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3

$海目星(SH688559)$ 第三篇,针对流言,本人找了今年海目星的交流纪要,仅供各位股友参考,以上资料均来自网络,大家自行甄别(=^^=)

2022-04-19 

会议嘉宾:光伏事业部 周总一、公司介绍: 本次Topcon微损设备,就是直掺设备,目的是把表面的硼原子通过激光,推进 到硅里面。后道再通过清洗印刷实现选择性掺杂的结构。公司的产品是激光一道 工序,当然公司在一年多前,一道和二道都有成熟的设备,公司也与多家头部客 户(除晶科外,还有多家)在研发端做了很多实验配合,有些客户也下单采购 过,不管一道和二道工序,公司都是领先的,目前二道工序也有一些客户也在选 择。总结:硼原子的激光掺杂工艺设备。二、Q&AQ:公司的直掺杂设备,是否需要其他设备的配合? 对应单gw价值量情况?A:二掺是用激光开模,之后通过激光清洗,然后再需要二道的硼扩设备进行推 结。问题是硼扩设备作业相对周期比较慢,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同时硼扩是个高 温设备,对于电等耗费比较高。所以这道工序除了设备投入比较多以外,运营成 本也比较高,设备可以折旧摊销,但运营中耗电成本较高,随着硅片生产越多、 成本较高。虽然这种模式也有人选择,但是客户也在评估。 其实公司研发的比较早期,在大半年前,公司就把样品做出来了,包括提效等公 司在工艺打样阶段就实现了提效,后来晶科觉得公司技术比较前沿,甚至很多在 原理上行不通的技术,公司都做了突破,然后公司就跟晶科的研发团队一起往下 做,在这半年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量产中的设备,双方对所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克 服。比如:硼原子是很惰性的院子,在原理上怎么推下去,推下去的难度是表面 会结垢,对表现金字塔结构出现严重损伤,电子少子会出现问题,虽然形成了一 定结深,但对硅片的损伤会降低转换效率,举例,直掺工艺可能提升了0.3%的效率但是因为对硅的损伤导致效率下降0.4%,所以通过光原理,并不能确定性进行提效。 公司通过激光器自主研究、设计,进行一些参数进行设定,所以做出来了真正的 提效,能够实现在掺杂的同时,对表现不产生损伤或者微损。现在是激光+硼扩 +清洗,但公司目标后续量产之后(现在一些小批量实验也证明了),公司产品 可能会把清洗这个环节去掉。 Q:对应产能? 单gw价值量? 提效水平?A:单gw价格不方便说,只能说,硼原子比磷原子难很多,公司用的激光头数 要比P多很多。半年前效率就可以提0.2%,效率在持续提升中,目标是提效0.4%。 Q:公司为什么能短时间内突破?A:公司有自主的激光器器的能力,激光器已经做了10年了,10年前紫外纳秒激 光器已经很成熟,国内大部分做的是水冷激光器,而公司做的是风冷激光器。包 括公司也得到了政府多个项目奖,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公司之前激光器大部 分是自产自用,根据客户需求,公司激光器可以做独立设计,这块是公司独到 的、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 为什么公司能快速推出这项产品,分享一下过程:我的专业是激光工程应用,在 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的书、导师是世界激光应用之父,激光是1961年发明的,他1967年做了激光应用的科学。所以我对激光应用了解是比较深的,公司皮秒、 飞秒、紫外、绿光、纳秒等激光器出了几千套,应用于3C和锂电特斯拉等板块和客户。提供去年一年之前,我们就把半导体、硼、硅、电子等研究明白,通过 直掺的物理模型分析,发现没有标准的激光器可以实现直掺的工艺,后来,公司 通过热场分部模型反推激光器工艺参数,然后再通过参数做出激光器之后再反推 激直掺的效果,发现和理论接近,包括对损伤做了优化处理,所以最后做出了这 款产品。 公司在高精密领域的激光器基本都是自制的,光伏这块激光器目前完全是自制 , 公司的激光器参数并不输于全球领先的激光器企业,只是不对外买,公司的激光器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肯定是更适用于客户定制需求和应用,公司可以根据客 户需求,做激光器参数优化。 