么才能和自己和解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别和自己较劲,别和别人比。等有一天挂了,收益是多少又如何?价值投资讲复利,不仅要强调企业的存续期,也要强调自己生命的存续期。

神华A因为这两年价格一直维持较高,这两年的分红就没有再买入就无法获得复利,神华H今年分红没买,投资神华的这笔投资的收益就降低了。投资老窖的这笔投资的内在收益率,这些年一直是在增长的。

神华和老窖的每股盈利都是账面利润。真正可供我自由支配的是分红:自由现金流。我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现金高回报的投出去。否则,我的总收益率长期一定是被拉低。神华为什么roe不高?就是现金太多,投资出去的回报也太低。个人和公司都是一个道理。以上是我的内部记分牌。至于账户年初和年底的市值差,也就是外部记分牌,勉强过了10%。

新手看不懂的部分,就是巴菲特说的:内部记分牌。大家通常说的收益率:年初和年底的账户市值差。就是外部记分牌。

招行和平安对我来说都太复杂了,根本就看不懂。我如果只是泛泛的谈那就是在冒傻气了。在雪球这两个股都有很多长期投资者一直跟踪研究,你多关注他们和他们讨论。

理想中的神华:留下必要的营运资金,剩余全部分红。如果今后有新项目需要投资,就再募集。

前天茅台涨了一下,有个球友问我:茅台卖不卖?后来被什么事打岔,我就没回。一千六七百块的茅台,在我眼里是这样的:投100块,十年大概可以有个60来块钱的收益(你如果觉得太低,就当我是保守匡算吧)。前天涨了2%,也就是一天一百块赚了两块,跑不跑?十年赚个60多块,不高,但不用操心。

未来茅台股价如果下一个台阶,那我继续买入后十年的收益就会上一个台阶。我肯定买。如果茅台股价上了一个台阶,那我再买入的收益就会又下一个台阶。以上都是从股权考虑(内部记分牌)。

如果从市值考虑(外部记分牌)就会有这样的纠结:如果茅台明年涨到2000元,我是不是后悔没在1700梭哈?这个后悔来自于短期抛(卖)出2000-1700=300的差价。只是,我股权投资后,茅台即使随后涨到2000块也不改变一千六七百块买入,十年盈利60来块,可买可不买,那就买一点这样的事实。没什么后悔不后悔。

所谓后悔可能是这样:茅台这种股,在利率降低和价投的普及的大背景下,市场价今后只会在比较贵和很贵之间波动,如果真想图省事,就要牺牲短期收益率,不如多买一点。

这不是个概率问题。既然是管理层自己(不知有没有人拿枪顶着他)制定的2025计划,就把它当做一种可能性吧。

我只是举例想说明股价在我眼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实际究竟未来茅台每年怎么样没人知,也许是1%~20%中的任何一个数。但:茅台可以提价了,今年加大了分红了。这才是它的最大加分项。

神华全分红,70%是国家的,归财政部使用。30%是投资者的,归小股东使用。留存的钱,使用权就是管理层的,投一些煤化工,回报率极低。如果全分了,它要投煤化工,就要再募集,投资者不愿意,他就没钱投。如果收购大股东的煤矿,小股东觉得划算,配个股发个债,钱就来了。没必要留一大把钱,等着那些猴年马月八字没一敝的可能投资。

☆2023.12.20有了回报率这个概念,买入还是持有,就好理解了

如果连十年大概自由现金流的估算都不算定量,那我就想不出还有什么是定量了。投资是不懂不做,但懂了≠能做。

其实定量也是大致估算。比如,神华前十年,如果以净资产价格买入的回报率我满意。分析一下未来十年它的资产情况,煤价情况。只要回答未来十年神华是比之前更好还是更差即可,对我来说这就是定量了。同理,腾讯之前十年的盈利我们知道了。这十年的平均盈利你愿意以出什么价格?才可以回报满意?然后,未来十年腾讯会比之前十年更好还是更差?如果你确定会更好,那你等到这个价格买入即可。一定会有满意回报。除非腾讯其实是更差了。

通常对(腾讯)这样的公司,我就说:看不懂。我看不懂≠别人看不懂。所以,看不懂≠不好。

想了下,似乎我也是不自觉的在按自己的评级在操作。比如,老窖200~250持有。150~200增持,150以下买入。我这里持有和买入中间差了个增持。所以我的持有≠买入。

