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二):没钱真玩不起的游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芯国际(SH688981)$ 芯片制造是一个投入非常浩大的产业。我们就来扒一扒中芯国际的财报,实际了解一下具体有多浩大。

巨额购建固资

建设和维护芯片产线需要巨额的投资:从2020年到2023年,中芯国际一共投入了超过1600亿元来购建固定资产。中芯国际单纯依靠自身的经营目前无法实现这个规模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必须依靠融资。所以从现金流角度看,现在的中芯国际无疑是个现金黑洞:每年公司靠经营无法支持资本开销,必须靠融资才能活下去。有这个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规模的公司在大A屈指可数,而且全部是国企。格力美的海康这样优秀的公司都达不到。所以晶圆代工厂确实是高投入的重资产生意,放眼全世界也没几家能玩得起。

巨额资金投入也是一种壁垒。再加上制造芯片的技术壁垒,让中芯国际成为A股的稀缺标的。不过因为芯片制造投资周期长,投资见效慢,而且结合大A近年注重市盈率、每股分红金额、和股息率的尿性,中芯国际算不上优秀。另外,从ROE角度看,中芯国际也不如茅台那样有吸引力。所以现阶段的中芯国际在投资者眼中就是个丑小鸭。

多方面的支持

我们已经发现中芯国际现在靠自己挣的那点钱完全不够投资购建固定资产。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来追上台积电的步伐,中芯国际需要持续大量地收到长期融资。从2020年到2023年,中芯国际吸收投资超过900亿元,从银行贷款超过1000亿元。尽管看起来融资金额巨大,但相比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400亿美元投资,还是相形见绌。我们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也可以发现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差距。

和其他国企一样,除了有融资支持,中芯国际还有客户关系资源支持。中芯国际公布的第一大客户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6.4%。坊间传说这个第一大客户是高通,也有传闻说是博通。中芯国际在财报中公布第一大客户的营收是67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电子行业首选供应商采购金额比例一般占采购总量的50% - 60%,这个客户的14纳米以上晶圆代工采购金额最少在100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北美区客户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6%,小散们可以自行脑补。

“公共事业股”

尽管在中国有着垄断的市场地位,而且背后还有政策支持,但中芯国际不能向客户漫天要价,需要和客户一起成长。从这点上看,中芯国际更像是一个包装成公司的政府服务机构,由政府出巨资购建晶圆代工设备和培养晶圆代工技术。公共事业的特点是资产使用周期长,资产减值周期长。中芯国际代表政府向需要晶圆代工的芯片企业提供晶圆代工及相关服务并收取服务费。所以中芯国际更像一个基建公共事业股:有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有长周期的资产减值;有合理的毛利,但是不能太高,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公共事件股尽管投资回报确定性高,但投资回报速度慢,因此我们猜测中芯国际不太受A股投资人喜欢。

稳定的核心管理层

投资一个公司时,我们需要关注其管理层。和其他大公司一样,中芯国际也有内斗,而且更公开化。2020年底蒋尚义回中芯国际任职时,梁孟松就曾公开发难。梁孟松现在依旧是中芯国际联席CEO说明中芯国际现阶段的管理风格是完全以核心管理层的个人能力为主。在中芯国际全力追赶台积电时,独裁的管理方式确实比民主的管理方式更有效率。

尽管现在是独裁式管理,归根到底,中芯国际的管理层也需要中芯国际这个平台来完成他们自己的人生追求,因为如果单靠CEO自己个人来融资,或者甚至自己出来开公司和中芯国际以及台积电竞争,成功地概率极低。所以晶圆代工行业里,除了被大厂争相聘请的世界技术顶尖的大牛,其他员工工资一定不高,因此晶圆代工行业的员工流动性相对较低,团队整体较为稳定。技术顶尖的大牛在跳槽时一般都会考虑再三,所以我们确信尽管内斗曾经公开化,但中芯国际现阶段的团队依旧比较稳定,对中芯国际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