Q:其他工艺布局情况?A:BC最近跟头部企业在研发,不仅做PBC、也做NBC。从技术上来说,PBC相 对容易,光斑可以从5μm的圆形光斑做到300μm的方形。外采激光器有一些问题,二次硼扩环节激光器如果外采,外采激光器的效果会十分不稳定,国际一线 品牌的激光器我们也试过,4-5台机可能才会挑出一台来能达到所需效果,或者 即便效果能做出来,但是3-4天就发生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激光器中相差、测算的问题。在标准行业,这些问题不是问题,但是在光伏行业,这些问题就变 成了问题,公司在谐振器、一级二级放大、热透镜、泵浦源等,按照需求都做了 专业化的改进,所以其他企业要做几年、但是公司可能几天就可以出来。公司在 3C锂电研发的基础都帮助公司迅速实现技术突破。HJT分片上,公司也有实现一些订单。公司在5-6年前,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钙 钛矿等,从 P0-P5都是标准机器,难度是1分8、1分16的分光,从最早是10级年前纳秒激光 器,现在皮秒飞秒激光器,公司都有应用。组件端,除了标准二分片无损激光,公司也做了全新创新——比如,组件切线 盒,现在基本都是用锡,而用锡良率不高、稳定性差、成本高,6个点的锡量1 年材料费20-30多万,公司研发出的激光焊产品,通过焊接可以省掉这块费用。 公司在锂电等领域有类似的工艺,所以有跨行业应用的经验。Q:公司目前有多少人在从事激光相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A:我们这个部门一年多前年叫做公司的激光研发部,属于集团研发业务范畴。早期研发过给3C行业A公司所有应用,后来研发过锂电的极耳切割、顶盖焊接 等。利用的激光器有部分是自研的,有部分是使用IPG的。去年公司董事长宣布 进入光伏行业,我们目标并不是去抄谁的工艺,我们研发部门去年一整年100多 号人,除去很大一部分在做激光器的研发外,其他大部分都在和光伏客户做合作研发,充分挖掘他们的痛点、发现行业内还没有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给客 户带来价值、我们才有价值,而不是抄别人的东西。我们是建立在研发基础上 , 做了一整年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光伏事业部。 Q:公司这次的激光器采取了怎样的领先技术? 领先性可以在市场上持续多久?A:基于技术保密性,我不方便多说。激光器、光路等工艺,其本身就是我们的 核心竞争力,只能说我们做出来了,但具体细节不方便多说。领先性上,不好去 评价对手的能力,之前大家都说硼掺杂很难做,而且有些比较老的专家说原理上 行不通,现在与晶科合作研发后,我们实实在在做出来了,而且还能做到电池的 提效。 Q:领先性能否说的再细一点点?A:先需要有方向,有了方向后再去做设计,之后出来工程样机,工程样机稳定 后成为设备,公司将设备做到小批量、中批量才能证明设备OK了。之后找到客户做研发改进,因为客户前中后段有很多道工序相互制约,如果中间遇到什么问 题还需要再回来更改激光器。之后得多拿几台激光器来验证一致性,这是一个完 整的周期,步骤很长。 Q:经过使用公司的硼掺杂设备后,将硼扩完后还要进扩散炉吗?A:不用进扩散炉。之后想办法清洗去掉就好。 Q: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已经经过了百万片电池的试跑?A:最早的一波试跑,在半年前已经完成,通过改进后,在客户端一直在跑。 Q:晶科这次招标体量较大,至少有几十GW,交付的节点,老线还是新线?A:公司交付能力没有问题,公司4000-5000人,常州有几百亩的厂房,公司是 集团型企业,峰值订单来了后公司会统一调配,常州生产人员有1000多人,也会从锂电调资源,所以几个月的峰值生产可以满足,因为总人数够。交付周期主 要看客户的需求和通知。Q:客户先把预付款给到公司还是预付款也是分批给?A:公司会按照行业标准的付款方式。 Q:定价模式如何?A:主要根据成本来,机械类研究员比较清楚,激光行业设备的成本差价比较大,光伏相比3C、钣金切割对激光器需求不算大,光伏一年全行业需求几百/千 台,钣金切割需要十万台,公司的很多器件成本很高,国外的核心器件因为关口 的问题进口较难,国外的产能还存在抢货加价的问题。所以公司激光器的成本比 较高。这个行业量不大,如果一年10万套需求,成本肯定是好降的,但如果只 有几千套成本比较高。