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3

$伊利股份(SH600887)$ 杂记:

10派12元,总股本63.66亿元,派发红利76.4亿元,占净利润73.25%。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8亿元,2022年为0.94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19.59亿元,增加了9.55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74亿元,减少了13.47亿元。

国内经济处于恢复发展阶段,短期内受消费信心不足以及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影响,乳品消费规模较上年略有缩减。

报告期,纯奶品类的市场零售额较上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有机纯奶市场零售额,较上年增长了13.5%;以乳基功能营养品为代表的成人奶粉,其市场零售额较上年增长约4.7%。

原奶下跌,销售价也是下跌的,只要因为伊利控价比较好,销售价小于原奶下跌,还实现了增长。奶粉和奶制品成本压力够大的。

2024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利润总额147亿元。

离任的总裁,还有20多亿元的货需要出掉。

去年合计支付率80%,包含计入现金回购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6.97亿元,共计83亿元多。

不到两年半,资金已经投入了80%了,从募集资金开始也进入了投入期,年底前资金估计就全部投入完成了,也就会进入了业绩释放期,投入期对资金需求度很高,这也是这两年机构不看好伊利的原因,可募集的时候可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啊,而且都是一些国际投行领投,可这两年的下跌,磨得大家心烦意乱,多少外资割肉离开。

股市有个规律,重金投入的时候正好都是产业的高峰期,之后不断下跌,耐不住寂寞,很多人会割肉离场,而过几年到了业绩释放的时候,股价又会大超预期。原来在天齐锂业上就出现过如此情况,2016年底收购SQM,2017年到2020年下跌,从60元一直跌到了12元,连跌三年,可从2020年到2021年涨到了104元。

这是刚发布的回购前股东情况,社保在一季度清仓后,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又回补5370万股,之前持有的是6422万股;张坤又加了200万股,保险和指数ETF增持200万股以上,北向减仓1674万股,刘春海退出十大股东,也就是说之前持有的6332万股,现在肯定是小于5369万股了。这是公布完一季报后的操作,有一些一致性,社保更加激进精准一些,看到了什么呢?是股息还是回购,还是有什么发展的动力呢?内资接盘外资和前高管的持股,股价也应证了,扛着没怎么跌,离29元比较近,目前形成了高位震荡,今天没有上证跌得多,接下来可以密切观察变化。

按坏账计提方法分类披露计提1个亿,实际核销755万。

存货中原材料58.44亿元,跌价准备1.16亿元,占比1.98%,去年67亿元,跌价准备0.55亿元,占比0.8%。库存商品42.2亿元,跌价准备3.62亿元,占比8.58%,去年46.55亿元,跌价准备2.87亿元,占比6.17%。半成品31亿元,跌价准备6.14亿元,占比19.8%,去年34.1亿元,跌价准备1.89亿元,占比5.54%,跌价准备同比324%。

技术面

预计大盘和伊利继续调整,伊利日、周、月、季、年共震,多头,安静地做个吃息佬,年底享受预估10%的收益。

这个价值是我认清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做的判断和操作,经常以为自己能在众多股票上波段挣钱,慢慢总结发现只是想像,真到操作时,经常执行不到位,这就是能力限度,多年总结发现,还不如在一个当时的优秀公司上当股东挣得多。

目前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伊利是比较合适的时候了,虽说可能会下跌,但空间有限,大概1:5的风报比,是值得重仓压上的,跌个10%,上面有50%的空间。

今年这几个月,社保和张坤重新买入,还有喜欢稳定资产的保险也来了,并非巧合。不过随便看看图就能翻倍的投资者,一定要远离这类股票,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资产太稳定太慢了,我一朋友就说过,我一天过你一年的,他们这样的必须享受快节奏的刺激,所以说人跟人不一样,理性地想想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投资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看再多的书,不思考,一样会心浮气燥,气定神闲,读书和思考,还有运动,缺一不可。现在人就是习惯在世俗中找存在感,朋友的夸奖,抖音的发布,朋友圈儿的点赞,全世界都在各种APP比较,找提升感,这其实是健康和投资的大敌!

全部讨论

05-09 15:16

伊利现价是低估的,正常估值价应为40元,还有38%估值回归空间,业绩稳定向上,实际年回报率按现价也有6.5%..所以持有伊利即可赚价值回归的钱,还可赚公司业绩成长的钱,同时也可赚波段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