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的危险财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1亿商誉埋雷

美年健康(002044.SZ)在业绩承诺期过后即业绩变脸,这家民营体检龙头正暴露出过去五年疯狂扩张之后的资产底色。

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美年健康业绩爆雷,当年营收85.25亿元,同比仅增0.79%;由于当年计提商誉减值超过10亿元,美年健康自2015年借壳上市后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达8.67亿。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美年健康营收同比降58%至5.35亿,当季亏损5.97亿。

2019年,美年健康还首度出现体检服务人次下降,仅达到2600万。要知道,2019年5月时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还称,当年目标是达到体检服务人次3600万。

日前(5月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美年健康称今年门店数量保持700家规模,收入预计与2019年持平。这也意味着,美年健康的规模和业绩均已触顶。

就在业绩爆雷之前,2019年底,美年健康实际控制人俞熔及一致行动人通过向阿里系、云锋基金转让上市公司16.16%股权,套现高达72.65亿元。减持之后,俞熔及其一致行动人仍持有美年健康21.17%股权,以美年健康最新市值460亿元计算,持股市值近百亿元。

阿里和云锋为何要趟美年健康这颗“雷”?这主要缘于两家对医疗健康体检市场整合的诉求。美年健康、爱康国宾是该市场最主要的两个玩家,此前阿里、云锋已参与了爱康国宾私有化,市场猜测两者联合后已成为爱康国宾的控股股东。因此,参股美年健康对阿里和云锋来说意味深长。

阿里系、云锋基金目前各持有14.39%、5.1%,分列美年健康二、三大股东。

激进扩张

俞熔是福建人,早年靠地产起家,后以天亿投资为平台进行多产业投资。2004年,俞熔涉足健康产业,创办了从事体验的美年健康。经过十年发展,美年健康与慈铭体检爱康国宾形成三大民营体检机构竞争格局。

2015年,紧随在美上市的爱康国宾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在A股上市,从此开启并购扩张之路。除了在2017年并购行业第三名慈铭体检实现规模陡增,美年健康并购扩张还得益于俞熔发明的“先参后控”模式。

美年健康前期在全国各地与非关联第三方合资成立大量体检中心,初步只占10%-20%股权。后期,美年健康又将这些体检中心收购入上市公司,但基本都踩线51%控股。仅去年4月,美年健康就以这种方式并表了西宁等地的19家体检中心。

通过并购,美年健康实现了门店数量和业绩的飙增。美年健康的体检中心从上市时仅约百家,至2019年底已达到约700家(在营632家)。2015年至2018年,美年健康的营收分别为21.01亿、30.82亿、62.33亿、84.58亿,四年增长四倍。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时,承诺在2015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扣非净利2.23亿元、3.31亿元、4.24亿元、4.88亿元,最终累计完成16.27亿元,完成率111%。

表面看来,美年健康超额完成业绩承诺约1.6亿元,但仔细观察这其中含有不少水份。承诺期间,美年健康向参股体检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软件销售等毛利率高达77%的关联交易,四年累计贡献其他业务收入约3.8亿元,外界质疑这些业务净利可能高达50%,假设抛除这些关联交易,美年健康很可能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美年健康急速扩张的同时下,管理“水分”问题也凸显。2018年,美年健康爆出“假医生”事件,旗下门店员工因存在无证上岗等情况被责令整改。2019年,中国人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美年健康新增了超过80家体检中心,全年总接待人次却同比减少176万。

值得注意的是,美年健康近两年加速三四线城市布局,2019年已有接近半数体检中心位于三四线城市。外界对这些体检中心的真实业务质量充满疑窦。

巨额商誉

美年健康的并购扩张过程充满危险的财技。

质疑之一是,大股东是否涉嫌通过“先参后控”从上市公司向体外输送利益。比如,美年健康收购的西宁美年健康,2018年美年健康持有其19%股权,当时这部分股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285万,2019年美年健康从自然人王哲忠手中收购西宁美年32%股权,收购价1587.2万元。这意味着,西宁美年的价值在一年内从1500万增长至4960万。

频繁并购,钱从何来?除了经营现金流,多数是上市公司负债。美年健康2015年上市当年,有息负债仅6亿出头,经过几年的持续收购,2019年末有息负债超过71亿元,净资产负债率约88%,当年仅利息费用就高达4.11亿元。

去年底,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纷纷将美年健康主体信用评级进行下调。

与此同时,大规模溢价收购的后果是,美年健康几年里积累了巨额商誉。2015年至2018年,美年健康的商誉余额分别为4.2亿、7.1亿、40.45亿和47.39亿,至2019年末,美年健康因收购形成的商誉资产组共107 个,商誉高达51.39亿元,其中包括收购慈铭形成的28.63亿元。

美年健康2019年之前从未计提过商誉减值,2019年半年报中也未计提。当时,深交所问询其未计提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时,美年健康称下半年行业环境良好,预计2019年能较好完成业绩指标,公司也未发现明显的减值迹象。

但到了2019年底,美年健康一次性对39家子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这39家公司中有20家当年发生亏损。值得一提的是,这39家公司中有5家在2018年发生了亏损,但当年上市公司并未计提减值准备。

目前,美年健康还有41亿元商誉,如高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不论并购中存在多少猫腻,实际控制人已通过减持股权套现逾70亿元,代价是留给上市公司的巨额商誉、巨额负债和巨额亏损。如此“高超”财技,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