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率堪比茅台 唐山银行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背负着上市目标,唐山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近期披露的财报显示,该行2023年资产规模大增 25.17%,突破3000亿元大关至3063.53亿元。

业绩增势更为亮眼,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1.68亿元,同比增长31.91%;净利润30.15亿元,增幅近40%。近三年,唐山银行业绩呈现扩张态势,2020至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35.10亿元、39亿元、46.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53%、11.13%、19.8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56亿元、15.49亿元、21.58亿元,增速分别为-12.55%、14.26%、39.32%。

更值得注意的是,唐山银行惊人的销售净利率,2023年末达到了48.88%之高,要知道贵州茅台的净利率也仅为52.49%,这样的赚钱能力似乎与印象中靠微薄的息差过活的银行有点不太相符。

不过在业绩高歌猛进的同时,唐山银行的财报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唐山银行极高的净利率水平背后,十分依赖投资驱动。从2014年开始,该行非信贷资产份额不断扩大,投资类资产甚至一度超过贷款规模。

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唐山银行投资类资产爆发式增长,年末余额分别达73亿元、226亿元、765亿元、1414亿元和1550亿元,在全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迅速抬升至72%。而同期贷款占比从51%不断下降至16%以下。

不可否认,唐山银行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回报,不过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第一原则,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银行回归存贷本源。

唐山银行自2018年开始压降投资类资产规模,但截至2023年末其规模依然达到1145.1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37.38%。2023年,唐山银行实现投资收益8.3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49亿元,这两笔收入合计占净利润约36%。

业绩高速增长背后,唐山银行信贷投放又依赖于大客户。近年来,该行前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居高不下,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69.88%、77.50%、69.45%、73.50%。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由此来看,唐山银行最大10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已经超过监管规定。

而唐山银行的大客户以地方政信类企业居多,2022年9月,该行曾与唐山银行和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唐山高速公路集团、唐山市能源集团、唐山金融发展集团等8家市属国企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为各家提供不低于30亿元的授信额度,累计授信超240亿元。

其中部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城投业务,比如唐山城市发展集团。据新财富固收分析师、广发证券刘郁团队和企业预警通APP联合编写的《2023城投宝典》,唐山城市发展集团的营收来自于城投业务的占比高达89.5%,公司总资产849亿元、其中有息债务达316亿元。

近年来,城投债务压力整体加大,信用风险陡增。唐山银行另一家客户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则陷入多起法律纠纷,其全资子公司唐山湾三岛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持有的唐山银行1.4亿股股权则于2023年9月被唐山中院所冻结,并已经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联合资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唐山银行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区域集中度高,授信客户多为政信类企业,且此类客户贷款缺乏额外的担保措施,需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过程中此类贷款客户的经营及偿债能力变化对该行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唐山银行曾在2015年提出“更名、引资、上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当年由唐山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唐山银行。近年来,该行通过多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28.26亿元增至42.16亿元。

由此来看,唐山银行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也有所进展,接下来或将奔赴资本市场的星辰大海。不过,由于该行资产结构不尽合理,业绩将面临后劲不足的风险。(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