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说阿里忘记了客户是谁,但我不这样认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2喜欢:11

蔡崇信最近接受播客采访,坦言:

“当我们审视内部并反思过去几年的情况时,我们发现我们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购物的用户,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

“忘记”这个词用得很巧妙,和马老师之前的“回归”颇异曲同工。

言外之意是,我们过去是正确的,只不过如今犯了错。

然而,我们去回看阿里的过去,从成立到如今,阿里巴巴的使命始终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怎么听都是团结商家的口吻,怎么看都是从商家角度出发的产物。

哪里有用户是最重要的的感觉呢?

所以我并不认为阿里今天认为用户才是最重要的,是一种“回归”。

如果刻薄一点讲,阿里并没有多少“用户第一”的基因。

下面我举两个公司的例子。

一、滴滴:阿里文化的小跟班

滴滴是一家受阿里影响非常深的公司。

我过去在滴滴工作的时候,感觉从上到下有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

就是一旦有问题涉及到了乘客和司机两者利益的冲突,需要平台从中做权衡的时候,自然会延伸出一个问题,那就是:

在滴滴的平台中,乘客和司机谁更加重要?

每次我听到的答案,都是一句模棱两可的,“乘客和司机一样重要”。

这是一句典型的正确的废话,它没有办法指导任何一线的业务,更不用说产品逻辑了。

今天我们回溯为什么滴滴在18年的顺风车事件中,受到了那么多普通用户的敌意。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滴滴面向用户的安全措施是远远不足的。

为什么这些安全措施是不足的?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虑到司机的体验,平台并没有魄力去制定对应的规则,更别说推广了。

最终导致了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才开始 all in 安全。

二、美团:用户第一

在本地生活打的阿里满地找牙的美团,它的价值观就是旗帜鲜明的:

“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王兴第五。”

美团在价值观上没有走过弯路。

投资美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九败一胜》和《长期有耐心》这两本书。

我们知道在团购业务的早期,貌似商家供给更像是核心壁垒。

但为什么美团一开始就认为消费者比商家重要呢?

这里是书中的原话:

“他们开会讨论确定了基调,是有消费者才有商家的,不是有商家就一定有消费者,消费者比商家重要,所以才确立了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的排序。”

如此朴素的认知和道理。

三、价值观有这么重要吗?

我认为价值观的背后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最深刻的认知。

如果一个企业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认知出了问题,那它迟早出问题。

阿里举例子。

如果阿里始终认为卖家比买家重要,那它终究会翻车。

如果阿里坚持认为卖家和买家一样重要,那它终究会遇到像拼多多这样笃信用户第一的对手。

上面提到了滴滴因为价值观排序模棱两可,对于业务的伤害。

我们这里也提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美团的价值观是如何帮助他们的。

2011年,美团和DQ谈了一单生意,大概是50元的代金券在美团卖29元。

但是这个商品上架美团后,DQ突然宣布没有和美团合作过,导致很多购买了代金券的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即便后续美团公布了合同硬杠,但DQ称合同是假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请读者们,可以先自己代入美团,会如何处理这期事件呢?

……

……

……

这件事发现的时候,美团刚确立了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的价值观排序。

所以他们基于此价值观,非常果断地处理了该事件,那就是:

1、美团给所有花费了29元购买代金券的用户,返还了50元现金,让用户可以直接拿钱去买。相当于美团自行补差价。

2、然后美团去起诉DQ,DQ赔偿了美团损失。

在一个正确清晰的价值观指导下,事情得到了快速且完美的处理,而不是什么和稀泥。

四、阿里的客户第一

平心而论。

阿里过去的价值观,“客户”很长一段时间指的都是卖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年左右,在拼多多美团的冲击下,“客户”到底是买家还是卖家?才开始重新变成一个问题,进入到高管的视野中。

所以阿里今天的困境,很意外吗?我觉得是一点也不意外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阿里初衷并不是围绕用户的,这也就导致了,阿里今天的变革并不容易。

这意味着,过去20多年围绕卖家所形成的各种利益结构,都需要打破和重塑。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希望阿里能成功。

$阿里巴巴-SW(09988)$ $拼多多(PDD)$ $美团-W(03690)$

全部讨论

04-06 15:02

以我之见,盈利模式极其重要,既然阿里收入的大头来源于商家,那么除非改变收入来源,否则他很难做到消费者第一。

电商要做的不是最低价,而是最惠价,阿里也不需要和拼多多卷最低价,有啥意义呢?城市用户需电商平台推荐品牌齐全、质量为先的商品需求,拼多多直接把这个思维给简化了,谁便宜推谁,在经济下行期确实抢走了低端用户,方法论没错,淘天活该,因为最惠也没做到。但下一步,淘天也没必要放弃品牌和品质商品,相反应该与拼多多形成差异化推荐页面,保持品牌白牌和工厂的供应链丰富度,但要把商家的利润压缩掉,送给消费者,这中间对电商平台自身也没什么损失,吴泳铭很聪明,绝非张勇、戴珊之流,几个月内你们会看到变化。

04-06 13:20

很棒的分析,通过这些实打实的事,更说明企业文化是指导公司在一些关键事项上的处理原则,而非虚无的事宜。而阿里的企业文化,一开始方向就不是用户导向,而且受到创始人风格的重要影响,到如此规模,目前阶段的小修小补,几乎难以改变。谢谢分享。

04-07 15:30

以我的观察,吴泳铭绝非善茬,几封内部信言简意赅、战略清晰,这几个月从高层更替、产品优化、业务取舍多措并举,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特别是叫停云计算和菜鸟的分拆上市,有回电商市场决之势,他的水平明显在蒋凡、张勇之上,对AI和算法的理解深刻,阿里还要再看看,不要着急下定论,段永平说得对,拼多多能不能逼出来最强阿里,值得期待。现在就算认识到企业文化中,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也不需要专门改,因为认错完,立即一屁股做到消费者那边去,会大面积得罪品牌商户,正确做法,内部会议,不断向消费者倾斜资源,强调用户为先,偷偷的改推荐算法就可以了。

04-07 15:37

$拼多多(PDD)$ 借用“流动性”这个货币学里面的概念来看的话,拥有流动性的一方是处在拥有话语权和强势的位置的。
在平台的成交过程里面,大部分时候持有货币,可以下单买入商品的“消费者”就是流动性的提供方。如何让消费者选择自己这个平台,把他们的流动性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流转,是平台企业要瞄准的事情,消费者更需要被作为“用户”对待。

04-07 15:23

你认为淘天做不到伤害自身利益就不存在,首先,拼多多GMV和利润比率已经高于淘天一截,你拼多多都穿鞋了,阿里有什么牺牲不掉的,你这思路京东还不活了;其次,电商平台是三方,卖家让利,买家获利,凭啥平台牺牲,拼多多不就是这个么干的;最后,拼多多要向高线用户进发,淘天要向低线用户进发,互相会学习对方的模式,以拼多多为例,也必须对部分用户开始用最惠取代最低,因为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同时进行,品牌和白牌同时存在,双方都会更相对方,你所期望的吴泳铭痛不欲生,拼多多遥遥领先是不存在的,拼多多也会学阿里,阿里也会学拼多多。说了这么多也不是否认拼多多,也不是肯定阿里,拼多多的策略已经大获成功,只是推演电商市场的下一步。

06-02 14:18

价值观是过滤器,过滤掉企业家认知中任何“不对的事情”。
而不是犯了大错后,再进行小修小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