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骨”人形机器人的缔造者、90后王兴兴究竟是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微信公众号截图

能做“鲤鱼打挺”,还能完成“缩骨”,可以杂碎核桃,也可以颠锅,还能完成精密的焊接工作,这便是宇树科技5月13日最新发布的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宇树将其定位为“AI化身”。

除了更像人之外,Unitree G1 的起售价9.9万更加受到市场的关注,因为这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中,的确是一个十分“亲民”的价格。

AI已能驾驭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2024年春节前完成了B2轮融资,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新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容亿、敦鸿和米达钧石跟投。

超越常人的灵活性、模仿强化学习驱动力、空灵巧手、操作万物,身高127cm、体重35kg,这是宇树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对G1的描述。从产品参数上来看,G1配备了深度相机、3D激光雷达、超大快拆电池三个肩关节自由度和两个肘关节自由度、同时选配两个腕关节自由度。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Unitree G1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包括基础版本“G1”和进阶版本“G1 EDU”,Unitree G1版本售价为9.9万元,而G1 EDU价格未标明,需要“联系销售”。

事实上,G1并不是宇树科技的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更早的2023年8月15日,宇树科技对外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并与当年年底实现了小批量出货。

但在创业初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坚决反对过做人形机器人。态度的转变发生在去年,2023年年底,王兴兴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整个AI技术的进步,是远超我个人的预知,我觉得AI技术已经足够驾驭人形机器人,于是决定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做人形机器人,由于我们公司有很好的四足机器人技术的积累,无论是硬件和软件,做的速度和效果都是非常不错。”

从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来看,不管是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融资事件增至12起,占过去十年行业总投资笔数的四分之一。2023年12月29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HK9880)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5月14日收盘,优必选收报172.6港元/股,上涨2.13%,总市值约721.71亿港元。

人形机器人:从昂贵到亲民

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当下的时间点真的太好了。资源、关注度、财力、人员、技术,真的已经快突破临界点了。”王兴兴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具身智能圆桌会议上说道。就此次G1产品9.9万元的起售价来看,人形机器人不再变得遥不可及。对比整个行业来看,也是十分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优必选Walker系列机器人均价超500万元。

定价策略离不开公司的定位和战略,在2020年接受《极客公园》的采访时,王兴兴坦言,“宇树科技从成立之初就直接商业化,同时宇树应该是全球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机器人。”

这也和王兴兴自身的经历相关。据宇树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的液压四足机器人为主流的时代,王兴兴独自一人从底层电机驱动板、整机机械结构到整机运动控制算法等,全新开发了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纯电驱动的四足机器人XDog。虽然已经达到当时全球机器人学术圈顶尖水平,但当时的王兴兴,还是上海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考虑到现实条件等综合因素,毕业之后选择加入大疆,直到2016年XDog出圈,王兴兴拿到了第一笔融资后,才开始辞职创业。

推出价格更低的产品,也开始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共识。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大众化设备,制造成本有望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售价可能不会超过1万至2万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在3月说过,“Optimus的价格最终将低于25000美元或30000美元,他预计其生产成本将比汽车一半的成本还低。

国内方面,智元机器人创始人稚晖君在该公司人形机器人“远征AI”发布后宣称,预计该款机器人将会被控制在20万元以内;初创人形机器人企业开普勒计划将人形机器人价格控制约为2—3万美元以内。

谈及未来的发展,王兴兴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经历了几十年的起伏,有过高峰也有低谷。特别是自去年AI大模型引起轰动之后,新的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为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值提供了推动力此外,目前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起点。当然,要真正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可能还需要3年的时间。”

全部讨论

05-16 09:51

人形机器人成热门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