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海目星(SH688559) 第四篇,针对流言,本人找了今年海目星的交流纪要,仅供各位股友参考,以上资料均来自网络,大家自行甄别(=^^=)

2022-04-22

掺杂设备:直掺设备在硼扩后直接进行清洗,不需要二掺和清洗,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目前效率做到了0.2%,预计年底目标做到0.4%。激光器都是公司自制,器件比较贵,成本也会比较高。其他光伏设备:开槽设备在别的客户已经形成订单,得到了3-4家头部客户验证和认可,无损划片设备有订单,但是规模不大。HBC:在研究一些NBC和PBC都能兼容的激光工艺和激光器,工艺和样机上已经实现。现在公司也在跟国内最大的头部客户的HBC研发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和做样。 简介:直掺设备的主要目的是把表面的硼原子通过激光把它推进到硅里面,再通过清洗印刷实现选择性掺杂的结构,是激光的一道工序。公司一道工序和二道工序都是领先的,与多家头部客户在研发阶段做了很多实验。订单这一块的工序是硼原子的掺杂工艺。 Q&A:Q:直掺设备在现有的Topcon产线上面,除了加这一道激光设备之外,是否还需要额外其他设备的配合?A:二掺主要是用激光开模之后通过清洗,再需要二道的硼扩设备进行堆结。因为硼扩设备相对时间比较慢,耗电比较多。所以这道工序设备投入多、运营成本高。公司在大半年前就把直掺的样品做出来了,在工艺打样阶段实现提效。这半年公司也遇到量产的问题,例如硼原子本身是惰性的原子,推下去后它表面整个金字塔结构会损伤严重,或者电子就出现问题。虽然形成了结身,但是硅片的损伤使得转化效率降低。真正的提效是在掺杂的同时保证表面不产生损伤或者微损,公司的目标是到了深圳量产或后面阶段,可以把清洗也去掉。 Q:激光的订单大概对应了多少GW产能?单位价值量是什么情况?A:价格本身是商业机密。硼原子本身比磷原子做掺杂难很多,整个工序效率比较慢,所以公司用的激光投束比P型的多很多,所以成本也高很多。 Q:目前激光的掺杂设备能够给客户带来怎样的提效?今年年底可达的提效的改进能改进到什么地步?A:目前的提效半年前就已经能做到0.2了,今年年底目标0.4%。 Q:除了晶科之外,是否和Topcon的其他潜在客户保持沟通?是否有其他工艺?A:Topcon去年一整年都在专心做研发,基本都是跟头部客户相对接。其他工艺公司现在也在做,包括XBC、PBC、NBC,公司也发现PBC相对技术上还容易一点,包括光斑,从40微米的做电镀开槽的,到圆形的5微米的,到最大300 微米的方形的都有。 Q:光伏这块现在是激光器和控制器完全自制吗?这个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考虑?A:高精密的激光器公司都是自制的。一是公司的很多性能参数并不输全球的领先激光器厂商,只是没对外卖。还有一个是因为公司自己做设备做应用,有时候激光器不见得是参数上最好,但是最适合客户应用的。公司是根据应用去推导激光器的设计,因为很多参数之间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外采的激光器还有一个问题是效果不稳定。 Q:海目星目前有多少人在从事光伏激光相关的研发工作?A:光伏激光研发部门一年前是来源于公司的激光研发部,去年董事长进入光伏行业,一整年后,研发部门100多人,很大一部分还做激光器的研发,都在跟光伏的客户研发合作,发掘他们的痛点,发掘行业内没有解决或者将需要解决的痛点。只有给客户带来价值,我们才有我们的价值,而不是照抄别人的东西。以研发为基础做了一年,才发展成今天的光伏的产品部。 Q:这次激光器采用什么样领先的技术?在市场上可以领先多久?A:基于技术的保密,不方便说太多。首先,领先性得先有个方向,再去做设计,有了工程样机之后要有设备。有了设备之后,做个小批量、中批量才能去证明这台设备没问题。然后理论上要找到客户,因为效果没问题不代表它一定能提效。这个周期需要多长时间,大家可以自己去估算一下。 Q:直掺设备是扩完了以后还要进扩散流,还是直接就把它扩掉?A:扩完以后清洗一下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Q:定价模式是什么样的?A:主要是根据成本来定价。定制的时候,很多器件的成本都是比较高的,甚至包括很多国外的核心器件进口很难,国外的产能还存在抢货加价的问题,行业总数量不大,所以激光器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Q:激光后面不会再有第二次硼扩和清洗的过程吗?A:是的,不会有这样的过程了。 Q:激光不是二次用于开槽,而是直接用激光进行掺杂吗?A:是的,它的作用不是开槽,而是掺杂。 Q:在掺硼的过程中难度非常大,是铜原子和磷原子在物理上巨大的差异造成的吗?是否可以理解为技术难度大、壁垒高,同时价值量也很高?A:价值量比较高是因为效率较低,激光器用的较多,行业的需求量不大,因此器件较贵。器件的单体成本高,使用频率也较高。 Q:如果要较好地控制设备,一方面要实现精准的硼的掺杂,同时也要将对硅片和电池片的损伤降到最低,这个度是否很难把握?A:一方面要把表面结构控制好,另一方面还涉及电子、尺层的问题,公司在这一块儿做了很多理论分析模拟,进行反复验证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拉成正态分布后提效多少是需要大批量的数据反复验证的。 Q:这项工作非常需要大客户的配合,因为客户在这方面投入也较大,另一方面客户也愿意和设备公司一起做这方面的研发和试错,这是否也是难度大的原因?A: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强强联合。