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CXO大涨,是昙花一现还是又行了?一季度公募基金减持CXO,龙头如何自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0

节后第一天,CXO整体大涨,一季报被猴子坑惨了的昭衍新药居然涨停了,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这俩也涨超5%,另外,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股份等都可圈可点,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诚然,节假期间,伴随着美联储今年降息节奏逐渐明晰化以及外资对于中国股市重新青睐的诸多催化因素,港股医药板块大涨,美股生物科技的减肥药板块也风云再起,因此A股医药板块存在补涨的需求,但其实我们看一下今天市场的热情以及CXO的“惊坐起”,还是很惊喜的。后续来看,二季度,创新药板块从历史表现来说还是偏乐观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二季度ASCO等重磅学术会议有望提供密集催化,此外创新药板块目前估值还是处于历史洼地,弹性高,性价比好,大家可以多关注一点。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CXO板块来看,就会发现今年CXO板块尤其是龙头企业,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的。不过,近期也有一些好的迹象,例如临床CRO开始对业绩爆雷脱敏,泰格医药从低点反弹超50%,一旦国内投融资边际改善,或正式吹响反攻号角;此外,局部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例如GLP-1、ADC领域等,或许是助力CXO龙头们走出拐点的重磅催化。

网页链接{从财报来看, CXO除了行业周期本身的影响,最大的扰动来自美国生物安全法案。}

据年报,药明康德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03.41亿元,同比增长2.5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6.07亿元,同比增长9%。虽然药明康德的年度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但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2022年,药明康德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70%以上,如今仅个位数的增长率,足以说明问题。此外,在《生物安全法案》持续发酵下,药明康德海外业务始终头悬达摩克里斯之剑。2023年,药明康德来自境外客户的营收合计为329.7亿元,占比为81.73%,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261.3亿元,占总营收的64.8%。另外,2024年一季报,药明康德更是出现了营收利润同比双降: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归母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

受《生物安全法案》潜在影响的还有康龙化成,也出现了年报增速明显放缓,一季报营收利润双降的现象。2024年一季度,康龙化成营收约26.71亿元,同比减少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1亿元,同比减少33.8%;

不过,诺泰生物是A股少有的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实现了正增长的CXO企业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58.69%;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6.20%。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71.02%;净利润6632.68万元,同比增长215.65%。值得注意的是,其去年的增速比2022年更高,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又比去年同期更高,行业整体下行趋势中,跑出了“一枝独秀”的曲线。究其原因,或是多肽原料药业务踩中了当下的GLP-1风口。且其2023年年报还显示,公司与欧洲某大型药企成功签约合同总金额1.02亿美元CDMO长期供货合同,将于2024年开始阶梯式供货。

其实回溯历史,中国CXO的崛起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所谓的物美价廉效率高,中国CXO企业当之无愧,因此也可以在某赛道爆发需要短期快速扩产能时稳稳的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有人说,做CXO的不止中国啊,印度、韩国不都很强很有存在感吗?很不幸,去年8月、9月,FDA检查三星生物在韩国的生产基地后指出,其存在数据和生产控制、机器验证不足、设备维护不善、质量控制不力的问题。印度工厂更是质量问题频发,2023年,印度生产的两款眼药水没消毒,造成美国3人死亡,4人眼球被摘除。此外,欧洲CDMO巨头EuroAPI今年3月宣布,将暂停其位于意大利Brindisi工厂的所有活性药物成分 (API) 的生产,取消2024 年指引,一项内部审计发现该工厂“因本地潜在的不当行为而存在质量控制缺陷”。这也导致赛诺菲治疗渐冻症的救命药利鲁唑片(力如太)最近在出现断供情况。

小编只能摊手,放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生意不做,强行企图和中国脱钩来博取政治资本,呵呵。据彭博社报道,礼来依靠药明康德生产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GLP-1的活性成分。如果与药明康德的合同变得非法,礼来与其许多同行将不得不重组供应链,冒着药物短缺的风险,可能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之前小编也和大家分享过《经济学人》的观点,其指出,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讲,取代中国的制药方面的产能,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而且肯定会花费更多的成本;而对于初创型公司来讲,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道理全都懂,但是落到投资上,经过三年多的深度回调,机构从原来的扎堆凑热闹转向了谨慎。面对不确定性,公募基金普遍对CXO板块做出减仓的操作。

兴业证券对2024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情况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基金都在减持CXO板块。个股方面,药明康德无论持有基金数还是基金持有市值,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与2023年年末相比,药明康德退出了今年一季度末十大重仓股名单。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药明康德是主动权益基金减持市值最高的股票,一季度合计减持市值达175.34亿元。在一季度,药明康德的股价累计下跌约36.53%。

有基金经理认为,对于CXO行业,虽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海外的投融资和创新药研发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但中国CXO龙头企业遭遇打压事件使得CXO板块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来源的CXO公司,虽然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景气度仍没有迎来明显改善,但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未来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CXO的政策利好在路上了

对于CXO行业来说,一个好消息是部委级政策支持文件有望在近期出台。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于 4 月 26 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谭天伟的这一发言被认为利好 CXO 产业发展。平安证券表示,政策的推进和执行有望能够刺激创新药行业及投融资市场,最终实现行业的整体复苏,重振药企对创新的渴望和对高质量 CRO 服务的需求。国盛证券研报指出,CXO 未来有望受益于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预期带来的创新情绪提升和水位提升,尤其预期国内有产业政策支持,投融资潜在可能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前端业务有望回暖。随着新冠高基数消化、外部环境改善与新能力新产能陆续贡献,板块增速有望拐点向上,且多肽、寡核苷酸、CGT 等新分子新疗法有望持续注入板块高景气。

东吴证券表示,板块处历史大底部,多因素支撑医药板块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医药政策积极转变。国内创新药产业地位上升、国常会针对医药工业、医疗装备2023-2025的高质量发展等;其二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屡创新高、FDA获批产品数量稳步增加;其三医药板块极刚性需求。未来10年每年加入60岁的2400万人支付能力强;其四医药板块连续下跌4年,2024年PE约为20倍、估值切换后大批公司估值PEG显著小于1,大部分个股估值约15-20倍。

截至2024/4/30,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20.6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7%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3%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4/30)。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药明康德(SH603259)$ $昭衍新药(SH603127)$ #合成生物延续强势,川宁生物开盘大涨# #CRO大反弹,医疗基金抄底时刻到了吗# #医药股大爆发!百济恒瑞联手大涨#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全部讨论

05-07 08:16

都是与老米有关,不是说议员有事吗?

05-06 16:12

写得好,写得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