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银行】银行业财报综述:行业业绩有望筑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2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

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分析师: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联系人:刘睿玲

报告外发日期:2024.05.02

核心观点

总体回顾: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

(1)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7%;(2)2023年上市银行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6%。

驱动因素详解:净息差拖累营收增长,拨备反哺利润力度减弱

对净利润增长关键驱动因素分析总结如下:(1)净息差持续拖累净利润增长。受LPR下行与贷款竞争、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存款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持续回落,拖累营收及净利润增速。(2)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增长仍产生正贡献,但贡献趋向于零。上市银行整体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但降幅逐渐收窄,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减弱,部分银行可能面临可供反哺利润的拨备“余粮”逐步消耗的现状。(3)生息资产规模的贡献有所回落。2023年银行生息资产增速较快,但今年以来在高基数及资产均衡投放的情况下增速有所回落。

行业整体展望:全年表现或与一季报接近,行业业绩筑底

我们认为当前银行基本面仍然承压,边际变化不大,全年来看表现或与一季报接近。就关键驱动因素来看:(1)受2月份LPR下降影响,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但随着基数降低,若后续LPR不再大幅下降,则全年净息差对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不利影响或减弱,银行业绩有望筑底。(2)随着宏观经济走向复苏,预计全年不良生成率将保持稳定。银行当前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处于较高水平,依然有能力通过拨备反哺利润,预计净利润增速将保持稳定。(3)随着基数降低和政策取向微调,资产增速或将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

行业细分表现

(1)分类型银行来看,各类型银行关键驱动因素表现大同小异,其中股份行、农商行拨备计提少于不良生成,未来拨备计提压力相对较大;(2)从单家银行来看,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仍是不同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差异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资产扩张速度。

■ 投资建议(略)

■ 风险提示

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

目录

一、总体回顾: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

二、驱动因素详解:息差拖累业绩,拨备反哺利润

2.1 净息差:净息差持续下降,后续压力有望减轻

2.2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拨备仍然反哺利润但力度减弱

2.3 资产规模:增速有所回落

2.4 手续费净收入:持续减少

2.5 小结:全年表现或与一季报接近

三、分类型银行:表现大同小异

四、单家银行: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影响较大

五、投资建议(略)

六、风险提示

01

总体回顾: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

42家A股上市银行的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已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全行业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1)2023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7%;(2)2023年上市银行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6%。

我们对净利润增长进行归因分析,观察净息差、资产减值损失等主要指标的边际变化对净利润增速的贡献。具体来看:

(1)净息差持续拖累净利润增长。受LPR下行与贷款竞争、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存款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持续回落,拖累营收及净利润增速。

(2)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增长仍产生正贡献,但贡献趋向于零。上市银行整体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但降幅逐渐收窄,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减弱,部分银行可能面临可供反哺利润的拨备“余粮”逐步消耗的现状。

(3)生息资产规模的贡献有所回落。2023年银行生息资产增速较快,但今年以来在高基数及资产均衡投放的情况下增速有所回落。

(4)手续费净收入对净利润增长产生小幅不利影响。其他因素的波动性则较大,不再赘述。

02

驱动因素详解:息差拖累业绩,拨备反哺利润

2.1 净息差:净息差持续下降,后续压力有望减轻

受LPR下降与贷款竞争、存量按揭利率调整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影响,银行贷款收益率明显下降,而存款成本刚性,存贷款利差收窄,净息差自2022年以来持续下降。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受2月份LPR下调影响,银行净息差后续仍将走低,但随着同比基数降低,净息差对营收增长的不利影响或减轻。但因不同银行贷款期限不同,受2月5年期LPR下降影响不一,其净息差表现将出现较大分化。

2.2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拨备仍然反哺利润但力度减弱

上市银行存量不良持续出清,不良生成率变化不大,资产质量整体较为稳定。这似乎与近几年宏观经济承压的环境不符,但事实上,前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很多传统产业的负债水平、以及近几年银行业加大存量不良的处置核销,使得银行业的大部分借款人杠杆水平降低(但仍有部分类型借款人负债过高,目前陆续暴露风险,比如房地产或普惠小微等,但整体占比不高),银行的信贷投放风险偏好也下降,从而使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拨备计提力度(以“新提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来衡量)则继续降低,反哺利润增长,不过反哺力度减弱。

具体来看:

不良贷款相关的余额类指标稳中向好。(1)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到较低水平,2024年一季末上市银行合计不良贷款率约1.25%;(2)关注类贷款率保持稳定,近几年保持在1.7%上下;(3)逾期率也比较稳定。

不良生成率保持稳定。从样本银行跟踪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贷的不良率有所回落,上市银行的不良生成率总体而言保持稳定。

拨备仍然反哺利润增长但力度减弱。近几年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持续下降,反哺利润增长,这导致上市银行整体拨贷比持续降低。但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降幅收窄,因而我们观察到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减弱。而受不良处置影响,拨备覆盖率维持稳定。

2.3 资产规模:增速有所回落

随着基数增大,同时受政策当局要求资产均衡投放的影响,今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速回落明显。2022-2023年为支持经济复苏,政策当局推动银行业加大资产投放,目前随着经济温和复苏,政策取向也会微调,预计投放力度将回归正常水平。

2.4 手续费净收入:持续减少

手续费净收入对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影响并不大。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政策因素等影响理财和代销业务收入,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持续减少。

2.5 小结:全年表现或与一季报接近

基于前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银行基本面仍然承压,边际变化不大,全年来看表现或与一季报接近。就关键驱动因素来看:

(1)受2月份LPR下降影响,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但随着基数降低,若后续LPR不再大幅下降,则全年净息差对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不利影响或减弱,银行业绩有望筑底。

(2)随着宏观经济走向复苏,预计全年不良生成率将保持稳定。银行当前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处于较高水平,依然有能力通过拨备反哺利润,预计净利润增速将保持稳定。

(3)随着基数降低和政策取向微调,资产增速或将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

03

分类型银行:表现大同小异

分类型银行来看,各类型银行关键驱动因素表现大同小异,其中股份行、农商行拨备计提少于不良生成,未来拨备计提压力相对较大,需要持续关注。

一是净息差方面,从测算的单季度净息差、累计净息差以及银行披露的存贷款利差走势来看,各类型银行趋势基本接近。

二是资产增速方面,除城商行资产增速较为稳定外,其他类型银行资产增速均回落,这自然也是基数较高、政策微调的正常结果。

三是资产质量方面,各类型银行的不良生成率同比均保持稳定。从拨备计提力度来看,各类型银行均在下降,其中股份行、农商行拨备计提冗余不足、贷款减值损失少于不良生成额,未来拨备计提压力相对较大。

04

单家银行: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影响较大

从单家银行来看,银行内部分化仍大。在净息差、手续费收入等指标趋同的情况下,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仍是不同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差异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资产扩张速度。因此,资产质量仍是银行的生命线,后续需重点关注不同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

05

投资建议(略)

06

风险提示

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宽松对净息差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宏观经济下行时期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可能会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等。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王剑的角度)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行业小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