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叶飞事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3回复:1喜欢:623

今天刷了一下午微博,叶飞的这个瓜有点大,看起来比较有意思。

我试着捋一下:

混迹我大A股20多年,从一名草根散户成长为某届私募冠军的叶飞,经历过大风大浪,也见识过大鱼小虾,由此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名掮客,也就是常见的中介,中间人的意思,因为从事的业务主要是潜规则的,你也可以理解为是拉皮条的,没有合同,只有口头约定。

中间人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呢?就是帮某些上市公司寻找托盘的庄家。具体就是某些小市值公司,主要特征是要业绩没业绩,要预期没预期,自然市值上不去,正常股价除了阴跌也没有别的走法。而上市公司圈不到钱、套不了现,又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就需要找庄家托市拉抬股价进行所谓的市值管理。

这种庄家一般都是找公募基金或者券商资管机构,因为公募基金或券商资管的钱不是自己的,拿着别人的钱去亏还能赚外快,且由于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的规模都比较大,拿出几个亿去做这种事,对它们本身的净值或者说业绩影响也不大,所以除了出钱买基金产品或券商资管产品的冤大头之外,其他人都是受益的。

有人会说这种事找私募不是更好嘛,其实不然。一方面互相不信任,这个好理解;另一方面小的私募干这种事相当于砸自己招牌,赚的那点辛苦费和私募经理的收入比起来也不值一提,毕竟他们的收入通常比公募基金经理高太多;而规模够大的私募能力自然够强,当然也不屑于做这种事情。

综上,也就是叶飞作为中间人,穿针引线,帮助上市公司寻找托盘或者拉抬股价的下家。叶飞呢,就是挣个中介费,同时还得负责将收到的上市公司提供给下家的报酬转账给下家。


结果呢,有上市公司赖账,不但不给叶飞的中介费用,连下家坐庄的辛苦费也不给了。举个例子:别人找你让帮忙找人办事儿,许诺给你和办事的人好处费;结果事儿成了,你的好处费没了不说,连许诺给办事儿的人的好处费都不认了得你出,你说这算怎么回事?上家不理你,下家还追债,怎么办??

爆料,爆猛料,持续爆猛料;上一天头条不过瘾,先包月再说。

叶飞的做法有点极端,和农民工拦路跳桥讨薪有一拼,但是不得不佩服的是,叶飞确实有血性——潜规则怎么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老子就算坐牢,也得把你们这些骗我的上市公司都给爆出来。

“叶飞事件”大概率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事件。所以我截了几张图,算是留个纪念。


叶飞爆料的这瓜有点大,连股市名人董宝珍老师都忍不住替他说话了:


“叶飞事件”的来龙去脉,现在网上有很多报道,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地鸡毛狗毛鸭血猪血之后,证监会及相关部门会怎么收场。

而具体到个人,我觉得:

对于对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来说,不仅要知道股票不懂不要随便做;同时也要明白基金不懂也不要随便买。

回头再看看上面贴的股市名人董宝珍老师的话——那些拿着基金的钱拿着基民的钱配合庄家炒作,那些拿着券商资管资金和庄家一起炒作,然后基金公司和券商的工作人员把相应的钱装到自己兜里——如果是你投的钱,你能忍吗?能认吗??

还有另外一段话——上市公司跟基金跟资管合谋操作股价,然后各方面挣黑钱的行为,远比杀人放火更罪恶——可恶吧?你认同吗??

而对于那些七窍通了六窍的所谓股市投资者来说,静下心来,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金盆洗手,远离股市。

“七赔两平一赚”是股市的客观现实,你大可以不认命说我就是或者将是那赚的“一”或者最差也是那平的“二”,就像90%开车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那10%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一样。


第二条路,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小打小闹,小赌怡情,小赚就跑。

别跟我一本正经玩虚的。比如,别跟我划线谈撑压、扯什么均线、MACD金叉死叉还是傻叉;也不要提什么不灵通道上下鬼,打错字了,是布林通道上下轨;更不要提什么缠论的顶底分型还有浪论的三浪起五浪跌了。

不服气的来来来,就惹火叶飞的中源家居周K线图,给指点指点。


第三条路,客观分析,努力学习,早日悟道,早得圣杯,早上正途。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抓老鼠的猫都是好猫,但是要在股市里长久地活下去,圣杯只有一个,价值投资;大路也就一条,价值投资之路。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多年,叶飞爆料的这些庄股、还有之前很多被ST甚至退市的个股,我一个也没持有过,无论是早期乐视的癫狂,还是中期康得新的迷离,还有年前王府井的铁幕,我都是一个看客,关注过但不遗憾错过它们赚钱的高光时刻,而且很庆幸我还在这个市场上活着。

我理解的价值投资很简单,我把它归结为一二三四体系。也就是:

一个理念——价值投资。唯有价值,才值得投资。

两个核心——成长和复利。成长是价值的源泉,复利是资产增值的过程。

三个要素——对象、时机和力度。三者不可孤立,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四种模式——成长、价值、困境、产业。四种盈利模式的本质其实都是成长,成长模式就是持续地成长,价值模式就是低速地成长,困境模式就是从不成长到成长,而产业模式就是整个产业都成长。

概括起来说,前三者是自下而上的选股盈利模式,更适合我们散户,后者是自上而下的选股盈利模式,我一般很少用。

其实,只要掌握一种盈利模式,并持续地践行下去,都可以在这个连曾经的私募冠军叶飞都被骗得忍无可忍的市场里面存活下去。

以上,共勉。 $中源家居(SH603709)$   $维信诺(SZ002387)$   $今创集团(SH603680)$  

全部讨论

萝卜坑2021-05-18 08:29

叶飞也就08年前那一波,靠模拟盘吸引散户。自称私募冠军,也不是什么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