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价值投资者必须对高科技股保持谨慎?写在苹果发布会前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你知道吗?再隔三天苹果公司又要进行新产品发布会了!价值投资的大集成者,业内最高风向标----沃伦.巴菲特目前已经持有苹果快3年了!你是否也跃跃一试?或者腾讯进行了回购,股价已经从底部窜起10%了!


我的答案是NO,绝不买入高科技股!

把美股历史拉长来看,的确在过去30年里,以IT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股的确产生了惊人的回报!但是长期业绩领先的投资大家们,却都对科技股抱有长期的谨慎态度?其中包括邓普顿、霍华德.马克斯、格兰桑、安东尼·波顿、芒格、彼得·林奇、约翰·涅夫、索罗斯等都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尽管新技术的前景广阔,但是行业的前期局面却十分散乱,百舸争流,在事前谁是最终赢家绝大部分投资者很难判别出。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IT子行业的霸主身后都是亿万个失败者。行业霸主只有少数一个或者几个,但是失败者却是千千万万!惊人的回报乘以大概率的失败,其实是平庸的投资回报!这也是我不买高科技ETF的原因!

赢家一旦未能押对,行业发展再好也没有意义。

那些投资现在如日中天的电商,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巨头的投资者,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15年前买了eToys、WebWagon那些后来破产了的电子商务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又有啥含义呢?

第二,科技股投资人业绩内在的延续性极有可能被科技进步内在的突变性打断。

从PC年代的英特尔微软,到互联网1.0年代的美国在线、yahoo,再到互联网2.0年代的推特、MySpace、脸书,从功用机年代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到智能机年代的三星、苹果,貌似漫不经心的每一次技术替换,都有可能演化成改朝换代的颠覆性飞跃,让原有的行业的领头者一夜之间发现护城河被夷为平地,或许进攻者已经绕过旧城在另外的地方建起一座更大更辉煌的新城了。 在每一次的技术变迁中,绝大部分投资人都很难跟上节奏,而一次错判就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投资后果被技术替换的严酷性又决定了。

第三,科学技术被发明出来不一定表示他就能发展起来,新技术必须要有市场接纳,才会产生惊人的回报率。

你知道吗?核燃料电池,其实早就诞生了,但是为什么核电池未能被市场接纳和推广,从而产生惊人的投资回报率呢?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新技术,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需要成熟的环境和催化剂!蒸汽机、汽车、飞机、电话、收音机、电视、计算机、手机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不变的是喜新厌旧的人性。

第四,估值太高!

新技术肯定是好事情,谁都想要;估值正因为想要的人太多了,就出现过高了。通常任何新技术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被估值过高透支了,过高的期望最终总是以过多的失望告终。 硅谷曾经有过统计,在风险投资的1000个项目中,扣除最成功的8家,其他的992家总体上是不挣钱的,而这8家则是成百倍上千倍的暴利,也就因此变成报纸的头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背面的庞大风险和沿途很多的尸首的可以被掩盖。 但是,在70倍估值的科技股中依然很多人寻觅着十倍股、期望着一夜暴富。 对于科技股其实须要从一种“狗年”的角度去看。狗年是什么意思?三岁的狗就相当于三十岁的人,一个两岁的互联网公司就相当于一个二十岁的传统行业。 比方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还很新,但细心看里头的细分行业,不论是杀毒、游戏平台、搜索、软件分发、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导航等,其实很多领域的前三名,都已经若隐若现地看清楚了。 而很多A股爆炒的公司都在行业的前四名以外,第4名以外的公司在赢家通吃的这种行业里,其实没有多少价值。成长的故事被一次又一次的季报证伪后,这类股票又开始玩资产收购、重组、注入的游戏,仍然很多跟随者,令人感慨。

现在的将来的成长性跟估值,哪一个更重要?更重要的当然是成长性,但将来的成长性是难掌握的、不确定的,而现在的估值则是可掌握的、确定的。将来的确很重要,但绝大部分人是掌握不了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投资必须把握你能把握的东西。因此对多数人来说,那些当前的盈利能力、资产、现金流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或许更应该买入。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廉价的好公司,安全边际要留意,人弃我取,逆向思维。 这些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其实也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