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5喜欢:4
投资中管理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变量,在其它很多投资案例中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老巴买企业就是买看重的某个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盖可的高级经理们也是跌跌撞撞、步履蹒跚。不错,他们再次犯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老毛病。原本,他们以低成本分销模式,在汽车保险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但他们将业务扩展到航空保险、家庭保险和金融领域。这导致盖可失去了业务上的专注,并带来了不良回报。一直以来,杰克·伯恩不断提醒高管们集中精力,一旦没有了这种提醒,他们就会迷失方向。但伯恩于1986年辞职,他被一家从美国运通剥离出来的保险公司——消防员基金公司的发展前景所吸引。
还有一个打击来自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这场飓风引发了巨额赔付,导致当年承保业务亏损。盖可的股价一度超过300美元,公司市值约45亿美元,但之后不断下跌,跌到仅略高于200美元。巴菲特开始担心盖可保险跨出自己能力圈,向着不明方向发展,并开始考虑将伯克希尔持有的盖可股票出售。
1993年,托尼·奈斯利接任盖可联席首席执行官(co-CEO),负责公司的运营业务,公司的另一位联席首席执行官卢·辛普森负责公司的投资业务。在奈斯利的领导下,公司重回专注的轨道,更多的资源被投入到低成本直销中。我们知道巴菲特是多么喜欢有护城河的公司,他后来说:“多亏了奈斯利和他的团队,盖可的护城河变宽了。”
现在,盖可重新专注于自己在汽车保险销售领域的无代理模式,巴菲特内心非常喜欢盖可,并希望伯克希尔能持有100%的股份。于是,1994年,巴菲特和芒格开始与盖可董事长萨姆·巴特勒、辛普森、奈斯利谈判收购的价格。艰难但友好的会谈一直持续到1995年,值得称赞的是,巴特勒、辛普森和奈斯利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肩上所负有的、对盖可小股东们的信托责任,对于巴菲特打算收购余下49%的股份,他们坚持要求一个不菲的公平价格。巴菲特咬了咬牙,最终伯克希尔出价23亿美元买下了另一半股份。相比之下,当年巴菲特买下前一半股份时,价格仅为4570万美元

全部讨论

万和可以见到你了 小九

05-15 08:21

归根结底,企业是由人经营的。管理层的重要性远超所有,但又是最难衡量判断的,如彼得林奇定义的幸运公司,或是市场上的公募基金经理。巴还曾干掉可口可乐的CEO,可见品牌护城河还是要靠人经营的。又如国内的众多老字号,销声匿迹的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