虽然激光器公司可以做谐振腔、放大腔的结构设计,但是 激光器里面核心的芯片,脉冲模块等,公司需要依靠国际上的核心供应商,所以 成本压力是有的。 Q:传统的二次掺杂是硼扩完之后要用激光开槽,然后再进行一次清洗、硼扩、 然后再清洗,而公司的激光工序后面不会再有第二次硼扩和清洗的过程了?A:对的。 Q:激光的作用不是开槽,而是直接在栅线等硼原子密度更高的部位用激光进行 掺杂?A:不是开槽,它表面的硼原子推进形成一个结身,推进硅里面,这个行业里也 叫掺杂。 Q:掺硼的过程中,一次难度非常大是因为本身由硼原子和磷原子巨大的物理上 的这个差异造成的,这也是设备价值量比较高的原因?A:价值量比较高主要因为硼的整个效率要比磷慢,所以公司的激光器用的多 , 这个行业的量不大导致公司的很多器件比较贵,好在公司有做一些别的行业,有 些器件相对通用一些,也有备货,所以掺硼的单体成本高,而且激光器用的又 多,所以价值量会更高。Q:设备要控制得比较好需要一方面既实现精准的硼掺杂,另一样方面要保持对 硅片和电池片的损伤要降到最小。所以这个难度是很大的?A:做出一些掺杂的效果,虽然说有难度,但不至于难到非常高的地步。做完结构后,理论上可以提0.3%的效果,但如果其他控制不好,那就会降0.3甚至0.4,这样就做成一个负提效的东西。公司做的一个是表面结构控制好,其次 , 里面还有很多电子、尺层的问题,在掺拉同时要把这些变成尺层,但它会影响效 率,所里对于这里的损伤公司做了很多理论分析模拟,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最 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批量测试,拉出正态分步的数据,提效的结果才 可行。 Q:所以这个行业大客户的配合很重要,一方面客户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另一方 面客户也愿意和设备公司一起去做研发测试,甚至试错。所以这也是其他公司进 入这个行业的壁垒?A:这肯定是一个原因,算是强强联合。在这个行业内,公司第一次打样就做了 几次,给客户带来了惊喜,客户看到了潜在的很大的希望和机会,客户的研发投 入也比较大,大家也愿意在这个事上多花精力,那公司就会选择和客户一起共同 开发,这个过程大概半年的时间。 Q:公司之前在锂电行业没有那么突出,为什么在光伏毛利率比锂电还要高的行 业中,公司可以一下子获得这么大的这个订单? 公司团队的背景?A:公司早期就做了很多的布局,赵总是国企研究所出来的,之前做光学隔膜研 究,他也是法国尼斯大学的博士,一直从事光学薄膜方面的研究,很早期赵总就 引进了很多海归的自动化团队;张总,是香港理工的软件学博士,同时在新加坡 工作过,做软件架构;田总,新加坡人,清华毕业,ASM的机械总工,一直做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设备;蒋总是公司软件架构的人才,给公司搭建整个大的软 件架构,以前在瑞士银行做了八年的软件架构师。工艺方面公司有两位大拿:彭 总,中国台湾人,零几年就到大陆,中国第一批做精密加工的人才,另一位做脆 性材料的Alex,是俄罗斯人,他的导师是俄罗斯比较著名的院士。所以成功切入 光伏是基于早期搭建的团队。核心技术团队搭建起了有光、机、电、软工艺的基础,公司现在也有个几百人的新能源研究院,主要做理论研究,把一个工艺做 好,很多时候需要有理论的支持、概念、模型和方法。 Q:激光的技术相当于在原来topcon的产线上附加一些工序,整个工序流程其 实变长了,这个对良率是否有影响?A:良率没有影响,因为本身激光是全新的精密自动化,但它基本上没有其他化 学和一些多余的工艺制程,而且本身激光制程就是一个很稳定很可靠的工艺,所 以说这套工艺带进来不会带来额外的这种碎片率或者不良的产生。 Q:设备投资相对来说是可以去摊的,主要成本是运营端,这个成本对于电池下 游客户来看能不能衡量它有多大的一个增量?A:成本基本很少,因为激光本身不是一个高温工艺,本身耗电量非常少,又不 是像湿法一样需要药水等,激光是一个无接触无耗材的一道工序。 Q:假如两家公司都买了公司的设备,他们在应用效果上或者这个适配性上会不 会有这个差异? 对这个下游企业还有什么样的要求?A:工艺上没有太大差异,顶多是一些小的差异,比如硼扩的参数和条件,硬件 上基本不会有。激光很多也是可以设置的,每家的图形化不一样,可以在激光软 件上进行设计。 Q:内部产线规模?出货量?A:不方便说。 Q:一道工序中用了多少个激光器? 激光器功率多少? 