记得之前也有朋友说:既然不敢买入了,那就说明你觉得这个公司已经不那么好了,或者对这个公司的好坏没那么自信了,那就应该抛(卖)出。只要继续持有,就说明依然看好,那就应该买入。我觉得“好”公司和“坏”公司是买入前就需要定性的,与股价高低无关。股价高低只决定了你投资后的回报率高低。有了回报率这个概念,买入还是持有,就好理解了。200的茅台和2000的茅台,都是好公司。但以不同的价格买入,同样资金量持有的股份数量不同,导致你的回报率不同。

1,保底收益率。2,时间。3,买入价格。

(1)价值投资的最终投资收益=初始投资额X(1+保底收益率)时间次方。

匡算保底收益率与pb有关,就与初始买入价格有关。

如果用算式来表示,这个就是价投计算收益的公式(我的理解也就是复利的公式)。

(2)我以前计算投资收益=(卖出价格-买入价格)。

这个就是非价投计算收益的公式。这就是本质区别了。

第一个公式,就三个变量。1,保底收益率。2,时间。3,买入价格。

你首先就要研究保底收益率。收益率是什么?这就牵扯到价投的最本质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你买了企业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的股东。现实里你参股朋友的企业,是不是要算收益率?多久回本?对了,这个收益率就是:股东权益收益率。

如果你参股一个餐厅,你不会用五一、十一节假日的营业额算回报率,你应该用平常且偏低的日子计算,如果收益满意,实际一定会更满意。这就是所谓的:五毛买一块的东西。

其次,你要评估企业能够维持保底收益率的时间有多久。这牵扯到你收益的几次方问题。

最后,多少价格介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掂量出一个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

围绕投资的懂不懂,就在你研究评估这三个数字时的过程中。

我用巴菲特对三个公司的态度来举例。

1,微软。微软是个大牛股。但巴菲特至今说他不后悔,他看不懂微软。比尔盖茨是他的好朋友,两人又经常促膝谈心,微软又有足够长的历史,他为什么不懂呢?我认为他不懂的是:时间。比尔盖茨说:微软无论在什么阶段距离死亡都只有18个月。巴菲特不知微软能活多久,在投资收益公式中,没了时间,就不知该多少次方。

2,沃尔玛。巴菲特曾说他投资生涯最后悔的就是没尽早买入沃尔玛。为什么这个反而后悔了?因为他知道沃尔玛的保底收益率,也知道他的时间足够长。他看得懂沃尔玛!他只是想等更便宜的买入价格,结果越等越贵。

3,达美航空。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在疫情初期,航空公司大幅下跌后买入达美航空。后来各地封城达美继续下跌,他最后在更低位清仓。为什么?我猜他之前对航空公司有个保底收益率。他认为疫情是个机会,当价格降低到能达到他计算出的保底收益率,他就买入了。然后随着各国封城,航空中断。他一定也咨询了有关专家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当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时间表时,他之前的保底收益率就被击穿,变成了:没有底。于是,他不管多钱买的,一定要抛(卖)出。

希望你看了我的帖,会大概知道我的投资思路。如果在你眼里认为非常优秀的公司,而我总说看不懂而不肯买入时,请你不要因为我的愚蠢、呆滞、刻舟求剑而生气。1,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2,不会花1秒钟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

我看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只记住了:

第二层思维在投资中的重要性。这句话和巴菲特的第一句话对我的投资影响巨大。

而巴菲特的第二句话,正在改变我的生活。只是我还做不到巴菲特的:不花一秒。我有时为了说服别人,还是要花上一些时间,但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固执了,时间也已经开始逐步缩短了。

第一层次思维:碳中和下,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限制煤炭的使用,神华的前景是暗淡的;

第二层次思维:虽然碳中和,但是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增长,中国的能源资源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作为能源的压舱石基础不变,只是在能源占比会减少,神华作为中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央企,而且煤电运输一体,其经营反而会具备持续的稳定性,另外他的大股东是国家能源,神华已经和大股东在开展新能源的投资基金建设,未来也不能说没有新能源业务。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时间成本。

第一条心理,会让我觉得眼前的投资机会很珍贵,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样宝贵的机会面前,负面因素就会被弱化甚至忽略。

