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信维来自星链的营收规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5喜欢:3

$信维通信(SZ300136)$ 继续扒信维的底裤,把信维的底裤扒光。我们扒光信维底裤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信维的实际情况,尽量少地受市场先生的情绪干扰。信维财报显示亚力盛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9%,营业利润率下降2%。这让看好信维星链业务的投资者遭到重重一击,开始怀疑人生。先上结论:一、亚力盛有其他客户,而且目前来自星链的营收也不是亚力盛营收的大头;二、信维来自星链的营收在2026年之前不会超过天线。

星链订阅量

星链订阅量近两年增长显著(见下表,数据源:星链新闻)。根据维基百科引用的钢铁侠视频发言,截止到2024年4月底,星链有270万订阅量。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目前星链每月净增大约10万订阅量。

通过查阅星链官网,我们得知星链现在已经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地区提供服务,正在非洲和亚洲推广(见下图,数据源:星链官网)。

在星链官网披露的2024年和2025年国家颗粒度的推广计划(见下表,数据源:星链官网)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印尼和土耳其。世界银行公布的两国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4788和10647.5美元。印尼尽管人均国民收入不太高,但人口多基数大,贫富悬殊,国内网速不如星链;土耳其人均收入与巴西类似,人口多,国内网速同样不如星链。在星链推广计划中类似土耳其这样收入水平的国家还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因为人口不如土耳其多,我们就不一一深入介绍。除了印尼和土耳其之外,阿曼也有望为星链增加一些订阅量:因为盛产石油,所以阿曼人均国民收入很高,而且国内网速不如星链。类似阿曼的国家还有文莱。

行业预测星链到2024年底会有380万订阅量,主要增量在美国以外国家;到2025年底会有500万订阅量。根据现有美国以外的订阅量来看,这个预测稍显激进。2024年开通服务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两个是印尼和土耳其,其中土耳其人均国民收入和拉美国家类似。那我们就参考拉美国家的订阅率。我们假设现在美国以外的80万订阅量的一半都在拉美(尽管这不可能,传闻星链80%订阅在北美,18%在欧洲和大洋洲,剩下2%在其他地区),而整个拉美就有超过4亿人口,这么看拉美国家的星链订阅率还不到千分之一,保守估计刚刚超过万分之一。依照这个订阅率,2024年新开通星链服务的国家最多为星链贡献不到10万的订阅量。

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城镇居民大概率不会订阅星链,因为城镇地区已有运营商提供上网服务。只有现有运营商提供的上网速度慢过星链的地区,或人烟稀少而且架设网络不经济的山区、沙漠、森林地带的人们才会订阅。这些地方的人们普遍收入不高,就算有上网需求恐怕也很难负担得起星链每月120美元的费用。星链最新的服务条款限制每个星链账号最多只能容纳5台设备接入网络。因此对低收入地区来说,通过众筹来获取星链服务的操作恐怕不可行。除了每月的上网费用,用户还要花费至少399美元单独购买星链设备(见下图,数据源:星链官网)。购买星链设备时,可以选择全新的设备,也可以选择二手翻新的设备。

在取消订阅后,用户可以把设备卖回给星链。星链把回收的设备翻新后,再低价出售给新订阅用户。所以新订阅用户数量肯定大于星链向设备供应商购买新设备的数量。因此投资人在阅读星链订阅数量新闻时,需要关注净增订阅数量,而不是新订阅数量。

估算信维的星链销售额上限

尽管我们觉得行业预测的星链净增订阅数量略显激进,但是我们不会低估钢铁侠的能力和决心。而且既然是吹大牛,那我们不妨再激进一些,把星链从现在开始三年的每年净增订阅量估计在150万、200万、和300万。看看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星链能给信维带来多少营收。

信维现在给星链提供地面接收器的连接器,供货价格为每台星链设备大约200元人民币。星链地面接收器接收器目前只有信维一家供应商。假设到2026年底之前星链不会引入第二家供应商,且一直保持这个采购价格,那么连接器在今后三年中的年营收大概就是3亿元、4亿元、和6亿元。

信维提供的地面接收器天线(见上图,数据源:星链官网)样品已经通过星链测试,会逐步导入星链供应链,供货价格每个大约2000元人民币。星链现有的地面接收器天线独家供货商安费诺不会被完全被替换掉。按电子行业习惯的首供和次供比例,安费诺和信维大概按70/30或者65/35瓜分星链地面接收器天线的市场份额。我们也激进一些按照65/35来计算,那么天线在今后三年中的年营收大概就是10.5亿元、14亿元、和21亿元。不过因为产能爬坡问题,起量可能不会这么迅速。

所以按照非常激进的预测来预估,信维未来三年来自星链的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8亿元、和27亿元。跟信维2022年总营收85亿元和2023年总营收75亿元相比,最多占比1/3(估计信维自己在做星链业务的营收预测时都没有这么激进)。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手机天线产品依旧是信维最大的营收来源,来自星链的营收在2026年之前不会超过手机天线产品。因此我们在分析信维营收增长时选用了手机天线产品,而非卫星通讯相关的天线和连接器。

