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所谓的“黑马基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6

不知道大家在投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苦恼:对于别人推荐的表现优异的产品,自己购买和持有的时候,表现往往会变得平庸。我们分析背后原因有二:

1) 产品被关注和被推荐的时候它往往处于短期业绩优异的时段,此时再追加购买,往往买在了短期高位;

2) 市场上很多投资者跟你做出了相同的举动,短期快速进入的资金对投资策略造成了影响,导致基金表现变差。

这两年由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差,这类现象更加容易出现,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基金产品,逆势赚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规模较小的、还没被广大投资人发现的、短期业绩优秀的基金,被市场所追捧,大家习惯性地称之为“黑马基金”。

如何看待“黑马基金”?

我们团队对于“黑马基金”也有不少研究,具体而言,我们通常认为管理时间在两年以内,历史业绩在前百分之十的基金潜力比较强,这类基金被我们认为属于“黑马基金”的范围。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宽泛的标准,具体的线大家各有不同。

在具体配置上我们还是相对谨慎的。我们通常对基金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核心还是基于时间周期是否长(可持续性)以及跟踪误差是否低(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来考虑。这两年中大多数的黑马基金主要还是依靠在风格上面做了很大的暴露获得的优秀业绩,比如说有一些量化基金、小微盘基金以及主题型基金。对于这类收益来源的基金,我们认为短期在同一个显著性风格上获得收益并不足以证明其可持续性,需要更长时间周期来观察其整体的风格暴露;另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所谓的“黑马基金”,其优秀的历史业绩可能是打新股打出来的、也可能是轮动做出来的,这类收益来源一旦基金规模扩大可能也持续不了,这都是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我们偏好怎么样的“黑马基金”?

我们团队一般会选怎么样的“黑马基金”?

首先我们一直是一个强调投资的锚的团队,即便对于黑马基金,如果投资没有明确的目标,一旦大量资金进入后,基金经理也容易乱了阵脚。所以相比于轮动风格的“黑马”,我们更关注“指数增强”这一赛道。因为对于指数增强来说,即使跟踪误差放的很大到6%、8%,也还算是可控的范围。

另一方面,我们会设定一定的退出机制,主要基于两个逻辑:一是规模涨的太快,二是风格持续周期太长。规模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比如小微盘基金很明显就不适合很大规模,比如可以从定期报告看,某基金规模小的时候一年换手率10倍,到大了之后一年换手3倍,但基金经理投资逻辑没有很大变化,很明显就不合适。但有一些从基本面出发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尤其是规模上来后α还能持续的,这种情况下还是可以容忍的,当然我们会跟基金经理调研交流,做交叉验证。

第二个因素是风格持续周期太长,比如一个基金一直在特定风格上显著性的赚钱,我们觉得风格一直维持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当赚够6个月或者12个月时候,我们就会退出,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赚太多了。

整体来说,我们建议对于黑马基金整体还是审慎为主,与其追求挖掘所谓的“黑马”,不如努力寻找潜在的“白马”。

$主动派滚雪球(TIAA051004)$ $兴证全球进取派优选(TIAA051002)$ $兴证全球低波动小幸福(TIAA051003)$

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

全部讨论

求教,量化基金也是你们审慎的范围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