第二条心理,因为有时间成本,就会有雪球某大V的帖子开场白:时间紧迫。

看到别人一万块投进来已经变1.5万了,我这的要么好几天不涨了,要么还没投出去。于是,差不多得了,别精挑细选了买吧。或者十来天不涨,换吧。

这两种心理,我估计大多数新手也和我一样。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投资时间短,不知道后面还会出现无数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在自己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其实只要真正抓住三、四次机会,就可以致富了。

他们意识不到:如果不停的抓机会,反而很容易出现正负相抵。1,他们永远对未来保持乐观。2,当他们遇到失败或挫折永远只找自己的原因。3,超出常人的坚持。1,一个成功的企业(汽车)。2,投资者选择了这家企业(乘客)。

在投资者眼里,我们用什么方法选择和甄别上那辆车就是个最关键的因素。雪球和各个投资论坛就是为此而生的,大家讨论、辩论、吵架,互骂不亦乐乎,其实都是围绕这个话题。

在这个维度里看,投资者的选择因素会被无限放大,选择对的人就成了被崇拜的牛人和偶像。

但是,如果跳出这个维度,把1和2合在一起看就不难发现,在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里,企业是否成功才是决定因素。

这一点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盲目崇拜,甚至神话一个人。

更何况,在一辆开向正确方向的车里,有的乘客是随机上车,有的是这辆车已经是被大家公认的好车了才上车。

这里不乏利用这辆好车往自己脸上贴金博取信任的人。他们说的理论和方法总是用茅台等公认的好股来验证,以证明自己的正确,一旦离了茅台就不灵了。

反观巴菲特,他的选股最初总是让人不以为然,出乎预料,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让我们发现这是台好车。很多股票是因为巴菲特买了后才出名,而不是反过来。1,赚钱的投资者。哪怕收益率不高。2,亏钱的投资者。

我们如何能让自己首先先成为一个赚钱的人,然后再考虑收益率高低的问题。我个人体会,这个顺序决定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前面一个帖说到:投资首先要做一个赚钱的人,然后再考虑赚多赚少。那么怎么才能首先做一个赚钱的人呢?

讨论这事之前,我们首先对赚钱和亏钱要有个定义。

巴菲特说:投资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不要亏损。第三条:记住前两条。

巴菲特又说:不能承受50%的下跌就不适合做投资。

细品这两句话,我们应该可以有一个感觉:我们通常认为的亏损,也就是账户的缩水,其实隐含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企业业绩不断下滑,利润不断减少,市场占有不断萎缩,企业或所处行业前景黯淡萎缩或在竞争中败退。市值必然减小导致你所持有的那一部分也跟着缩小。

第二种是:股票市场受宏观、市场情绪等影响导致的股价波动。比如2015年的配资以及熔断,大盘整体水位下降,也会导致你的账户缩水。

我这里说的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赚钱的人,就是指的第一种情况。

把不亏损的概念厘清以后,我们的讨论就有了针对性。

首先,一个历史上可以长期经营的公司,而且它的各种财务数据都不错的,现金流充沛的,再说句大白话:能保证长期赚钱的公司。你如果能选择这样的公司,这就满足了你不亏钱的第一步。

巴菲特:如果你得密切追踪一家公司的动态,那就不该拥有它的股权。

我觉得我已经开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你呢?

☆2023.12长期确实是个模糊概念

长期确实是个模糊概念,也没有标准。有人觉得三个月很长,有人觉得三年很短。但这个长期从我嘴里说出,并不是一个完全虚的东西,里面是有内容的。

比如,任何企业发展有个过程,我们可以估算它到我们设想的规模,会需要大概多长时间。

好股票价格很贵,买入后我们可以根据几个指标,大概算出需要多少年我们才可以获得满意回报率。这些都需要时间。

时间又是以年为单位(年报一年一次),但又不精确,所以就习惯说:长期。

还有,企业每年都有回报率,回报率=底数,持有年数=指数。总回报=幂。我们赚的就是幂。所以要长期持有,享受复利。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感觉:一个股票持有了几年不动或总坐电梯,忍了又忍,忍无可忍,最后抛(卖)了,然后股价一飞冲天。其实你持有的这几年,正是该股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当初高价买入,正在向净资产接近的过程。只是这一切你浑然不知而已,你光盯着股价了。

全部讨论

03-28 09:00

感谢汇总

汇总二睡前听了好几遍。完美取代郭德纲

04-18 07:41

防止买贵

散户乙论投资

03-28 13:49

拉黑

学习

转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