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适当布局老基建,打个底。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4喜欢: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场达成了共识,形势不太乐观,2022年的工作重心是稳增长。关键在于,如何稳?

众所周知,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出口,投资(包括基建、地产、制造业),这是政府手中拉动经济可打的牌。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出口支撑起了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但是,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速下滑,虽然政策吹起暖风,但一些先行指标不佳,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该项的疲软。在出口方面,随着欧美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对出口持续高增长也不能寄予太高期望。至于消费,有回升的预期,但大概率仍会受困于疫情扰动。而制造业投资,更多依靠企业良好盈利预期下的市场化方式推动。扫视一遍,政府手中剩下的必打牌就轮到了基建投资。

基建一直是被忽视的力量。疫情之后,市场曾一度认为基建投资会成为经济刺激手段,但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速只有0.4%。究其原因,一是资金来源受限,城投融资、非标资金等传统渠道受到强监管,而作为重要新增来源的专项债在今年三季末的发行进度仅为64.8%。二是储备项目不足,对项目收益率的严格要求,让地方政府比较谨慎。

情况在发生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目前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46万亿,为历史最高。再加上2021年专项债结转额度,理论上可为明年初财政提供2.8万亿左右资金,资金的问题得到解决。根据过往数据,专项债发行变化领先基建投资3-5个月,出牌的时机已经到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出牌的方式,也就是基建投资具体方向。这几年市场上比较热的是新基建,包括5G,特高压,充电桩,城市轨交,大数据中心等。但实际上,新基建占基建投资比例为10%左右,要想真正发挥基建托起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得把一直被忽视的老基建重新扶回舞台。

这个也是有迹可循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明确了2022年专项债重点用于九个大的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此外,还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是春节前布局可以思考的方向。

这里想谈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华社最近发的住建部部长访谈稿中,透露了很多信息。

从王部长的谈话中可以读出,一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是管网更新改造,这也是财政部提到的专项债重点支持方向,二是所谓“新型”在于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关键的是,这两年试点效果很好,明年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从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中也能得到印证,如某央企建筑龙头,披露的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中,城市建设分类金额占比均保持首位,且增幅可观。

依托这些信息,可以寻找投资标的。

1、建设施工


重点关注在城市基建施工领域占据优势的公司,可以看到龙头的当期业绩和新接订单都在增长。当然,专项债投资方向涉及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龙头基建公司也值得跟踪。而建设施工首先收益必然是设计院、研究院之类标的。$建研院(SH603183)$


2、管材生产


作为新型城市基建重点发力方向,地下管网的大规模更新改造,将会带动供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管材企业的业绩增长。这些企业这两年业绩都在稳步提升,三季度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毛利率有所下滑,四季度应该会有回升。$新兴铸管(SZ000778)$


3、运维服务


如果说管材企业提供的是硬件,那么这类企业提供的就是软件。比如,王部长提到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广州是第一个上线的城市,后面会在其他城市推广开。而作为重点的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也就是对地下管线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等,将带来增量市场。这类企业目前业绩还未显现,它们面向的客户是地方政府,感觉挺靠谱,但实际上应收账款账期普遍较长,还有不少坏账,侵蚀了利润。这个是最大的问题,不知道随着地方债资金到账后,该问题是否可得到缓解。$三和管桩(SZ003037)$


老基建标的们已经被冷落了太久,股票又那么多。考验下精选股的能力。你们还有哪些好的标的

全部讨论

2022-02-07 20:20

基建能否持续?必须找出人气龙头,还有机构龙头。然后看他们的位置才能定能否参与多久。

2022-02-07 15:30

2022-01-19 22:17

研院涨了两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