不同功率的激光器差异?A:不方便说。本身难度就在于激光器光路工艺设计。 Q:从正式研发到取得突破,大概用了多久时间?A:用了一年。 Q:一年时间相对还是很短的,对吗?A:我觉得还好。物理上的东西只要想通了、顺着这个方向走就好。其实我们前 半年就把基础理论的东西搞通了,后半年基本在做稳定性、工程化和一致性的问 题了。 Q:HBC上有无与客户接触?A:从激光应用来说,PBC相对简单点,我们目前在研究一些NBC和PBC都能够 兼容的激光工艺和激光器,这在工艺上、样机上都实现了。目前公司在和国内最 大的一些头部客户的研发团队做HPBC的沟通交流和做样。 Q:N型IBC那边,我们有和头部客户交流?A:对的。激光技术都经过了测试,并且我们的激光能够兼容N型和P型的。H型 的在和头部客户沟通做样。 Q:2021年公司成立光伏事业部,各条业务线的人员配置情况?A:根据实际订单量和技术量,会进行一些分配。有时候我们也会和集团共用研 发资源,光伏是从零开始,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做更多的工艺工序,帮助行业实现 降本增效,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样才能将光伏业务的体量进一步提升。 Q:效率提升0.4%是起步阶段,后续有无提升空间?A:从结构原理上来说是提升0.5%,不排除之后新增工艺以及和其他结合,达到 进一步提效的。 Q:目前将效率提升了0.4%了吗?A:没。目标是0.4%。 Q: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提升0.4%?A:与客户一起努力,行业内每年目标提升0.5%,我们的这套工序是帮助客户实 现目标的很核心的一套工序。 Q:掺杂聊的比较多了,开槽这边进展如何?A:开槽开模已经在头部客户形成订单了,在三四家客户做验证、与行业内其他 公司PK后得到可客户认可。二次开模的核心也在激光器。即使买300万一台的激 光器也不能很好做出这道工序,因为热透镜效应造成了紫外光模式具有天生缺 陷。而我们的这套产品是把激光器内部的东西做了一些设计变更,来保证方形的 效果以及达到稳定。公司在紫外皮秒皮激光器设计工程化和生产经验丰富,2年前就给包括A客户在内的3C客户做过大批量应用。我们只用了一年就将激光应用在光伏领域,是因为我们在激光工艺、激光器上有十几年的经验、并且应用到各行各业,基本上整 个工业领域的设备+激光器都参与过,因此对很多别的行业有理论基础和经验沉 淀,之后用了一年把光伏的原理搞清楚后,就能够做的比较快。 Q:BC电池开槽设备储备和进展情况,确认下目前情况目前也是比较好的是 吗?A:对。 Q:与帝尔激光对比,公司的激光开槽设备的性能、成本优势如何?A:性能用客户订单来说话,我们不对友商做评价。因为我们在各个行业都是比 较尊重对手,其他竞争对手也是公司的战友,努力把激光应用到更多行业,给客 户、市场和行业带来价值。 Q:激光开槽设备大批量量产的时间点?A:量产得看客户的技术路线。我们现在在和不同客户、甚至同一客户的不同研 发团队有合作项目,只有等客户选择了哪条路线,用上了我们的设备才能形成订 单。我不方便评价。 Q:光伏设备中,公司这边有硼掺杂、开槽设备,那激光无损划片设备有量产 吗?A:有。Q:激光无损划片量产是什么概念,是指类似于拿到了TOPCon的订单去做量 产,还是只是小批量送样?A:我们有订单,但是目前规模不大。 Q:关于TOPCon,硼掺杂可能持续几个小时,会不会使得硅片的生产节拍慢下 来?A:不,你说的是硼扩,激光几秒钟就好。 Q:公司在TOPCon上应用的激光硼掺杂设备最核心的零部件是什么?A:激光器、光路光学这类的,是最核心的部分。 Q:TOPCon激光硼掺杂设备,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做的吗?A:国内我还没看到有其他家在做。 Q:您有了解到帝尔激光等竞争对手关于在TOPCon上硼掺杂的研发进度吗?A:不了解。我们遇到的客户,没有见到有别家在做该工艺的设备。 Q:晶科22、23年投产的所有的TOPCon产线都用了公司的设备吗?A:不方便说。 Q:钧达、中来、天合、通威等都在做TOPCon,公司有给他们送样吗? 设备在 客户端的运行情况如何?A:具体客户名不方便说,很多客户都在联系合作中。

全部讨论

2022-06-26 09:13

暂时做不出来,迟些应该可以,是这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