对比一下实际数据

信维在2023年4月28日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提到包括连接器在内的所有新业务在2022年总共贡献了大约20%的营收。2023年具体占比多少需要等待信维官方的数据。

信维提供给星链的产品由亚力盛负责。根据信维的财报,亚力盛2023年的营收为6.3亿元,同比2022年下跌大约9%;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9545.87万元,下半年营业利润大幅缩水至1923.32万元。根据本文中的计算,假设信维在2023年仅仅向星链供货连接器,根据星链在2023年的净增订阅数量大约120万,那么星链给亚力盛贡献的营收最大只有2.4亿元,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亚力盛有其他客户,因此其2023年营收下跌情有可原:或者是其他客户业绩不佳导致订货量下降,或者是亚力盛自己放弃了其他客户的部分业务导致营收下滑。下半年营业利润大幅缩水的原因需要信维自己解释一下。不过从营业利润率来看,2022年和2023年基本相当。

星链在2022年的净增订阅数量大约85.5万,那么2022年星链给亚力盛贡献的营收大约在1.7亿元。这个数字和亚力盛2020年到2022年营收增幅(见下表,数据源:信维财报)基本吻合,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测:亚力盛有其他客户。

尽管星链新用户可能选用翻新设备,但因为星链净增订阅量一直在增加,所以星链购置的新设备数量肯定大于翻新的设备数量。假设在将来某个时间,亚力盛的营收绝大部分由星链贡献,而且亚力盛直接把连接器销售给星链,不通过其他信维法人,那么这时如果星链净增订阅量增加而亚力盛营收出现下降,投资者就需要高度关注。

全部讨论

05-08 20:34

感谢分享。我说一些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都是猜的。
亚力盛肯定不会只有星链一个客户的,但星链的业务也未必都在亚力盛,也有可能部分在常州。或者在墨西哥。不过按照货物报关与出口的便捷性看,由深圳港出口应该是最便捷的。
但是我们可以由另外一个角度更直观去判断信维在space-x的业务量,就是它年报的前5大客户:A肯定是苹果,B大概率是三星,也有小概率是富士康,C D 应该就是华为与space-x其一,两者都是5亿出头。因为在去年9月的纪要说过,“目前华为全部业务占比大约是10%。”同样也是那份纪要提到,“space-x的业务今年(去年)是6亿,明年(今年)是10亿。”所以,我个人认为,年报5大客户中的C,D两者应该就是华为与space-x其一。
有了这个想法,印证也很简单,就是今年观察一下明年年报5大客户的变化,套一下逻辑与变化就应该可以得知。

05-08 20:49

我刚才又查了一下,space-x总部在加州。那么由常州经上海港出口与深圳到旧金山港出口,两者的便捷性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最方便的肯定是墨西哥,因为墨西哥就与加州接壤。未来不能排除信维会把spce-x与特斯拉的业务都放在墨西哥

05-12 00:11

别灰心,很看好通讯5G行业,大家还有什么其他推荐吗

别猜了,最近几年持股逻辑都是错的,没一个蒙对,从不凡的信念开始,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错的。

05-08 21:30

刚才我又把你提供的数据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星链的客户量算,按照200元/客单算。就算有提前铺货,23年150万户的营收最多也就是3亿。但去年9月那份纪要说的当年营收有6亿是怎么得来的呢?如果说那份纪要是假的又不像,至少到目前为止,上面说的都得到印证。难道是有心人把那份纪要关于星链部分的数据修改了,为了炒去年9月那波,其他都是真的,单独把星链的数据改成翻倍了?否则解释不通啊。不过这个可能性也太小了把,这样有心布局,参与调研的人肯定是清楚的,网络上不可能没有声音的。
按照目前这样看,今年除非是加入天线业务,否则的确是不可能有10亿营收。那是不是去年8月的时候,公司觉得天线业务当年就能进入space-x,所以乐观判断当年业绩有6亿。而实际情况是,去年天线业务并没有进入。所以真实业绩与6亿的判断相差甚远?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纪要判断当年业务量有6亿,今年有10亿了。
如果是这样看,那年报中的C,D客户5亿+营收也未必是space-x了,有可能E客户的4亿+甚至更后面了。这个如果能拿到确切消息就一清二楚了。

05-08 22:02

我又重新算了一下:信维最新年报的前5大客户,应该是苹果,三星,华为,富士康,星链。富士康对应的是苹果业务,去年苹果业务减少了13.6%(23年A/22年A),相对应富士康业务减少了14%(23年D/22年C),两者减少的百分比吻合。而相对应华为业务同比最少增长了38%(23年C/22年D或者之后)。而最后一个E,23年是4.58亿,22年是3.5亿,能在去年消费电子滑坡的背景下依然能营收逆流的,只能是星链了。所以,去年星链大概率营收就是4.5亿了。

05-22 17:33

浩子就喜欢讲故事,最近7-8年,没一个故事落地。starlink业务还要报假数字坑人,没救了

05-16 18:42

扒光了?看出有没有蛋了没?

05-09 12:50

纯业绩股太需要预期业绩改善了,半年报太重要了。在此之前 几乎就是高抛低吸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