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7喜欢:12
好久没有长文公开点评太极了。
太极,利空落地了,资金也开始干活了。
一季度业绩,还在消化去年高基数问题。
一季度下滑,也没有那么糟糕。
除了呼吸系统业务线有增长6%以外,其余业务线全军覆没。
换言之,呼吸系统业务的急支糖浆,开始慢慢扛起大旗。
16-24年一季度,呼吸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
16年1.57亿元
17年1.77亿元
18年1.8亿元
19年3.73亿元
20年2.26亿元
21年3.15亿元
22年4.59亿元
23年8.8亿元
24年10亿元
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太极的呼吸系统业务明显加速了,去年收入直接翻倍,今年在高基数压力下,还能保持6%增长,创历史新高。
由此可看出来,以急支糖浆为代表的呼吸系统业务,去年收入8.8亿元,今年超10亿元,问题不大,成为太极的第二大单品,慢慢撑起太极的医药工业业务,尤其是在藿香正气液增速放缓背景下,默默地在衔接着和过度太极的中药业务。
再看太极第一大单品,即消化系统业务(藿香正气液),
16-24年一季度,消化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
16年4178万元
17年4379万元
18年5991万元
19年1.99亿元
20年2.24亿元
21年2.35亿元
22年4亿元
23年9.1亿元
24年6.8亿元
跟急支糖浆业务一样,藿香正气液也是在22年放量,直接翻倍,23年继续翻倍。
由于23年口罩问题刚放开,基数比较高,导致今年只有6.8亿元。
这6.8亿元,其实不算低了,如果拿掉口罩问题影响,咱们就同比22年的4亿元,其实也是高增长了,即70%的增速。
只不过因为高基数的问题,导致太极同比数据就显得有点难看。
藿香正气液绝对额今年还能有这么高的数据,这足以说明,这款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是非常强势的。
到了今年二季度开始,是藿香正气液的旺季,届时藿香正气液也会逐步消除口罩问题带来的高基数影响,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咱们再看16-24年二季度消化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
16年2.86亿元
17年4.3亿元
18年4.3元
19年2.26亿元
20年3.1亿元
21年4.9亿元
22年8亿元
23年12.4亿元
很显然,21-23年期间,太极的消化系统业务(也就是藿香正气液为代表),
增量收入金额都是在3-4亿元范围内,说明藿香正气液的市场是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吃增量市场,产品竞争力很强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不出意外,按照这个趋势,那么今年二季度太极的消化系统业务收入也大致有15亿元左右,那么同比增速就会有20%左右。
这个增速其实已经非常高了,属于成长股的业绩增速。
16-24年二季度,呼吸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
16年-0.17亿元
17年0.79亿元
18年1.69亿元
19年1.13亿元
20年1亿元
21年1.45亿元
22年3.27亿元
23年6.3亿元
呼吸系统业务,由于冬春季节流感多,所以是它的旺季,一般四季度和次年一季度收入比较高,而夏秋是淡季,所以收入金额少一些。
同样地,21-23年期间,太极的呼吸系统业务(也就是急支糖浆为代表),增量收入金额都是在1.5-3亿元范围内
如果太极今年二季度呼吸系统业务能够增长2亿元,也就是8亿元左右,那增速也有30%左右。
也就是说,太极的两大中药OTC药品,第一大单品藿香正气液,和第二大单品急支糖浆,在二季度实现20-30%的增速,那就说明太极就会回归至成长股。
届时,利润也会继续释放!
试问,在A股哪里能找得出手握一款超过20亿大单品,同时还手握一款即将超过10亿元大单品的医药企业,这两款大单品加在一起就是30亿了,才给了187亿的市值,长期来看,你觉得合理么?
不合理。
当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往上走,而股价却往下走时,这时市场就犯错了,需要一个纠偏的过程。
最近太极的股东户数,仅仅过了几个月,从去年末的2.6万户,增长至一季度的4.9万户,散户暴增,谁的号召力这么强?进来了这么多的散户?
从最近半个月盘面来看,有资金在吃货,应该是在等一季度利空落地,而不是进来赌一季度。
太极在所有的品牌中药OTC中,这一轮杀跌是最猛的,也是反弹涨幅最少的。
这也能理解,毕竟作为由困境反转蜕变为成长股的太极集团,业绩增速放缓,杀杀估值也很正常。
而一旦后面反弹起来,也会有一个情绪怒放的过程。
另外,过去太极几年的牛市,是由藿香正气液放量所主导的。
后面,如果由藿香正气液收入增速一旦恢复,叠加急支糖浆的加入,也会慢慢重回成长股的增速。
对于公司的所谓的虫草业务、并购,这些还是别抱有幻想了,市场不care这些。
$太极集团(SH600129)$

全部讨论

房哥,怎么看待太极股东人数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