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腾势想领跑智能化下半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9喜欢:3

作者 | 周智宇

问界M7超预期,小鹏G6爆单。在过去三年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上半场超预期发展后,智能化下半场的到来,也有些猝不及防。

场内的玩家,在智能化上战得火热,都试图将智能化标签牢牢贴在自己身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在上半场里,比亚迪正是靠着电动化的领先,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在销量上一骑绝尘,成就了它“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哥”之名。

比亚迪希望它在智能化下半场依旧可以“遥遥领先”。其高端品牌腾势凭借D9在高端市场站住脚后,也在今年7月正式上市腾势N7,并喻之为“比亚迪智能化下半场的开启者”。

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在广州车展期间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智能化是比亚迪下半场最重要的事情。过去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定是一鸣惊人,不然就不出。

赵长江也指出,腾势要用技术赋能产品。在做好体系能力构建后,未来全球豪华新能源品牌前五,也一定有腾势。

以下为华尔街见闻与赵长江独家对话全文(经编辑):

华尔街见闻:这次车展,MPV成了一个特别热的细分市场。你怎么看待当下的MPV市场?

赵长江:在腾势D9月销量破万后,让市场看到了MPV市场的机会。过去MPV市场大部分都是燃油车,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该市场也有不小的机会。此外,高端MPV市场也有迭代需求,有换购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挖掘客户需求。消费者对于包括MPV在内的大型车有家用需求,D9则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全能型MPV的需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上下车便利,第三排空间感,操控性、安全以及智能化等与传统MPV比,都有自己的优势。

从产品力来说,自主品牌的MPV都有越级实力,能够和传统的百万燃油MPV竞争。

MPV市场有这么多新品出现是好事,消费者的选择更多。

华尔街见闻:目前MPV新品都扎堆在30万-60万元区间,腾势有压力么?

赵长江:很多友商推出的产品是纯电车型,不像腾势,既有纯电也有混动,这是最大的一个差异。

友商的产品定位也与腾势D9不一样。腾势D9是全能型MPV。在11月17日,我们发布的腾势D9 PREMIER创始版四座量产版(以下简称“D9创始版”)是一款旗舰商务MPV。在MPV产品上,腾势D9能够覆盖多元化需求,这是腾势的优势。

其次,腾势的持续发展,让腾势的品牌、口碑、市场存量、二手车保值率等都有保障。

腾势D9上市以来也一直面临竞争,不过在新能源MPV市场里,腾势D9一直引领市场,保持月销量过万。接下来腾势还会继续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品牌。这是最核心的。

华尔街见闻:腾势D9整体一直表现不错,你怎么评价腾势过去几个月整体表现?

赵长江: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不过我对腾势接下来的表现很有信心。

腾势N7自下半年发布以来,已经在30万元以上SUV中销量排在前三,均价也来到了35万。

腾势的高阶智驾包选装车还没有开始交付,还有几千台会从12月起陆续交付,这是外界不知道的。此外,腾势N7还有标准续航版尚未推出。

我认为腾势N7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单月5000-10000辆的目标。目前腾势还需要一些时间。智能化的部分,城市NOA功能还没有推送给用户,用户对腾势在智能化的价值感还没有体验。等接下来高速NOA和城市NOA推送后,会有很大的变化。

华尔街见闻:大家明显感觉到汽车市场来到了智能化的下半场,腾势作为比亚迪开启智能化下半场的标杆,准备在下半场里怎么做?

赵长江:比亚迪把电动化作为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比亚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一些基础设施上的构建。

这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一是,比亚迪是全球仅有几家车企,能够做车载中央计算平台;二是,比亚迪自主研发BOS比亚迪操作系统;三是,开发了多传感器多任务的Transformer大模型。

在把基础做好了后,比亚迪有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三者融合,就能够在三大基础设施基础上让驾乘更舒适、更智能和更安全。

前不久在AEB测试中,腾势N7在夜间以60km/h行驶状态下可以刹停,这也是腾势在智能化处于车企第一梯队的一个体现。除了主动刹停、紧急避让外,腾势还可以做到后车的防撞避让。腾势N7在启动AEB后,一般前方会有2米安全距离,如果此时后方有车辆贴近,车辆还会自动向前行驶1米左右。

当然,在用户感知明显的刚需、高频的场景,腾势的智能化也是领先的。自动泊车,腾势最小可探测到物体距离3cm,在极小的空间也能泊进目标车位。

所以说智能化作为比亚迪下半场最重要的事情,过去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一定是一鸣惊人,不然就不出。

华尔街见闻:最近有一个趋势,传统豪华车企的势头也在起来,有了不错的电气化车型。面对这些有强劲资金实力的对手,腾势怎么应对豪车市场的变局?

