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活(00052.HK)纯利同比降16.7%,港式茶餐厅困局犹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6月28日午间休市时,大快活(00052.HK)公布了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年报。业绩一出,大快活的股价却是应声大跌,这是为何?

营收放缓利润倒退

大快活(00052.HK)是香港连锁快餐集团,主要在香港、珠三角地区及京津经营连锁港式快餐店、分租食品摊位及物业投资等业务,其主要同业竞争对手为大家乐及美心MX。

大快活与大家乐的创办人分别是罗芳祥及罗腾祥,同为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的弟弟。首间大快活于1972年12月在香港荃湾众安街开幕;其后于1981年成立了中央食品加工中心,以确保食品质素及提高效率。集团于1991年10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当年全线共有52家分店。现任董事会主席是罗开扬,行政总裁是陈志成。

今日早盘股价原本小幅上涨的大快活,午后开盘直线跳水走低,盘中一度大跌超8%。截至收盘,跌6.6%,报26.9港元,成交额达4083.49万港元,最新总市值34.82亿港元。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引发大快活盘中跳水,是因为公司上个财年业绩出炉。大快活午间休市发布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4.6%至29.7亿港元,毛利同比下滑5.3%至3.84亿港元,净利则大幅下滑16.7%至1.8亿港元。公司称净利下滑主要由于内地业务亏损、人力及租金成本上升。

据了解,该财年集团开设了8间新分店,包括在香港开设7间分店及在中国内地开设1间分店。于2019年3月31日,集团于香港合共经营148间店铺,包括138间快餐店及10间特色餐厅。集团亦于中国内地经营11间店铺。

细分来看,在香港和内地均有所开店,但表现却并不出众。公司旗下的香港餐厅营收方面较上年同期有些微上升,但贡献溢利却是同比下滑不少。而中国内地餐厅不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方面,均较2018财年大幅下滑。

在公告中,大快活表示,期内香港餐饮业营商环境充满挑战,大快活的同店销售增长率持平。分部溢利下跌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及租金成本上升所致。

由于集团的一间旗舰店于期内需暂时停业进行装修工程,加上集团亦为将于19/20财年开业的新店作出了较大的投资,导致大快活于年内的中国内地业务受到轻微影响,以人民币计算的同店销售增长率约为-6%。

值得注意的是,大快活称,期内将继续以小型餐厅模式和适当的外送服务经营业务,以迎合中国内地顾客的需求。

港式茶餐厅困局

说到舌尖上的香港,茶餐厅绝对是不能不说的一个领域。而茶餐厅领域,有翠华这种老字号、也有新式餐饮之类的后起之秀,还有大快活、大家乐等多个细分领域的连锁“玩家”。

而香港的餐饮企业在2016年时两极分化,尽管大多数香港餐饮企业仍然维持着盈利的状态,但共同点便是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贵为“茶餐厅第一股”的翠华控股(01314.HK)也难逃这个窘境。其实,港式餐饮面临困顿,远非只有个例,此前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乐旗下,华东地区的11家门店全都停止营业。

“港式特色”是茶餐厅与生俱来的差异化,也正因为茶餐厅这种餐饮模式在香港和内地的消费模式存在差异,对香港人来讲,茶餐厅是日常消费(每日翻台率可达25次左右),而对大陆人来说,却是特色消费(每日翻台率7次左右),消费频率也就决定了港式餐饮在内地近年来的困局。

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新兴餐饮经济的崛起,极大的冲击了传统餐饮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新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更新将成为常态。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力量,消费者对餐饮有更多的认识:他们喜欢新鲜感、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饮食体验,相约朋友聚餐时会挑选一些有格调的餐厅,也会特意去一些装修有特色的餐厅小店打卡,对吃的需求从吃得饱变成了吃得开心吃得好。

餐饮这一传统服务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由新消费主体驱动的新餐饮时代已徐徐拉开帷幕。而大快活想要加码的外卖业务,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现如今,中国的外卖市场正面临更加精细化的竞争环境,外卖平台抽成上涨的趋势不可逆,外卖平台有自身的盈利需求,未来佣金率或会提升,进一步压缩餐饮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港式茶餐厅在华市场的相似遭遇告诉我们,餐饮品牌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大的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更多是源自品牌自身的老化与更新迟缓。在品类多元的内地市场,港式连锁茶餐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就像翠华、唐宫等老牌餐饮已经意识到这一危机,一场转型和创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