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反思这波行情应该思考但没有仔细思考的几个问题:
1)生产端哪个环节最稀缺?哪个环节最赚钱?哪个环节格局最好?
2)应用端包括哪些方向?可以解决哪些行业的问题/痛点?哪些行业的应用端弹性最大?(可替代的价值量占比最大?)
3)两端分别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数据出现?如何追踪这些指标?

转:

今天是2023年5月1日,NVDA 的YTD已经快100%了。虽然在全民学习大模型拥抱AGI的时代,NVDA是最直接受益且格局最好的标的,也是最多人谈论说起的标的,但显然今年YTD能到100%的人我还没有认识几个,我自己就更别提了。
交易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仔细想清楚当下市场里最大的常识是什么,然后做最符合常识的事情。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回想起来,去年自己接近翻倍是因为看到并尊重了常识,而今年收益平平就是没有足够想清楚常识。
所谓常识,都是由全世界瞩目的大事件引发,事中声势浩大,事后看非常显然,并且历史上对类似的事件都有人总结过规律的。那为什么按常识交易还这么难呢?简单总结有几个原因:
1)这里说的常识是市场的常识,因此对平时不关心市场的人来说并不是那么显然。例如美联储大放水会推高资产价格这样的市场常识。
2)最大的常识最后往往会形成最大的共识,由此带来的价格走势往往都是非常极致的,极致的价格走势往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早期事件发生,但大多数人将信将疑,价格暴涨暴跌,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被甩下车;
- 中期共识开始收敛,稳步上涨,在早期下车想等回调的人始终没有机会买回来;
- 后期共识形成,空头投降,最后知后觉的人fomo买入,加速拉升形成顶部。
总之,面对极致的价格走势大部分人是拿不住的,甚至最后虽然累计涨了很多,大部分人反而没赚甚至亏钱。
3)聪明人总是容易觉得常识太简单,太显然,而很难按捺住“自作聪明”的举动,这里“自作聪明”的举动往往包括:
- 聪明人的诅咒往往是因为太早看到了常识,从而看不起常识,在行情远没有演绎完的时候,就去刻意寻找反共识或非共识的观点。
- 不买最主流最明显的标的,而去刻意寻找小票。尤其是所谓机构里的专业选手,往往会觉得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票不好意思,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而去刻意寻找所谓二线标的的非共识机会。
- 过分关注短期交易优化,想把每一个波动的钱都挣到,而趋势开始后卖掉了很难有心理勇气买回。
4)虽然每个常识具体看都很简单,但是常识的类型是多样的。过去几年经历的几次重大市场事件背后的原理都很简单,但涵盖了公共卫生、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产业创新等不同的领域,所使用的分析框架等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才能不被局部最优限制住自己的眼界。


$游戏ETF(SZ159869)$ $ChatGPT(ZH321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