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2023演讲分享——历经岁月洗礼,梦想依旧生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雷总的演讲梳理了自己大学期间比较重要的节点,如下图所示:

关于认知

雷总这一路走来,遇见的人、做成的事,都在增加他的认知,从而帮助他将遇到的挑战变成机遇。

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他梦想开始的时候,认知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

他在正当学习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去制定目标,挑战自己,并且将制定的目标进行拆解,一步一步先去实现小目标,所有小目标实现后,大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假设一下,如果把这个意识给到当初的我,我会去制定这样的计划吗?我觉得是否定的。如果加上现在的阅历,我觉得我会制定类似的计划去执行,但是仍然在时间、智力、执行力上有非常大的差距。何况在梦开始的时候,认知差距就很大了。

关于问问题

当制定了两年修完大学学分的计划后,怎么去实现呢?总体来说这个目标比较大,对于一个没有人指点的青年,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雷总给出的答案是:去请教过来人,去找那些走过同样路的学长,开全局地图。最后他总结到“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

这里说点我的认知,他讲的这种场景,去问问没啥问题,但是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即使是很多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也请大家珍惜问问题的机会,在问问题前一定要有自己努力的过程,你要带着思考去“找个懂的人问问”。原因有三点:

(1)找查找资料、探索问题答案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如果你对所问的问题所在的领域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去找“懂的人问问”,大概率是在消耗你的“友情资源”。

(3)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使你和被问的人,一起进步。

关于点名

雷总说,老师点名的目的是怕大家不认真学习,所以他把努力展现在老师眼里,就可以解决这件事。

我想说的是,其实从制度上来说,这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1)按照这个逻辑,只要老师觉得大家都在好好学习,大家都可以不去上课,对吗?

(2)如果不对,那么老师点名的时候,不点他所认为的好学生,对吗?

(3)雷总两年选了四年的课,课程冲突了,就可以不去上课吗?

有这么多不合理,我觉得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件事情,应该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包容,包容一个努力向上的年轻人。

首先是学校的包容。两年学完四年学分,除了雷总个人能力很强外,学校许可这件事可以做也很重要。

其次是老师的包容。老师包容学生的差异,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默许学生可以偶尔缺课。要知道,不少老师把上课点名视为自己的一种权利,每次抓到一个逃课的学生都非常“享受”。

最后是同学的包容。同学默许其他人可以和自己不一样,可以去做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

总的来说,要集齐这么多“包容”,一定是周围环境很优秀。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优秀的环境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要让自己变的优秀一点,去到更加优秀的地方,遇见优秀的人。当然如果能和优秀的人共事,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关于学编程

九十年代,电脑少、性能差、上机难,在如今电脑随处可见的今天是很难想象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雷总是怎么成为优秀的程序员的呢?

(1)创造上机的机会。机房捡漏、机房观摩(眼睛看,脑袋思考)、练习打字压缩上机时输入的时间。

(2)手撕代码。反复参考教材代码,在纸上书写“操作”。

(3)实验室“帮忙”蹭电脑;帮人看店,蹭电脑。

也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读的文学纪实《走出戈壁》,单伟建为了获得上大学所做的努力。

【1】1972.9,他们下乡连队里有三个人被领导推荐上大学。在送别的时候,高谈阔论说“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可以在伦敦或者巴黎重聚”,结果被人告密,被拉出去批斗。

【2】为了未来在明主投票上大学的时候尽可能获得较高的票数,和各种人聊天,保持好关系,甚至去学排球裁判规则,给大家当裁判。

【3】1974.8,自己名字出现在上大学的提名名单上,但是需要进行明主投票确认上大学的人。通过明主投票,自己被群众认可,进入最终上大学的名单,但是在领导审批环节,被人做了手脚,错失了机会。

【4】1975.8,通过了对外贸易大学招生测试,最终被批准可以上大学。自己压抑着喜悦的心情,感谢每一个人,同时害怕担心变卦,连夜骑自行车买火车票,直到上了火车,心才真正的落到肚子里。

1974年8月,作者没能上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背景是:自己非常渴望上大学,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在两年的时间里,做了无数的功课和战友打好关系,在明主投票中获胜,最终还是没有机会上大学。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有多难受啊,作者自己的描述是

“我感到如同一桶冰水浇头,心猛的沉下去,腹部像被人打了一拳,痛苦万分,几乎难以站立。”

可是他不能表现出失态,只能装出若无其事,强颜欢笑。然后作者写道:

“夜深人静之际,我跑出营房拼命的向前跑,一直跑到旷野,空旷的荒野之中,四周无人,一片寂静,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放慢脚步漫无边际的走,一边走一边放声大哭。然后我放开嗓子,歇斯底里的朝着戈壁滩大喊大叫,尽情宣泄我心中的痛苦,就这样我边走边哭边喊,一直把嗓子都喊哑,才渐渐的平息。那天晚上我很晚才回到宿舍,我告诫自己不能放弃,无论受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能放弃,放弃就是对自己的犯罪。”

那个时期,获得机会上大学比上大学本身难得多。虽然事情不同,但是那份在糟糕环境下创造条件把事做成的劲儿非常像。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好事会到头,坏事也会到头,不必悲伤。

总而言之,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少抱怨,持之以恒的做事。假以时日,终会发现,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关于创业

雷总讲了第一次写了成功的商业软件,第一次平分股权的“三色”公司。和朋友同行,优势互补,去扩展自己的边界,雷总很优秀,也很幸运。

最近我也有一次半个创业未遂的经历,具体过程,找个时间单独聊聊。自身的体会是,创业是使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这下面这段余华的话最能表达这个心路历程,字字珠玑: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儿。别让烦躁和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就千什么,这也是一个成年人的素养。

最后梳理雷总上大学制定的目标清单:

两年修完四年的学分;成为优秀的程序员;在学报上发论文;写第一款商业软件;大三创业“三色”公司。

在学业上给自己上难度,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两年修完四年学分),也正是制定并完成了这一计划,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其他挑战,比如大三搞创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通俗意义上的好,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学术上尝试,顺利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在社会实践上,成功开发了一款商业加密软件,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创业的路上,成功的体验了“创业维艰”。

雷总的大学四年,在评价一个学生的各个维度上都做到了极度优秀:1、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2、将积累的知识凝聚在专业论文上,并成功发表出版;3、在专业领域做到top;4、学以致用上,成功的开发商业产品,并进行创业,小试牛刀。坦率的说,雷总的这份计划,几乎可以成为每位有志青年的“计划书”,去逼自己一下。

在当前的环境下,雷总的分享像葱郁的树林里,多增加的一束光一样,某些被拂照的幼小物种或许会获得一点养分和向上的动力吧。

借用雷总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祝福大家历经岁月洗礼,梦想依旧熠熠生辉”。这个“梦想”不必宏大,用心生活也是平凡个体的梦想,不是吗?

#雷军年度演讲# #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