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水4月度观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Part.1

股票市场

4月A股市场震荡上涨,上证综指上涨2.09%,深证成指上涨1.98%,沪深300上涨1.89%,创业板指上涨2.21%。沪深两市日成交额低于3月,但北向资金继续大幅净流入,4月26日北向资金净流入224.49亿元创单日新高。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板块和个股的分化仍然较大。

4月中信一级行业证券、家电、银行、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居前,传媒、消费者服务、计算机、商贸零售等行业跌幅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国九条",新国九条聚焦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希望能够优化资本市场环境,支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中表明将深化退市制度改革等措施,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微盘股的担忧,微盘股连续两天大幅下跌,随后官方出面解读,微盘股才出现企稳迹象。新国九条将有利于推动股权融资成本显性化,降低发行上市的隐性成本,限制资本运营中偏向于套利的操作。从中长期来看,新国九条如果都能落到实处,将会有效增强股东回报,长期资金增量入市有望真正实现。

展望后市,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但从整体数据上面看,生产恢复强于消费,消费信心仍然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越来越多城市取消限购政策,4月份长沙与成都松绑限购。在整体经济修复还较为艰难的环境下,可以预料许多城市后续还会有更多松绑限购的政策出台。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底部区间,机会可能大于风险。出于对亚洲部分国家的货币快速贬值造成收益快速贬损的担忧,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做出资产再平衡操作,转向增加港股和A股的配置。

Part.2

国债市场

国内方面,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0.8和52.4,数据均有所回升。制造业整体回暖至荣枯线以上,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制造环比上升幅度较大。除出厂价格外,生产、采购量、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均有所回升,内外需整体有所回暖。但3月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的负差值扩大,需求类指数仍然承压。黑色金属表现偏弱,有色金属表现偏强,国内主导的多个大宗商品价格未出现明显上行趋势,这也与目前内需不足的现象相互印证。3月PPI同比延续回落并扩大至-2.8%,表明工业品价格整体仍偏弱势。3月CPI同比回落至0.1%,主要是由于春节后消费需求的回落。在食品价格上涨有限和非食品需求没有明显驱动下,CPI或仍将在低位运行。3月社融新增4.87万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高于市场预期4.1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7%。实体信贷和政府债券同比少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同比多增。信贷方面居民长贷增加4516亿元,与近五年同期相比仅好于2022年,显示地产销售尚未有实质性好转。货币供应方面,M2同比增速8.3%,M1同比增速1.1%,M1低位盘整M2回落幅度较大带动M2M1剪刀差收窄,货币创造和货币活性双双放缓。4月16号统计局公布3月份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的4.9%。但从结构来看,3月工业增加值、社零总额、出口等数据均出现同比增速回落,GDP数据的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回升,地产整体仍然承压。4月23日,央行出于控制短期市场风险的考虑,表达对长债收益率的关注。但财政方面提出支持央行购买国债,货币财政政策的协同从中长期角度对债市形成较为明显的利好。

展望未来,3月制造业PMI有所回暖,主要是由于海外PMI连续回升和主动补库周期开启导致出口整体偏强。但3月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入价格的负差值扩大,体现出内需整体承压,表明当前经济基本面仍偏弱势。社融数据上实体信贷的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企业端中长期贷款需求的回落,居民信贷有所恢复但影响较小,表明在当前时点微观主体信用扩张能力仍然较弱。经济数据方面,一季度实际GDP超预期表明表明经济整体有所修复,但从具体数据看,3月的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等主要分项均低于1-2月增速,增速主要来自于政策支持下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产能利用率整体仍然偏低,供需再平衡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此外,对于央行就长债收益率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控制短期市场风险的考虑,在经济的内生需求不足、地方政府化债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债市趋势依然未发生改变。加之央行购债将通过较长期限的资金投放替代传统的降准政策,这从中长期角度看对债市是明显利好。整体而言,面对国内经济的重要转型期,在地产周期的持续回落和新质生产力的规模增量较低的双重影响下,经济复苏仍需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短期债市的调整或将再度提升债市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对于中长期的债市我们继续保持乐观。

