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举牌5家上市公司成“显眼包”,长城人寿规模扩张后遗症已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出品|达摩财经

长城人寿再度举牌两家上市公司。

5月17日,江南水务(601199.SH)$江南水务(SH601199)$城发环境(000885.SZ)$城发环境(SZ000885)$ 同时发布公告称,长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持续买入两家公司股票。截至公告日,长城人寿持有江南水务4676.17万股,持有城发环境的股数为3210.43万股,分别占两家公司总股本的5.0001%,达到举牌线。

长城人寿对二者的操作路径基本一致,自今年1月开始,长城人寿连续5个月不停地在买入江南水务城发环境股票,直至达到5%的“举牌线”。

长城人寿表示,举牌两家公司是基于保险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价值进行的长期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并且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

自2023年以来,利率下行环境下险资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的趋势较为明显,中国人寿、阳光人寿、中国太保、紫金财险等多家险企先后举牌上市公司,其中以长城人寿最为引人注目。一年时间内,长城人寿已经先后5次举牌上市公司,举牌数量为险资中最多。

从去年6月开始,长城人寿就开始在投资端发力,频频密集出手购入上市公司股票,从而达到举牌。2023年6月,长城人寿先后购入浙江交科中原高速股份,达到举牌线。今年1月,长城人寿又通过增持无锡银行股票达到举牌线,成为继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后,第一个举牌上市银行的险资,一时之间备受关注。

在本次江南水务城发环境的权益变动书中,也披露了长城人寿目前的持股状况。长城人寿目前持股达到5%以上的公司数有6家,除金融街外,其余5家均是在最近一年举牌,其中持股最高的中原高速持股比例已达到9.13%。

从长城人寿举牌的标的上看,基本为国有的金融及公用事业、高速公路、基建类上市公司,均属于高股息分红股。WIND数据显示,浙江交科中原高速无锡银行城发环境江南水务的近三年分红比例分别为70.5%、105.5%、62.5%、35.3%、90.5%。

长城人寿之所以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市场人士认为也与新金融工具准则有关。权益投资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险企利润表将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但在举牌后,可按照是否派驻董事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有效降低权益投资带来的当期利润波动。

截至5月17日,长城人寿持有6家上市公司股权市值约为37亿元。

再现亏损 经营承压

长城人寿是始建于2005年、北京西城国资委控制的一家中型险企,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合计持有长城人寿50.69%股权。从股东结构看,长城人寿股权相对分散,且有问题股东中民投的治理问题待解决。

长城人寿现任董事长白力来自于金融街控股,自2017年9月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改2022年才加入长城人寿,曾先后在新华人寿、首创安泰人寿、阳光保险集团、复星保德信人寿等险企任职,有着丰厚的险企经历。

长城人寿曾在2021年提出“四五规划”及“GREAT”经营目标,提出跨入寿险前30名、力争2030年公司成立25周年时上市的蓝图。最近三年,长城人寿规模增长较快,2021-2023年保费收入分别为111亿、148亿、230亿,跨入寿险公司前30名;同期资产规模从600亿跃至过千亿,超额完成“四五规划”阶段性战略目标。

长城人寿的规模扩张,主要是借助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险几款明星产品。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长期储蓄险类的理财保险热销,特别是打着“年复利3.6%”的增额终身寿险品种,更是成了中小险企热衷开发的产品。

财报显示,长城人寿连续三年最受欢迎的产品都是一款复利3.6%的增额寿产品——长城爱永随终身寿险(尊享版)。2022年和2023年,该产品贡献的保费收入都超过44亿元。这两年,另一款储蓄养老险产品“长城嘉峪关养老年金保险”也卖的越来越好,2023年保费收入达到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人寿去年也加大了与保险经纪代理渠道的合作力度,2023年全年分出保费62.28亿元,而2023年分出保费不超过2亿元。王玉改在去年曾指出,经代渠道更有效率优势。

不过,明星产品负债成本高,卖的越好实则险企压力越大。从投资端上看,2023年险企投资收益普遍下滑,长城人寿投资收益率3.64%,综合投资收益率3.63%,当年亏损了3.73亿元。长城人寿此前已经连续4年实现盈利,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实现盈利1.48亿元、0.97亿元。

拉长维度看,长城人寿在2018年之前曾连续盈利3年,但2018年亏损近16亿元。此番2023年再度出现亏损,且几乎一把亏掉几年的利润,再次让人担忧长城人寿的稳定盈利能力。

理财保险热销,对资本和偿付能力也是挑战。去年长城人寿增资获批,注册资本从 55.32亿元增加至62.19亿元,一度改善了去年末的偿付能力。但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又下滑至151.3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75.66%。

目前市场环境下中小险企经营质量承压,外部注资愈发困难,长城人寿在规模提升后面临不小的压力。

王玉改今年曾对外透露,长城人寿下一步工作将围绕“LEAP”展开,L代表高质量发展、E代表资本的内生循环、A代表非费用和价格的竞争优势、P则指利润。“核心是回到利润管理和资本管理上,不再单纯以规模扩大、保费排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