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絮语(6)十年某花看价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7喜欢:13

最近由于融资买了不少某花生物,于是决定分析一下某花生物的合理估值。

某花生物所处行业是生物发酵行业,产品主要是三类,一是饲料用氨基酸,二是味精类(包括核苷酸),三是人用氨基酸。这个行业的集中度异乎寻常地高,2020年统计,全国只有6家企业。其中前三甲是阜丰集团、某花生物、伊品生物。这三家占了中国味精(氨基酸)市场占有率85%,阜丰集团和某花的差距并不大,伊品生物规模差不多是某花的一半。

就在前几天,国内又一家生产味精的星湖科技发布公告,收购伊品生物99%的股权,每股价格4.97元,15倍估值。

伊品生物不过是一家没上市的企业,产品以氨基酸为主,星湖科技收伊品生物,显然是要补氨基酸的短板。星湖科技列举了同行业平均估值--23倍。其中星湖估值43倍,莲花健康88倍,某花生物12倍,看来这个23倍的估值纯属是某花生物给拉下来的。

星湖科技给一家没上市的二流企业估值15倍,这着实让某花生物心里头颇不是滋味。下面我们看看某花生物的历史估值。某花生物2011年借壳上市,至今11年,它的估值是这样的,2011年31倍,2012年25倍,2013年48倍,2014年45倍,2015年65倍,2016年19倍,2017年14倍,2017年13倍,2019年14倍,2020年15倍,2021年10倍。(以上按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

最高值是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下限是2021年。如果我们去掉2015年大牛市的65倍估值,再计算一下平均估值,得出数值是23倍,某花生物的估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估值期,在2011--2015年,每年估值都在25倍以上;第二个阶段是低估值期,在2016--2021年,每年估值都在19倍以下。为了现实地考量,我们去掉高估的第一阶段,仅仅以低估的第二阶段的6年取平均值,那么均值在14倍。目前股价估值12倍,仍然在均值之下。但这个12倍是静态估值,某花生物2022年一季报扣非净利增幅193%,公司曾明确说二季度产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实际上暗示二季度还是高增长。为了保守起见,我们把全年的增幅仅仅在一季报基础上打个5折,也就是全年增幅不按193%算了,仅仅100%算,那么每股业绩就是1.5元,维持近6年市盈率均值14倍,对应股价21元。也就是如果业绩翻倍,2023年某花生物股价有望上20元。这还没有考虑回购注销带来的每股收益增厚。如果明年市场转好,某花获得20倍估值,则股价会到30元。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如果从某花生物上市初期就持有,持有十年会是什么结果呢?

某花生物2011年营收68.66亿元,2021年228.37亿元,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2.77%。

某花生物2011年净利润7.2亿元,2021年净利润23.51亿元,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2.56%。

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都是匹配的,是不是收益也应该匹配呢?答案是否定的。

2011年收盘价8.32元,2021年收盘价9.66元(复权价),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是不是还不够银行利息?

挺好的一个公司,10年来营收、利润都是两位数增长,为啥长期持有10年收益连银行利息还不够?

答案就是买贵了。买的时候估值31倍,2021年收盘估值才10倍。

巴菲特的价投是指好公司、好价格,长期持有,缺一不可,当然大机构判断公司好坏有个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和咱们判断不是一回事,咱们判断的科学性要差得很远,但是散户的最大优势是除了“价投”还可以“滑头”。

人总是当局者迷,如果在2011年买某花生物的时候,虽然该股估值是31倍,可能那时候市场整体估值比较高,在那个特殊环境下,可能31倍的某花也就不觉得贵了,于是买进来当价投,但是持有4年,突然赶上大牛市,这时候某花生物在基本面无任何改变情况下,已经65倍估值,是不是就该当“滑头”跑了?这时候就不必非去“跨越牛熊”当“价投”了。

可以这么理解,不管你买的便宜还是贵,当股价非理性爆炒的时候,都应该果断退出,放弃“价投”。这才是收益最大化的不二选择。联想到海天味业估值都到100多倍了,甚至现在都在50多倍,很多人还认为有长期投资价值,对这样的人说啥也没用的,市场会给他上课。

接着说说最近持仓的变化。

端午前一个交易日,以33.95元均价卖出一部分某龙药业,然后7.42元买进科某电子若干。买进当天收盘7.20元,本周一收盘7.22元。目前是亏损3%。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长篇大论分析科某电子的文章,我本着极简化分析原则,持有逻辑就三点:第一,美的收购概念;第二,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储能和充电桩是市场风口;第三,股价太便宜,才7块多,流通市值才85亿。别的一切一切都不要分析了。万一被套住怎么办?持有几个月大概率会有解套、盈利机会。对比前两年收购的合康新能万东医疗,这三个总股本接近,都在11亿附近,表面看科某电子比不上这两个,因为这两个是盈利 的,科某电子是亏损 的,但是这两个年营收都在11、12亿,而科某电子年营收32亿,营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占有率和技术优势。未来经过美的打造,其业绩更有可能突飞猛进。

周一普通账户卖了上周买的科某电子,获利大约10%,然后买回某康药业,买回st某信。

说说持仓比例,便于大家参考。

融资融券账户:某方制药占比57%,成本29.04元。某龙药业占比24%,成本2.88元。科某电子占比8%,成本7.42元。某花生物占比11%(融资),成本9.52元。

普通账户:st某信占比50%,成本4.44元。某康药业占比50%,成本19.44元。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祝大家投资丰收。

全部讨论

2022-06-07 08:33

结合老师的分析,说明十年前买入某花生物的性价比不如现在买入的性价比高。15年他的估值是65倍,现在的估值是10倍,而净利润每年都是10几个点的增幅,说明股价的增幅是相当缓慢的。它除了涨别无选择

2022-06-07 07:45

李老师好

2022-06-07 15:37

能透露持仓和成本的是真心

2022-06-07 12:39

感谢老师分享,晚上有时间慢慢消化吸收

2022-06-07 12:36

谢谢老哥,今天太忙了,下来再细看。

2022-06-07 08:39

低估时买入,高估时溜走

2022-06-07 08:34

老师早

2022-06-07 08:19

老师早!

2022-06-07 07:56

老哥早!

2022-06-07 07:48

老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