Part.3

美债市场

海外方面,美国3月就业和通胀数据均走高。3月非农新增30.3万人,创下去年5月以来最大增幅,薪资增速环比0.3%,且对2月薪资增速环比小幅上修,3月薪资年化增速4.2%,在居民部门超额储蓄耗尽的背景下,高水平的薪资增速将成为私人部门消费的新支撑。细分数据来看,就业增长依然来自于过去持续创造增量的部门,医疗保健、政府部门、休闲和酒店业共计贡献19.2万人。此外由于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地产行业投资,建筑业就业新增人数明显增加,从2月的2.6万上升至3.9万人。就业广度来看,3月仅公用事业行业新增环比转负,其他行业新增就业均出现正增长。通胀方面受核心CPI强劲托底,3月CPI环比增长0.36%,超出市场预期的0.3%。核心通胀下行进程进入停滞阶段,主要由于房屋价格项依然高企,此外去除房屋价格项后的超级核心通胀三月环比年化8.2%,创下22年6月来新高,反映美国服务业消费韧性依然强势,这与就业市场高企的薪资增速改善居民部门消费的表现相吻合。此外商品价格对通胀的向下拖拽的作用已经进入尾声,后续供给端的风险可能加大美国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受强劲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影响,4月美债价格单边下行,波动率放大。市场大幅后置美联储降息预期:首次降息时点从6月推迟至12月,全年降息空间从75bp降至25bp。

展望5月,预计美债市场波动率或有所收窄,6月开始美联储减持美债的规模从600亿美元下调至250亿美元,缩表节奏放缓或将限制美债价格下行斜率。5月FOMC会议释放出的信息乏善可陈,放慢量化紧缩节奏的计划也在预期之内,对于美债没有较强的方向性指引,美债价格的核心驱动或还是来自于就业和通胀数据。在政策路径上,鲍威尔给出三种情景:(1)通胀和就业持续火热,经济增速保持强劲;(2)通胀持续朝着2%前进;(3)劳动力市场超预期放缓。第一种情景是美国经济不着陆,对应不会降息,后面两种则对应着降息的情景。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不着陆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在于当前高通胀的背景下高利率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美国各部门债务层面的压力会逐渐放大,最终会对总需求形成较大压力,衰退的风险目前来看在持续累积,因此今年依然有降息的空间。降息空间取决于就业和通胀数据是否会出现明显分化,4月的就业数据边际转弱,若通胀数据依然坚挺,市场可能会计价滞胀风险。

Part.4

商品市场

4月商品板块结束连续6个月的下跌震荡行情,全月出现显著反弹,创下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文华商品指数收于184.85,月涨幅4.05%。海外方面,美国经济的强劲以及通胀的反复使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预期积极乐观,驱动有色板块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受地缘摩擦加剧影响,黄金继续受到追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集运欧线指数同样创下上市以来价格新高,全月暴涨55%。原油全月冲高回落,带动能化板块震荡承压,但整体仍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价格表现出明显的支撑。国内方面,受3月发布的PMI数据支撑,市场此前的悲观预期边际改善,黑色止跌反弹,炉料品种反弹力度强于成材。农产品走势保持相对独立,但各品种走势有所分化,油强粕弱、肉蛋涨、软商品跌,总体涨跌幅均较为有限。个别品种由于受到供应端的扰动,在4月价格出现暴涨,锰硅大涨29%,纯碱大涨20%。大宗商品市场当前表现出较强的共振驱动,宏观驱动因素边际走强,尤其以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为代表的品种价格持续偏强,继续提振整个商品板块的多头市场情绪。

展望5月,美联储在月初的议息会议上保持利率按兵不动基本上板上钉钉,届时美联储将连续第六次维持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5.25%~5.5%的水平,市场的焦点是会议后的声明,可能会释放鹰派或鸽派的指引。当前美元指数对商品价格的负向驱动较为有限,相反,通胀水平反映着海外经济活动的强弱,高通胀反而从事实上助推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支撑有色板块和能源板块的价格,这两个板块和全球经济的景气度息息相关。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地缘冲突有所加剧,中东局势愈演愈烈,战事扑朔迷离,助推全球市场的避险情绪,黄金和原油等品种将一定程度受益。国内方面,受3月PMI数据支撑,黑色阶段性走强,外热内冷局面有所改善,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地产数据的疲软仍是不争的事实,黑色产业链下游需求的有效改善仍缺乏国内基本面的支撑,尽管印度等新兴市场可能会是黑色需求的新增长点,但影响相对有限。农产品方面,5月之后新季农作物逐步开始播种,天气炒作可能又会卷土重来,给当前相对宽松的供需基本面带来一定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