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老码头】“没经历过牛市的都是熊孩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

最近受邀做了几次小范围财富管理从业者的闭门交流。作为一个头发泛白的老财富管理人,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明亮的眼睛、阳光的朝气和一脸的困惑,都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

时间有限,如果非要“倚老卖老”,我讲些什么才能对大家有帮助呢?

我想起一件事,发生在2014年12月3日。

那时我还在私人银行工作。市场熊了几年后,创业板引领的局部牛市走向全面好转,上证指数达到了2700点。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市场转暖但是基金销量却并没有太大起色。这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总行财富部的邮件,题目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假如当牛市来临,我们该如何面对——致那些没有经历过或遗忘了牛市的XDJM(兄弟姐妹)》,作者正是现在的囧哥。这篇文章精准地指出当时一线面临的真实情况:入行4年以内的同事,普遍没有经历过2006、2007年的大牛市、没有为客户带来盈利的体验和信心。大家的记忆基本上都停留在2011年的股债双杀、2013年定开债的惨痛等,对总行的推动权益基金的战略决策始终畏手畏脚。

囧哥是个经历多次牛熊周期的老同志,在当时的文章中引用了一句特别出名的话:“没经历过牛市的都是熊孩子”,并强烈要求大家要在牛市中早期就“正金字塔加仓”,切勿“倒金字塔加仓”——就是不要低位恐惧轻仓买入,高位贪婪重仓杀入。

事实上,我们的投资观念和行为模式,深受个人成长背景和时代特点的影响。我们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都会变成我们的认知,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所以,别让熊市禁锢我们的认知。短短几年而已,沧海一粟。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

2、

事实上,财富观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每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都对个人的财富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美国大萧条时代的人们普遍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厌恶性,而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则可能更加接受金融创新和风险投资。经济环境的稳定性或不确定性,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理财的态度和行为。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往往更愿意投资和消费;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更倾向于储蓄和谨慎。

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财务状况也深刻影响着财富认知。经历过经济困难的人可能更加重视财富的安全性和保值性,而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可能对财富有着更为宽松和积极的态度。赚钱快的人花钱可能也会比较快,赚钱慢的人可能会因为保守的认知而错过一些机会,但也往往避开了可能的“坑”,反而到达了剩者为王的彼岸。

3、

时代背景对个人财富认知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地跳出外部环境的禁锢,摆脱路径依赖的影响,更好地直面未来。

不要基于中短期市场的现状进行归因,因为即使时间再拉长,我们的资本市场甚至全球的资本市场,也没有多长时间。既不要成为“熊孩子”,不愿直面资本市场的波动,也不要成为“牛魔王”,明明踩着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总之,别让短期的市场环境形成既定的认知。我们还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看书、多复盘,穿越历史的迷雾,用长期视角看待短期问题,才能形成客观、理性和进化的思维逻辑。

在低利率环境下,各家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的差异逐步缩小,多资产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财富管理从业者来说,一个黄金时代或许才刚刚开始。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东方红资产管理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任何内容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本材料所载信息截至2024年5月31日有效,指数/历史数据仅供参考,历史情况不代表未来。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本材料知识产权归东方红资产管理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发、转载、截取或完整使用本材料所载内容。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