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房地产ETF(SZ159768)$
我觉得这一系列的政策核心不是救房企,而是死气沉沉的经济,房地产对经济拖后腿太严重了,需要盘活社会资产。
为什么主要目的不是救房企?
收储:1、低价和好地段,很好理解收来的房子是要做公租房的,控制成本肯定很重要,地段好才好租出去,怎么也得地铁口附近吧,至于没有地铁的城市也就没有收储的意义了。
虽然短期解决房企的资金周转续命,但是房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买房子,现在政府收储销量是上来了,但是价格却大打折扣,房企利润率越来越低,赚不到钱甚至亏损,企业是利润推动发展的。最后三分之二的房企都会消失。好的时候,住开的业务的利润率也就不到 20%,房价普遍打个六折,开发商怎么赚钱?
再者房企已经完成了城镇化的历史使命,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房企了,救房企没意义,但是目前房企手上有大量的资产和负债只是为了防范风险蔓延的过渡期的无奈救市之举,得盘活社会的资产和防范债务刺破,要不然经济的筋脉不通。
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随着大量地段好的公租房和保障房的推出,非核心区域的房子会贬值、出租也会变得难,非核心地区的多套房该出还得早出。在房子不能增值的情况下,看过穷爸爸富爸爸的都知道,贷款买的房子就是负债,不能带来收益每个月都得从口袋拿钱出去。
这是一个过渡期的政策,会有时效性的,不会永远如此。不论出于后代还是资产配置角度思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这个时间窗口择一个更好的城市转移。在这个经济不好的时期,大多数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是没有这个选择权的。这一选择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开家庭之间的差距。
有些时候选择就是大于努力,而选择又是基于自身对事物的判断下的决策,其中不乏一些赌的成分。就拿这次房地产大幅度反弹来说,房地产基本面可以说是非常拉跨的,如果不救都得死,核心就是赌郭嘉救市的决心这一政策预期。有时候人逆天改命就是在波动大的关键时刻,基于认知判断然后下重注,不单单是股市,社会大环境波动也是同理,唯唯诺诺、犹犹豫豫只能平庸。李嘉诚大家都知道,他成为首富不是靠做生意,而是投资能力,他是在关键的几个时期逆势下了重注才奠定了他的基础的。
这次房地产反弹我是有反思的,我是很早就预判了国家的两个就是大招的:1、让购房者无门槛、无压力、低压力购房;2、国家收储。 也预判了国家不会让万科这样的企业出事,因为房企巨头不能猝死,会对经济伤害很大。 但是基于对即便救市后 只会相对现在改善,房企的状况依旧不乐观、也不可能回到巅峰这个现实后,我人为的把地产行业产业链排除在自选股,没深刻的明白炒股炒的仅仅是预期。如果再让我选,我肯定不会选万科这种房开业务过大的房企,而会选择商场等经营业务多的房企,商场生意固然不好做,但是商场的地段布局的稀缺性会比较明显,以后不可能大跃进式的搞商业开发了。当然我最可能选择的是物业股或者平安这样的保险股,它们跟地产有一定关联度,但是主业的稳定性优于地产的住开业务。
在确定性高的方向和时机下重注甚至是加杠杆,这不是谁都敢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