另外,我们第一次把打样做了几次,给客户带来了惊喜,他看到了潜在的希望和机会,我们发现客户的研发投入也较大,我们就会选择这样的客户合作进行开发。 Q:咱们团队之前在锂电行业不算突出,为什么我们能在光伏这个毛利率比锂电更高的行业中获得这么大的订单?能否介绍团队的背景和公司的历程?A:我们在很早就做出了布局,赵总是法国尼斯大学的博士,也是国企研究所出身,一直进行光学薄膜方面的研究。早期赵总就高瞻远瞩地引进了海归的人才加入自动化团队;张总是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学博士,也在新加坡工作过,做软件架构;ASM的机械总攻是新加坡的,一直做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设备;蒋总是软件架构的人才,给公司搭建整个软件架构,以前在瑞士银行做了八年的软件架构师;工艺方面,彭总是中国台湾人,零几年就到大陆了,是全中国第一批做精密加工工艺的台湾人;在做推进材料方面,Alex是俄罗斯人,他的导师是俄罗斯比较著名的院士,也是俄罗斯的博士。基于这种早期搭建的核心技术团队,有光机、电软、工艺的基础;我们公司还有个几百人的研究院,在这些领域做了很深的理论研究。 Q:我们整个激光的技术相当于在原来投放的产线上附加的一些工具,整个工艺流程其实变长了,对良率有没有影响?A:没有影响。激光本身是一种全新的精密的自动化,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工艺制成。激光制成是一个很稳定可靠的工艺,这套工艺不会带来额外的碎片率。 Q:相对而言,设备投资是可以摊的,这块对成本带来多大的增量?A:成本很低,因为激光本身不是一个高温工艺,本身耗电量非常少,就是一个无接触无耗材的一道工序。 Q:从下游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设备的应用上有没有壁垒?比如两家公司都买了我们的设备,他们在应用效果和适配性上有差异吗?对下游企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呢?A:功率上没有太大差异,最多是通过的参数和条件有很小的差异,硬件上基本不会有什么差异,很多也是可以设置的。 Q:我们这边也有几百万片的出货,当时内部测试的产线是多大的规模?出货量大概多少?A:不太方便透露客户这边的信息,包括组件、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都是做过足够多的数据的。 Q:一个工序里面大概用了多少个激光,激光的功率大概是多少?激光的功率之间是有差异的吗?A:这个不方便说,因为难度主要就是工艺、激光器、光度方面的难度。 Q:我们从正式的投研发到取得这么大的突破,大概用了多久的时间?A:大概一年。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对理论掌握的深。在工程化上面,我们前半年就把基础理论的东西都搞通了,后半年基本都在做一些稳定性功能化一致性的问题。 Q:激光的应用可能比较多,在HBC方面有具体的进度吗?A:有的。PBC在激光上相对简单些;我们在研究一些NBC和PBC都能兼容的激光工艺和激光器,在工艺上和样机上我们都实现了。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些国内最大的头部客户的HBC研发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和做样。在激光技术上我们都测过了,我们的激光还是能兼容N型和P型的,H型的我们还在和头部的客户沟通。 Q:光伏事业部在人员配置上是怎么考虑的?A:根据实际的订单量、技术量进行分配,有时也会和集团共用研发资源。光伏是零的开始,我们接下来还要帮行业用激光实习更多降本增效的工艺,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给客户带来价值。在具体体量这一块,如果能有你的价值,体量自然就会上来了。 Q:0.4%这个效率应该只是起步阶段的效率吧?后面随着工艺的进步,效率会不会再往上提一些?A:在结构原理上,效率就是提0.5。但是不排除新增的一些工艺或者与其他工序相结合进行提效的这种可能性,0.4只是一个目标,现在还没达到。 Q:在这开槽这方面的技术进展如何,能否详细介绍?A:开槽这方面,我们在别的客户那边已经形成订单了,都是头部客户,得到了3-4家客户的验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个技术核心也是在激光器,标准的激光器设计是阻碍波长的,机体内的热透镜效应造成了光模式天生的缺陷。所以要通过DOE进行二元光学的匹配,在设计时的阶数和微透镜里面的二元折射的这些原理上很难做。而我们这个东西又是通过把激光器里面的一些东西做了设计变更来保证它稳定的效果,这是比较难的。我们有在很多别的行业的应用理论和应用基础,所以才在光伏行业做的很快。 Q:光伏的激光开槽设备和其他企业相比,性能、成本优势如何?A:性能如果用客户的订单来衡量不太公正,也没必要评价别人。我们在各个行业都很尊重对手。 Q:咱们在三四家头部客户已进行认证,也拿到小批量订单。大批量量产大概在什么时间点?A:量产要看客户自己的技术路径选择。我们在跟不同的研发团队都有项目合作,只有一个客户选择了这个路线并且用上了才有可能成订单,所以这个不方便评价。 Q:无损划片有量产的吧?这个量产是什么概念?是拿到订单去给他量产,还是说实验性的小批量送量过去。A:有量产,有订单但规模不大。 Q:硼掺杂设备咱们是唯一一家,是吗?A:目前还没看到第二家。

全部讨论

2022-06-28 17:05

7月底中报出来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