赵长江:竞争永远都会有。汽车是个大市场,会有差异化竞争。腾势不惧怕竞争,腾势作为比亚迪集团的新能源豪华车品牌,理所应当把这个事情做好。

车企要胜出,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技术、成本控制、产品定义、服务和渠道等等,是整个体系的竞争能力。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能够分得豪华市场的蛋糕。这个细分市场会有三家、五家第一梯队的品牌,腾势会是其中之一。

未来腾势要在全球立足,在新能源豪华车的前五名中站住脚。

华尔街见闻:腾势也有全球化的计划,但是像腾势D9所处的MPV市场,主要消费者集中在亚洲。腾势在全球化布局的时候,如何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赵长江:我们本身是个全球性企业。比亚迪和奔驰合资,从股东方来说,是一家全球性企业。

在车型上,腾势所有车型都是基于全球化来打造。预计明年,腾势D9右舵版就可以量产交付。所以今年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曼谷、慕尼黑和东京等城市全球路演,在准入、渠道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为全球化做铺垫。

明年腾势首先会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进行右舵车销售,随后覆盖到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欧洲和南美地区。腾势有自己的节奏,整体进展也很快。明年会是腾势真正出海销售的元年。

华尔街见闻:你对腾势明年的销量预期是多少?

赵长江:今年腾势已经卖了十几万辆。明年肯定会更好,在20万辆以上。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全部讨论

2023-11-24 20:18

华尔街见闻:腾势D9整体一直表现不错,你怎么评价腾势过去几个月整体表现?
赵长江: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不过我对腾势接下来的表现很有信心。
腾势N7自下半年发布以来,已经在30万元以上SUV中销量排在前三,均价也来到了35万。
腾势的高阶智驾包选装车还没有开始交付,还有几千台会从12月起陆续交付,这是外界不知道的。此外,腾势N7还有标准续航版尚未推出。
我认为腾势N7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单月5000-10000辆的目标。目前腾势还需要一些时间。智能化的部分,城市NOA功能还没有推送给用户,用户对腾势在智能化的价值感还没有体验。等接下来高速NOA和城市NOA推送后,会有很大的变化。

2023-11-24 21:50

“我认为腾势N7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单月5000-10000辆的目标”
赵长江,你搁这烧香许愿呢。

2023-11-24 20:40

致比粉---比亚迪六年-祭
记得不到六年前的十二月初,因为有七座和便宜入手宋MAX1.5T汽油版,第二年还入手了纯电元EV。王传福是否应该封我一个比粉,迪粉,还是比亚迪粉吧。
虽然,期间有很多事情让我对比亚迪产生疑问。譬如,宋MAX提车不到一个月,有一天外出,突然无法着车。叫来比亚迪维修,发现的事故让人无法接受:电瓶接线是松开的---这个说明比亚迪的交车服务非常草率。还有,下雨天发现雨刮器老是刮不干净---去汽配城聊天,他们的意见就是比亚迪用的劣质配件。还有电瓶不到三年就要更换。等等。
但总的来说,比亚迪还是不错的。譬如宋MAX除了油耗高(大概得十几个油)小毛病多,跑高速还是很稳的;操控性也可以。关键是那时候十来万的车可以拉七个人,不亏。还有,元更是上班通勤车,视野好加速快底盘高,虽然标称350,其实夏天不敢超200,冬天犇说120。
相安无事不到六年,期间看到比亚迪起高楼成王者。
就在不到半个月前,宋MAX保养完不到半个月,兴冲冲驾车从天津去北京。期间加速超车,非常顺畅。但是在不到北京3公里的地方,突然噗呲一声,车子从120很快落到80,赶紧靠边停车,听发动机不对劲,赶紧熄火。修车师傅的意见是气缸炸裂,难得的事故!
然后发生很多事情,包括车子在比亚迪4S店放小半月,还是报不出正规的价格;当初检查气缸情况,堂堂4S店还需要到别的店外借内窥镜。最后决定不在那里修理,又敲诈一笔小钱。当我开着十七八年的老别克时,想想这个不到六年的宋MAX,不仅感慨:底蕴来自哪里。
随着与不同修车师傅的聊天咨询,问题所在逐渐清晰:原来比亚迪有一款F3,也是1.5发动机。而宋MAX1.5T是在那个发动机上面加了一套涡轮装置。而气缸等等都没有因为功率温度压力增加而加强。炸缸不是新鲜事,这款发动机出事非常多。车主也多是无奈。
这个也许就是所谓的底蕴。
看看U8豹,我真的无法释怀,还想试试吗?(2023年11月22日于予斋)

2023-11-24 19:55

上次懂车帝拿腾势N7和小鹏跟华为比,是不是想把比亚迪一起打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